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趙 雪
2013年以前,貴州是全國僅有的幾個還未有長輸管道天然氣的省會城市之一。“火小、氣短,墻壁黑。”不給力的煤氣,長期侵蝕著貴州市民的幸福感。
中緬天然氣管道的建成,改變了這一切。
2013年10月,中緬天然氣管道干線建成投產。2014年1月27日,中緬天然氣管道的氣源浩浩蕩蕩地進入城市供氣管網,流向貴陽市城區(qū)的千家萬戶。至此,貴州正式告別了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
中緬管道只是中國管道建設的一個縮影。2013年,中國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設穩(wěn)中求進。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油氣管道干線、支干線總長達到10.6萬公里,超過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1萬公里。
目前,我國已初步構成全國性的成品油骨干管網。成品油供應的總體流向為西油東運、北油南下,初步形成“北油南運”、“西油東進”、“西氣東輸”、“海氣登陸”的油氣輸送格局。
2013年,我國新建原油管線均用于海外進口資源的調配。根據進口資源的來源和油品市場需求,新建原油管線除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外,山東省也加強了原油管線的建設。與此同時,中緬原油管線國內段仍在抓緊施工。
2013年,國內長輸干線建設繼續(xù)以輸送進口天然氣為主。一是緬甸天然氣管道干線投產,二是西氣東輸三線建設穩(wěn)步推進。到2013年年底,我國已建成天然氣干線、支干線管道超過6萬公里,年輸氣能力達到1200億立方米。
與有些“年紀”的石油管線不同,年輕的天然氣管網仍處在高速發(fā)展期。目前,西氣東輸四線、五線正在規(guī)劃建設方案,中俄天然氣東線、陜京五線等也被列入建設計劃。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干線、支干線管超過4.4萬公里。到2015年末,全國天然氣干線、支干線管道長度將達10萬公里。
在管道領域,2013年不論是國內民營資本還是傳統(tǒng)石油央企都表現出活躍氣氛。更多的社會資本開始參與到國內石油儲運設施建設中,初步顯現出我國油氣儲運設施建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勢。
天然氣管道建設對民間資本開放率先取得實質性進展。2013年6月26日,中國石油與包括一些民營企業(yè)在內的社會各參股方簽署了中國石油油氣管道合資合作戰(zhàn)略協議。按此協議,中石油以旗下5條大型天然氣管線、5條原油管線、5條成品油管線作為資產出資,社會各合資方以600億元現金出資成立對半合資的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期限20年。
有專家預測,我國油氣管道建設新一輪高峰期將持續(xù)5至10年,會極大推動我國能源進口戰(zhàn)略通道的建設以及覆蓋全國的油氣管網的建成,為全面提升油氣資源保障能力,加快優(yōu)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