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衛(wèi)莉 李雪青
中醫(yī)護理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遵循中醫(yī)理論體系,體現中醫(yī)辨證施護特點。中醫(yī)在很長時間內,醫(yī)護不分家,使護理理論隱含在醫(yī)理中,多存在于中醫(yī)著作中,有待護理學專業(yè)人才去研究探討[1]?!秲冉洝肥俏覈t(y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經典著作,全面地闡述基礎理論、臨床證候、診法治則等,在護理方面,其內容涉及包括生活飲食起居護理、情志護理、預防養(yǎng)生護理、疾病護理、用藥護理及護理技術等各方面,奠定了中醫(yī)護理學基礎[2]。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世間萬物起于陰和陽,陰陽的變化是相輔相成,相互為用,這對于中醫(yī)護理,甚至整個醫(yī)學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端貑枴ご虩帷吩?“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敝赋鲋委煙岵r,患者宜喝清涼飲料,穿衣單薄些,居住于涼爽之處,以解除表熱,如此使表里熱退身涼而病愈,此乃以寒治熱?,F代護理中物理降溫法就是陰陽理論的具體應用?!夺樉拇蟪伞ぶT家得失策》云:“以襲水土則濕致高原,熱處風涼也。”指出要因地制宜,濕致上則燥,熱致外則涼,說明陰陽即互根又互用,互相變化。在護理過程中要密切觀察陰陽的細微的變化,及時掌握患者體內臟腑陰陽的本質。
《素問·繆刺論》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內連五臟,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于五臟之次也?!辈⌒扒址溉梭w經歷由表到里、由淺到深的過程,是分階段的。外邪侵襲人體會導致經絡氣血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或是經絡氣血偏盛和偏衰,或是經絡氣血逆亂,或是經絡氣血郁滯等等。所以在護理過程中也要分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于邪?!敝赋鲇昧趧又?,正氣虧虛,吃飯出汗后致腠理開泄,都容易被邪氣所侵襲,說明正氣虛是疾病發(fā)病的內因?!夺樉拇蟪伞め樣猩顪\策》云:“自人之蕩真于情竇也,而真者危;喪志于外華也,而醇者漓;眩心于物牽也,而萃者渙;情于食色也,而完者缺;勞神于形役也,而堅者瑕。元陽喪,正氣亡,寒毒之氣,乘虛而襲?!泵鞔_指出,人貪圖外界的繁榮、物質享受,放蕩縱欲就會損毀真氣。如果能從青年時注意保護精腎,防患于未然,則“寒熱之毒雖威,將無隙之可投也。譬如墻壁固,賊人烏得而肆其虐哉?”因此護理方面來說,在外要及時地增減衣服應對寒熱交替;在內要根據季節(jié)的不同安排膳食,多鍛煉,多運動,增強內在的抗邪能力。
《素問·刺禁論》曰:“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薄端貑栐]證發(fā)微·刺禁論》曰:“大醉者,脈數過度,刺之則脈氣愈亂?!薄额惤洝め槾填悺吩?“怒本逆氣,乘怒刺之,其逆益甚?!薄端貑柤ⅰご探摗吩?“大勞則陽氣外張,刺之則泄其氣矣?!薄端貑枀亲ⅰご探摗吩?“新飽之人,谷氣未化,中氣未和,刺之泄其精氣,則脾胃不磨反生病矣?!薄端貑柤ⅰご探摗吩?“谷入于胃,脈道乃行,饑則脈道虛澀矣?!薄端貑栐]證發(fā)微·刺禁論》言:“大渴則血干,刺之則血愈涸?!薄端貑枀亲ⅰご探摗吩?“驚則氣亂,刺之則神蕩矣?!辈坏槾檀嬖诮?,患者在治療過程要求氣血處在平穩(wěn)的狀態(tài),才能辨證論治,比如大醉、大怒、大勞、新飽人、大渴人、大驚人身體狀況極不平穩(wěn),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質。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不能簡單把患者看作自然人,他們也是社會人,每個社會人就會受七情所擾。實際上,很多被現代人奉為至寶的護理理論,與現代醫(yī)學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3]相契合。護理早就不再是簡單技能勞動,而是綜合性的更為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這就要求中醫(yī)護理人員掌握更多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更多中醫(yī)的診療思維模式。
《素問·湯液醪醴論》指出:“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心藏神,憂愁恐懼則神怯,故傷心也。”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于脅下,則傷肝,肝藏血,其志為怒?!睆母咛帀嬄涞鴤?,若此時又有情緒大怒的刺激,就會導致氣行上逆,恰逢跌傷瘀血留滯,血亦隨之上行,郁結脅下而使肝臟受傷。由此可見,七情所傷是導致疾病發(fā)生的十分重要的內因,護理過程中要仔細體察。《靈樞·壽天剛柔》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愿聞其方……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泵總€人體質與先天長成與后天社會地位息息相關,接診病人時要因人而異。如,貴族身體柔脆,氣行滑利,針刺宜輕淺不留針;百姓形質粗糙,氣行遲澀,針刺宜深刺留針。由此可見,《內經》重視病人的社會經濟地位變化給疾病帶來的影響這一整體護理觀?!夺樉拇蟪伞ゎ^不可多灸策》云:“抑愚又有說焉,按經者法也,而所以神明之者心也。蘇子有言:一人飲食起居,無異于常人,而愀然不樂,問其所苦,且不能自言,此庸醫(yī)之所謂無足憂,而扁鵲、倉公之所望而驚焉者。彼驚之者何也?病無顯情,而心有默識,誠非常人思慮所能測者。”說明按經絡理論診病只是一般法則,若想在診病時達到出神入話的程度,就全靠醫(yī)者心靈和智慧運用了。《素問·移精變氣論》指出:“閉門塞腑,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指出要通過與病人交心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如《靈樞·師傳》所云:“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p>
隨著醫(yī)療發(fā)展,護理理論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fā)展,但直到目前,還沒有一種護理理論能夠完整地描述解釋、預測及控制各種護理現象及其聯(lián)系[4]。近年中醫(yī)護理的優(yōu)勢逐漸被發(fā)掘,研究中醫(yī)經典理論特別是《內經》理論就顯得尤為重要。
[1]朱秋琦.從中醫(yī)藥的發(fā)展談中藥方知識產權的保護[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08,16(7):492-493.
[2]陳莉軍.《內經》中醫(yī)護理思想探討[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1,30(9):609 -610.
[3]王新田,劉雅莉,楊克虎.循證護理融入整體護理的理性思考與展望[J].護理學報,2010,(3):10 -12.
[4]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