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潔[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蘭州730070]
理性鑄就的“效果”
——讀《瑪麗·羅熱疑案》
⊙許廣潔[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蘭州730070]
《瑪麗·羅熱疑案》是坡“杜賓”系列小說之一。小說能夠運用純邏輯推理的方法揭開謎案,給讀者以情感的震撼和理智的啟迪,不僅得益于坡對邏輯推理的重視和駕輕就熟的運用,更有賴于作者對“效果”的精雕細琢和執(zhí)意追求。
愛倫·坡效果理性
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是一位追求“效果”的藝術(shù)家。他的詩歌不僅音韻優(yōu)美,而且哀婉動人;他的恐怖小說不僅辛辣刺激,而且發(fā)人深?。欢耐评硇≌f更是在感性和理性的雙重緯度“扣動讀者的心弦”①,感染讀者的靈魂。其中,被視為偵探小說史上第一篇“安樂椅探案”的《瑪麗·羅熱疑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可以說就是一部在精準的邏輯演繹中開啟人們智性的優(yōu)秀作品。
這篇小說最初以連載形式發(fā)表在1842年11月至次年2月的《斯諾登婦女之友》(Snowden’s Ladies’Companion)雜志上,是坡“杜賓”系列小說中的一部。故事圍繞塞納河上的一樁殺人案展開。死者瑪麗·羅熱,曾是巴黎一家香料店的店員。由于姿色過人,生前的風流韻事讓她在巴黎小有名氣,同時加之兇手的作案手段異常兇殘,所以三天后當人們在塞納河上發(fā)現(xiàn)她殘缺不全的尸體時,整個巴黎城便被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公眾的諸多猜測和非議接連不斷,而各大報紙上的相關(guān)報道也是鋪天蓋地。當?shù)鼐狡扔趬毫Γ亟饝屹p征集線索,但真相依舊撲朔迷離。于是,束手無策的警察局長只能再度求助于在摩格街一案中有過不俗表現(xiàn)的杜賓先生,請他協(xié)助破案。
作者注明這篇小說是《摩格街謀殺案》的續(xù)篇,可是此處出場的奧古斯特·杜賓先生的探案技巧似乎更勝一籌。這里,他無需再親臨案發(fā)現(xiàn)場調(diào)查取證,聽取證人的證詞,而只是坐在安樂椅上閱讀互相矛盾的新聞報道,單憑細致、周詳?shù)耐评砥瓢?。媒體和公眾的各執(zhí)一詞雖然讓整個案件顯得疑云重重,但杜賓卻能層層突破,在紛繁蕪雜的真相和假相中尋找出最具說服力的證據(jù)。他可以運用物理學和生理學中大量詳實的相關(guān)知識理論推翻《星報》的觀點,肯定塞納河上飄浮的死尸即是失蹤的瑪麗;也可以利用對都市生活和犯罪心理的熟諳與了解駁倒《商報》的說法,排除流氓團伙作案的可能;還可以借用驗尸報告中提供的些許線索證明《太陽報》的輕率武斷,進一步確定兇殺為一人所為的事實。就這樣,看似無懈可擊的種種虛假言論被逐一攻破,疑有千頭萬緒的案情在杜賓抽絲剝繭般的層層推理中逐漸變得清晰、明朗起來。最后,他更是以自己敏銳的直覺和豐富的經(jīng)驗大膽斷言,“所有真相之絕大部分產(chǎn)生于間接因素是確鑿的事實”②,經(jīng)過對蛛絲馬跡的盤根究源后,將目標鎖定在兩年前與死者一同私奔的那位海軍軍官身上。據(jù)他推測,兇手是為了洗脫罪名故意在案發(fā)現(xiàn)場制造種種假相,以誤導警方和大眾的視線,只要找到那條殺人兇手用于拋尸的小船,案犯就會手到擒來。
小說中,杜賓憑借縝密的邏輯推理,足不出戶就能破解謎案,其過人之處可見一斑。但是,如果沒有他身邊一些小人物的襯托,杜賓這位如同神明的偵探也將失色不少。在坡的筆下,以警察局長為首的巴黎警署固然平庸無能,但他們的費盡周折和無功而返為杜賓的粉墨登場鋪平了道路。而作為助手和故事敘述者的“我”,雖然沒有敏銳的觀察力,也沒有精細的分析能力,更沒有淵博的知識和由此形成的高超的破案能力,可他的愚鈍卻能夠彰顯出杜賓的卓爾不凡。他敘述故事的方式和他對杜賓的無限崇拜,既讓事件顯得神秘莫測,又為讀者領(lǐng)略偵探的超凡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觀賞視角。若干年后,當阿瑟·柯南·道爾將這一人物關(guān)系模式沿用在福爾摩斯和他的助手華生身上時,其產(chǎn)生的獨特魅力和審美效果再次證實了這一點。此外,小說中一直未曾露面的殺人兇手,即瑪麗的舊日情人一海軍軍官,其作用也非無足輕重。盡管他作案手法的奇特以及作案后想要掩蓋罪行的種種努力讓包括讀者在內(nèi)的所有旁觀者一頭霧水,但這恰好成為足智多謀的杜賓大展身手的契機。經(jīng)過他的條分縷析,層層剝筍,任何的陰險狡詐終將無處遁形。
法國作家岡考茨兄弟在坡的推理小說發(fā)表之初曾撰文指出,這些小說“是用甲和乙講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的合乎科學的神奇文學,是既狂熱又精確的文學”③。誠然,坡的推理小說呈現(xiàn)出近乎科學的精確性和客觀性,這不僅讓杜賓技高一籌,成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斷案高手,更重要的還在于它為作者筆下“最虛幻的故事增添了一層奇妙的真實色彩”④,實踐了坡一以貫之的創(chuàng)作原則“效果說”。他認為,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應(yīng)以“真”為目的,通過各種逼真的手法去喚起讀者的反應(yīng),引發(fā)共鳴,進而實現(xiàn)預設(shè)效果。此篇小說能夠運用純邏輯推理的方法揭開謎案,給讀者以情感的震撼和理智的啟迪,這主要得益于作者對邏輯推理的重視和駕輕就熟的運用。與此同時,坡憑借著對報刊行業(yè)的熟稔和對社會生活的洞察力,在故事中摻入大段的新聞報道,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復雜的案件變得疑云密布,直到最后,甚至連瑪麗是否死亡都成疑問。這種近似記事的敘事技巧無疑有助于增強故事的真實性,使讀者“誤入歧途”而不自覺,從而在緊張與期待、探索與滿足中獲得上佳的審美體驗。
其實,從本篇小說的情節(jié)建構(gòu)上,我們更能見出作者為踐行“效果說”付出的匠心。開篇伊始,未等引入正題,坡首先在附注中花費大量筆墨,申明該故事取材于紐約一起尚未破獲的少女謀殺案,在細節(jié)描述中始終遵循原案的本質(zhì),并稱“對該案真相之探究乃本文之目的”⑤。事實是否盡然暫且不論,但這種安排勢必有助于從一開始就將讀者帶入到故事的情景中,讓讀者的思緒隨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而起伏。而在“我”接下來的敘述中,作者一方面會時斷時續(xù)地援引一些原案中出現(xiàn)的人名、地名和相關(guān)的細節(jié)描述,為讀者提供參與斷案的線索;另一方面又在借助公眾輿論,設(shè)法使這些線索變得影影綽綽、含混不清。尤其是在結(jié)尾,當讀者在杜賓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推理解析中看到希望,滿懷激情地等待揭示謎底和罪犯落入法網(wǎng)的時候,作者卻突然假借編輯之口說道,“鑒于此處不擬加以說明但對多數(shù)讀者都不言而喻的原因,我們冒昧地從作者手稿中刪去了講述杜賓根據(jù)獲得的一點線索追查兇手的那一部分”⑥,就此中斷對瑪麗失蹤一案的調(diào)查。如此一來,意猶未盡的讀者不但要相信作者早先的申明,還會繼續(xù)好奇地追溯和思考,去構(gòu)想那尚未完結(jié)的故事情節(jié)。
坡曾把他的推理小說稱為“游戲之作”,倘若如此,那坡無疑是這些語言游戲和智力游戲的最終贏家,一切盡在其掌控中。鑒于杜賓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和其怪異離奇的性格,有研究者后來將他和作者本人聯(lián)系在一起。其中,偵探小說的研究專家霍華德·??屠赘L鼐驮赋?,“杜賓是坡的自我理想化身,因為他自幼聰敏異常,處處想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所以把杜賓寫成具有超人智力、觀察入微、料事如神的理想人物”⑦。的確,杜賓與坡有許多相同之處:他博聞強記,既富幻想,又善推理;生性孤僻,既喜黑夜,又好沉思。然而,正如作者在《評霍桑的〈故事重述〉》中所言,“最優(yōu)秀的散文故事中有一類是推理小說。此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雖無需動用過高智商,可它們提供的空間遠比詩歌的專屬領(lǐng)地寬廣……因而更易于被大眾接受”⑧。不難看出,坡在這里有意而為的邏輯訓練并非只是為了展現(xiàn)自己超乎常人的思辨能力,而是重在從讀者的角度構(gòu)建文本,使其設(shè)計的作品能夠得到普遍的認可,最終達到引發(fā)讀者共鳴的目的。從這個角度講,坡亦可謂美國文壇接受美學的第一響應(yīng)者。
與坡同系列的其他作品相比,《瑪麗·羅熱疑案》受青睞的程度不免稍有幾分遜色,這或許是由于該故事的情節(jié)過于繁雜,抑或是因為其篇幅略顯冗長。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此篇小說所倡導的具有科學依據(jù)的邏輯推理在偵破工作中的重要性總之是不可忽視的,而它在偵探小說史中的地位始終也是毋庸置疑的。該作品歷經(jīng)作者的反復修改和潤色之后,不僅敘述精練直白,結(jié)構(gòu)緊湊,而且故事真實可信,情節(jié)引人入勝,這些無疑都是作者注重效果,“深思熟慮的有意嘗試和小心翼翼的苦心經(jīng)營之結(jié)果”⑨。
①G.R.Thompson,ed.Edgar Allan Poe:Essays and Reviews[M].New York:Library of America,1984:674.
②⑤⑥⑨帕蒂克·F·奎恩編:《愛倫·坡集:詩歌與故事》,曹明倫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版,第597頁,第568頁,第616頁,第166頁。
③朱利安·西蒙斯:《文壇怪杰——愛倫·坡傳》,文剛、吳樾譯,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5頁。
④Lan Walker,ed.Edgar Allan Poe:The Critical Heritage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6:165.
⑦周啟超:《愛倫·坡傳》,業(yè)強出版社1996年版,第203頁。
⑧George Perkins&Barbara Perkins.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Literature(Vol.1).Boston,Mass: McGraw-Hill Companies,1999:1308.
作者:許廣潔,蘭州交通大學外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小說美學。
編輯: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