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春,王燕平,羅 容,金 艷
(1.北京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北京 100053;2.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臨床基礎醫(yī)學研究所,北京 100700; 3.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北京 100069;4.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北京 100700)
金世元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yī)藥專家,國醫(yī)大師。1926年生于北京東郊,從業(yè)74年,博學善思,注重實踐,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實踐經(jīng)驗體系與學術思想體系,在中藥鑒定、炮制、調劑、中成藥合理使用等領域造詣精深。尤以中藥傳統(tǒng)鑒定備受業(yè)內推崇,多年來走遍全國各大藥材產地與集散地,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以“五象七原”為特色的學術思想。筆者作為金世元教授學術傳承人,有幸直面聆聽導師教誨,并隨從深入實踐,受益匪淺。茲將其在中藥傳統(tǒng)鑒定方面“五象七原”的學術思想進行梳理,陳述于下。
“五象七原”學術思想是對金世元多年來從事中藥鑒定工作所形成的實踐經(jīng)驗體系內在邏輯的綜合概括。“五象”中藥材及飲片的5種形態(tài)表象,包括“形、色、氣、味、質”5個方面?!捌咴敝赣绊懼兴幉馁|量和外觀的7方面內在原因,包括“品種來源、野生家種、生長年限、產地所出、采收季節(jié)、加工方法、貯藏保管”。明悉物性是“五象”與“七原”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并對中藥真?zhèn)蝺?yōu)劣、地道與非地道作出判斷的前提條件,包括對中藥材自然屬性與生長規(guī)律兩方面。
中藥材由于物種遺傳的原因,都會在形、色、氣、味、質等外觀上表達出相對固定的特征。藥材所表達出的特征與其內在品質亦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對中藥材外觀性狀的鑒察與分析,可以作為對中藥材真?zhèn)蝺?yōu)劣進行判斷的依據(jù)。
有一些中藥材具有較為特殊的外觀形態(tài),并可作為鑒定其品種基源、質量優(yōu)劣的重要依據(jù)。金世元在鑒定中藥材外觀形態(tài)方面見解獨到,具有3方面特點。第一,善于剖析中藥材形態(tài)特征形成的機理。如對野山參純貨的鑒定,常將“皮條須”作為其鑒定的重要特征之一。并指出野山參生長年限日久,全靠須根吸收營養(yǎng)而生存。由于生存環(huán)境惡劣,故外形稀疏修長,形態(tài)清晰不亂,長度多為參體的3至4倍或更長,珍珠點圓潤飽滿,形態(tài)與元參、移山參等有明顯區(qū)別。第二,善于把握中藥傳統(tǒng)鑒別術語的內涵。如粉甘草為甘草采挖后趁鮮刮去外皮,由于失掉水分后表面向內收縮如溝狀,形似老式瓦房頂上的瓦壟,習稱“抽溝瓦壟”,此為甘草質優(yōu)特征之一。第三,善于鑒察中藥材的關鍵特征部位。如老鸛草屬全草類中藥,失水干燥后整體常呈碎片狀。金世元指出最關鍵的鑒別特征為其果實,老鸛草果實為碩果,其上帶有宿存花柱,形似鸛鳥的長喙。
中藥材的色澤包括顏色和光澤兩個方面,即藥材表面的色澤特征、內部顏色以及炮制前后的色澤變化。金世元對藥材色澤的把握與應用體現(xiàn)在3方面:第一,通過色澤判斷質量。如優(yōu)質的麻黃草質莖斷面,髓部呈棕紅色,習稱“玫瑰心”,若顏色棕黑則不可藥用。第二,通過色澤判斷貯藏時間。如益母草應以青綠色為佳,顏色變淺呈黃白色,則說明其貯藏時間過長。第三,通過顏色判斷炮制火候與質量。如炭類藥物炮制要求“炒炭存性”,判斷其是否“存性”的主要依據(jù)是外表焦黑色,斷面焦褐色,若內外均呈焦黑色則說明炮制火候過大或加熱時間過長。
采用鼻聞法可以感知中藥材特別是富含揮發(fā)油的品種散發(fā)出的氣味類型與特點。許多品種在歷版《中國藥典》中的文字描述中,均以“氣芳香”等進行概括,也就是說不同中藥品種在散發(fā)的氣味上具有共性。金世元的經(jīng)驗更加注重氣味相似品種的個性差異,如當歸香而清甜,獨活香而混濁,薄荷香而涼,荊芥香而燥,砂仁香而辛,豆蔻香而具樟腦氣。
在金世元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中,對中藥材“味”的判斷包括兩方面:其一,藥材經(jīng)口嘗后的基本味覺類型與細微特征。如龍膽與黃連均味極苦,但是龍膽苦而錐舌,清水漱口而難以消除,與黃連有很大不同。其二,藥材咀嚼后的各種感官變化。如石斛味甜,咀嚼后具有較強的黏性,且黏性越強質量越優(yōu)。
中藥材的質地類型包括草質、木質、革質、角質、粉質、纖維質、柴質等。金世元認為中藥材的質地可以反映出質量的優(yōu)劣。他認為在中藥鑒定過程中要了解每味藥的質地特點,更要知道導致這樣特點的原因所在。如川貝母的質地特征為粉性,質量要求無“油子”,所謂“油子”是指質地呈角質狀者,并指出其原因在于采收時在手中攥握時間過長,淀粉粒受熱糊化所致。
“七原”即影響中藥材質量的7方面原因,包括品種來源、野生家種、生長年限、產地所出、采收季節(jié)、加工炮制、貯藏儲存。中藥傳統(tǒng)鑒定對其鑒察可以獲取大量的表象信息。“思辨七原”則是透過這些表象對其真、偽、優(yōu)、劣進行準確判斷的內在邏輯。
金世元鑒定中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首先注重對其品種來源的判察。并常講中藥材的來源如果不是正品物種,則一切都是空談。藥用植物(動物)在自然條件下,通過物種競爭逐漸形成了與環(huán)境相適宜的遺傳基因,并使其不斷繁衍。這些基因可以在其外觀性狀上得以表達。金師在中藥材品種的鑒定上善于把握其形狀上的關鍵點。例如,正品大黃的根莖部位的橫斷面均具有“星點”特征。其它非藥用大黃,諸如河套大黃、華北大黃、天山大黃等則無此特征。
中藥材既有野生又有家種,對其品質的評價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用藥的傳統(tǒng)與習慣,有些品種習用種制品,如山藥、地黃、附子、川芎、當歸等,這些品種大多已是種植歷史悠久,療效品質穩(wěn)定,并作為地道藥材為歷代醫(yī)家所喜用。但另外一些品種則多應用野生品,近年來由于用量增加,開始出現(xiàn)種植,由于片面追求產量,療效品質與野生品相差甚遠。金世元在鑒別野生品與種植品方面獨具慧眼,善于從生長環(huán)境、年限等角度出發(fā)進行鑒別。如桔梗藥材野生品因生長年限較長,蘆頭較長,其上多生有交替排列的半月形蘆碗,種制品則蘆頭較短。在諸多栽培品種中,金世元認為種植技術是影響其品質的關鍵。如附子種植有“江油附子青川種”的說法,即附子的種苗來自野生烏頭,當?shù)厮庌r采取野生烏頭的塊根,栽種于山地陽坡和貧瘠的土地上。每年立冬挖出,選擇中等大小的塊根運至江油平壩地區(qū)栽種,其種源多由青川藥農供應,故有此一說。另外附子在生長過程中需要2次修根,修剪掉多余的小個附子而僅留1~2個,以保留養(yǎng)分,促進其生長。
生長年限是影響中藥材品質的又一重要因素。許多中藥材需生長至一定年限才能積累足夠的藥性,達到藥用要求。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生長20年以上者的樹皮為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的功效。生長6至7年的樹皮則為官桂,其功效為利肺氣、溫經(jīng)通脈、發(fā)散風寒,與肉桂的應用有很大不同并分別入藥。金世元認為中藥材生長年限與其品質的關系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非生長年限越久質量越佳。如細辛以種質5至6年為宜,若生長年限過久,則須根太過密集,扭結成團,根部易患菌核病,也不易采收。
中藥材的生長對自然環(huán)境有很強的選擇性,同時具有很大的區(qū)域性。不同地域的氣候、土壤、水文各有特點,同一品種不同產地其質量也有很大區(qū)別,古代本草對此多有論述?!渡褶r本草經(jīng)》:“土地所出,真?zhèn)涡玛?,并各有法”;《千金翼方》:“用藥必依土地”;《本草衍義》:“凡用藥必擇州土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jù)”;《本草綱目》:“性從地變,質與物遷”,其論述都說明產地對藥材質量的影響。金世元對于產地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分析則更加深入,并善于從物種喜生環(huán)境入手。如當歸主產于甘肅南部定西、隴南兩個地區(qū),喜生于濕潤、涼爽,海拔1500~3000 m的高寒山區(qū),適宜肥沃、疏松土質。定西地區(qū)地處岷山山脈北面陰坡地,環(huán)境與上述環(huán)境更相符,所產當歸主根肥而長,支根少而狀,皮細油潤,質地堅實,香氣濃郁。隴南地區(qū)地處岷山山脈南面向陽坡地,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其產品主根短、支根多狀如馬尾,欠油潤,質地虛泡,質量遜于定西所產者。
中藥的采收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肚Ы鹨矸健罚骸胺蛩幉扇。恢獣r節(jié)……故不依時采收,與朽木不殊。”金世元在鑒定中藥材真、偽、優(yōu)、劣時,善于結合藥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狀態(tài)與規(guī)律對其采收時間進行判斷。如桑葉以霜降節(jié)氣之后采收者,因備受霜露,得寒潤之氣多而質優(yōu),并有“霜桑葉”之別名。其在形狀上則具有葉片厚、黃綠色、呈革質、葉片下
表面葉脈突出、抓之有刺手感的特點,與夏季或初秋采收者迥然不同。
中藥材在采收后都要進行必要的產地加工,以達到去除非藥用部位、防止變質、便于儲存運輸?shù)饶康摹<庸し椒ㄊ欠竦卯?,在影響其質量的同時,性狀上也會有所表現(xiàn)。如大黃常有“十大九糠”的說法,產地加工時未能完全干透是重要原因之一。大黃藥材未完全干燥透徹便置于庫房過冬,因氣溫低以致內部水分冰凍,來年氣溫升高冰化,致使藥材中心部呈棕褐色或棕黑色的糟朽狀,不堪藥用。
中藥材的貯存保管亦可對其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并表現(xiàn)在其外觀特征上。含油或含糖量過高的藥材品種,因貯藏時間過久或環(huán)境溫度過高則會出現(xiàn)走油現(xiàn)象,使得藥材表面顏色加深,出現(xiàn)油敗味,如當歸、枸杞子等。含揮發(fā)性成分的品種則會使原有氣味散失變淡,含結晶水的礦物藥,若儲存環(huán)境過于干燥通風則會發(fā)生風化。金世元認為對藥材的貯藏應因藥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科學地加以分類養(yǎng)護,以保證藥品的質量。
金世元中藥傳統(tǒng)鑒定“五象七原”的學術思想,源于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充分體現(xiàn)了他在傳統(tǒng)中藥領域學術思想體系的品質觀與格物觀。“五象七原”學術思想與中醫(yī)“四診八綱”的思想在思維過程、應用目的、核心關鍵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首先,思維過程都體現(xiàn)由表及里。中醫(yī)臨床通過望、聞、問、切為手段,體察患者癥狀表現(xiàn),通過“表里、寒熱、虛實、陰陽”為辨證思路,合參四診,探求病機,是一個由表象到內向思辨的整體過程。 “五象七原”學術思想,其思維過程亦是由觀察藥材形、色、氣、味、質等表象特征到探求影響中藥材內在質量影響因素的整體思辨過程。其次,從應用目的上講,“四診八綱”的診療目的在于明晰病機、克病療疾,“五象七原”應用的目的在于鑒定品質、保證療效。再次,從核心關鍵上講,“四診八綱”關鍵在于醫(yī)師對人體生理病理內在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五象七原”學術思想的關鍵在于對中藥材內在自然屬性、生長規(guī)律的全面把握,雖然二者應用對象不同,但在思維模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為中醫(yī)藥學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 金世元.金世元中藥材傳統(tǒng)鑒別經(jīng)驗[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
[2] 金世元.藥道至誠[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
[3] 趙京春.金世元中藥材傳統(tǒng)鑒別經(jīng)驗[J].北京中醫(yī)雜志,2003,22(3):42-43.
[4] 金世元. 論道地藥材[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1,11(3):11-12.
[5] 胡妮娜. 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的研究發(fā)展概況[J].中醫(yī)藥信息,2008,25(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