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語
勇于燒開那不開之壺
吳 語
人們熟知的俗語“哪壺不開提哪壺”是由一個民間故事中得來的。說的是有一個父子倆開了間小茶館,雖門面不大,但由于服務熱情、水沸杯凈,生意興旺。貪財好利的知縣白老爺天天來白喝,這父子倆惹不起,只能忍氣吞聲。不久父親病倒了,便由兒子司爐掌壺,漸漸地,白老爺越來越少來,到最后不來吃白食了,小茶館又恢復了往日的興旺。父親詢問兒子原因,兒子機靈地一笑,“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后來,人們把“哪壺不開提哪壺”引申為當面揭人家短處或痛處,讓人尷尬下不了臺,是為人處世中要努力避免的。
最近看了幾篇文章,對“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理解有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黃小山在他的《整治庸懶散浮拖問題要堅持哪壺不開提哪壺》一文中指出:面對“不開之壺”,不能遮著、掩著,要主動提出問題、暴露問題……如果長期忽略,不加以重視,等到作風問題成為真正的“不開之壺”,到那時想“提”也提不起來,悔之晚矣!陳星東在他的《哪壺不開“燒”哪壺》一文中更是一針見血:面對不開之壺,等待即是付出代價,不做即面臨危險。由此,把傳統(tǒng)觀念上的“哪壺不開提哪壺”來了一次顛覆,把它推向了積極有為的思想境界。
“哪壺不開提哪壺”,首先要敢于提、善于提。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看到問題不提出不提醒是對同志不負責、不友愛的表現(xiàn)。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明知領導出現(xiàn)了錯誤,因怕得罪領導丟位子,點頭哈腰,稱好稱是;明知同事出現(xiàn)了問題,因怕得罪同志丟票子,視若無睹,佯裝不知。這樣做,實際上是在降低領導的威信、損害工作的成效、減慢同事的成長進步。敢于提,需要一顆真誠的關愛之心,一顆公正的正義之心,一顆赤誠的責任之心,只要對大局有利,只要對事業(yè)有利,只要對同志的成長進步有利,哪怕一時丟位子票子、一時受白眼譏諷,也是值得的,最終你將得到組織的更加肯定,得到領導的更加贊賞,得到同事的更加尊重。當然,敢于提還要善于提,掌握好時機、語氣、方式、場合,把不解、誤解、怨解減少到最低程度,盡可能使所提問題讓被提者欣然接受。
對“不開之壺”,“提”是基礎和前提,關鍵是要勇于“燒”開這“不開之壺”。“燒”開就是解決各種問題,就是清除前進障礙。面對不開之壺,等著燒、拖著燒,所付出的代價就將越等越高、越拖越大,不去燒,更是可能危及根本。分析一下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不少難題頑癥,大多開始時是容易解決的,但由于等著、拖著、搪塞著,造成積重難返,到最后非動“大手術”不可。勇于燒開不開之壺,首先要勇燒個人主觀思想上存在的污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格觀,只有思想正了,火才能燒得起來,燒得旺;勇于燒開不開之壺,就要盯緊問題,那怕是很細小的問題,真正做到不解決問題不罷手,避免小問題積成大問題;勇于燒開不開之壺,就是要勇于面對熱點難點問題,身進、心進、力進,克服和避免“怕”的思想、“虛”的行為、“繞”的做法、“空”的形式,找準病癥,狠下猛藥;勇于燒開不開之壺,還要勇中有謀,分清用大火還是慢火,用木柴還是用煤氣,使之燒得準,燒得管用有效。
我們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目前也普遍存在著一些“不開之壺”,諸如鄉(xiāng)鎮(zhèn)所建設薄弱的問題,隊伍形象不夠好的問題,國土資源重用輕管的問題,違法用地還沒得到根本性遏制的問題,等等。這些不開之壺,有待于全體國土系統(tǒng)的同志,勇于當柴,合力添火,將它們一個個“燒”開。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時,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廣泛征求意見,查擺問題,屬于“哪壺不開提哪壺”,現(xiàn)在正在認真整改落實中,屬于“哪壺不開燒哪壺”。真誠地希望看到領導干部能勇于用猛火燒開自己的不開之壺,用沸水凈杯香茶,回報給黨和人民群眾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