解讀《加拿大胃腸病學會IBD與靜脈血栓防治共識意見(2014年)》
中重度活動性IBD是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 該共識參考了2012年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ACCP)關于預防、治療靜脈血栓的指南,盡管2012年ACCP指南去掉了2008版指南中IBD是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內容,但是大量數據表明,IBD患者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當疾病活動時發(fā)生血栓的風險更大。該共識通過現有循證醫(yī)學證據表明,中重度活動性IBD是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且住院期間血栓發(fā)生風險高于非住院期間6倍。
應積極對IBD患者行抗凝治療 該共識意見中各項意見的循證醫(yī)學證據等級相對較低,多數是英國或其他單中心報道及薈萃分析結果。但通過專家討論投票,對于此類疾病的發(fā)病率和預防的共識意見,許多都被強力推薦。
在血栓預防方面,如果IBD患者因中重度疾病復發(fā)住院,只要沒有嚴重出血,均推薦應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小劑量普通肝素預防血栓形成。
IBD患者行腹部手術時推薦行抗凝治療。對于住院期間有嚴重IBD相關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該共識意見建議,暫給予機械性預防血栓治療,當出血不嚴重時,改用抗凝治療。此外,門診復發(fā)的中重度活動期IBD患者若有VTE病史,也建議接受抗凝治療。IBD妊娠女性行剖宮產時建議接受抗凝治療。對門診復發(fā)但無VTE病史的活動期IBD患者或小于18歲無VTE病史的IBD兒童,均不建議抗凝治療。
無論成人或兒童,對于初發(fā)VTE的活動期IBD患者,建議抗凝治療至緩解期后3個月。如果是非活動期IBD患者初發(fā)VTE,則推薦尋找誘發(fā)VTE因素,持續(xù)抗凝治療直至該誘發(fā)因素被去除。
總之,依據此共識意見,應比較積極地對IBD患者進行抗凝治療。目前資料表明,抗凝治療降低血栓形成的同時不增加IBD疾病活動風險。但是目前尚缺乏我國IBD合并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學、預防和治療的數據,有待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總結,以更好地指導我國IBD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