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世平
自20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國際問題學者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及學說以來,軟實力問題引起全球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關于軟實力的討論成為國際學術界的熱門話題,軟實力研究也成為研究的熱點。我國國內關于軟實力的研究更是盛極一時,甚至引起黨和國家的重視并被上升為國家重要戰(zhàn)略。一般說來,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等非物質性因素產(chǎn)生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同化力(co-optive power)。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以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在國際國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對于軟實力問題的研究,不外乎理論和實證兩個路徑。日本著名學者松田武的《戰(zhàn)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1月出版)一書從實證角度出發(fā),以美國戰(zhàn)后對日本的文化政策為研究對象,從美國對日本文化政策的出臺背景、美國對日本文化政策主導下的美日文化交流的過程以及美國對日文化政策的后果三個方面入手,通過大量生動、翔實的材料,揭示了日本對美國的半永久性依存的文化根源,對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的形成、發(fā)展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
書中詳細闡述了美國對日文化政策的具體運作過程,總結了美國對日文化交流的三種類型:①增進美國國民與日本國民的相互理解,尤其強調加深日本對美國理解的重要性;②帶有教育性質的項目,屬于純粹的學術性活動。這種活動也同時發(fā)揮了加深理解美國的作用;③為了達到美國外交政策特定目的而開展的文化宣傳活動。
在分析美國對日文化政策和開展的對日文化交流帶來的影響時該書作者指出,從美國方面來說,通過開展對日文化交流,建立了美國對日本的軟實力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服務了美國的國際戰(zhàn)略;對日本來說,美國對日本慷慨、寬容和仁慈的文化政策既推動了日本文化教育的發(fā)展,也增加了日本國民和文化精英對美國的依賴。長遠言之并不利于日本文化的發(fā)展。
該書用了大量的篇幅闡述了美國在日本采取的軟實力戰(zhàn)略及其取得的成功,對于我國來說,可以從中汲取兩點:
一是美國的軟實力戰(zhàn)略策略對于我國的借鑒意義。我國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繁榮和發(fā)展文化,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在實踐中,也出臺了很多制度和措施,文化軟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總體而言,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世界軟實力強國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因此,借鑒美國在日本軟實力戰(zhàn)略的成功經(jīng)驗對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意義重大。比如,為了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文化的對外傳播不可或缺。美國在對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強調“雙向交流”,淡化官方色彩,充分發(fā)揮洛克菲勒基金會和伊利諾伊大學等民間機構的作用就很值得借鑒。
二是美國的軟實力戰(zhàn)略策略對我國具有警示意義。我國在擴大和加深與美國雙邊交往合作過程中需要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警惕,力爭消解美國的軟實力影響并盡可能增強自己的軟實力。任何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從根本上都是服從于本國的國家戰(zhàn)略,因此,正如書中指出的,無論美國在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表現(xiàn)得多么仁慈、寬容和慷慨,根本上仍是為了讓日本留在所謂的西方民主陣營中,力爭使日本成為防范共產(chǎn)主義的“防波堤”。同時,美國對日本的文化“幫助”造成了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等級化和中央集權化,使日本的精英知識分子成為在精神上依附于美國的軟弱群體,這不僅加劇了日本人對美國軟實力的依存度,也給日本帶來了頹廢的商業(yè)主義和消費主義。因而,我國在與美國的文化交流中,既要大膽吸收美國文化中的先進成分,更要抵制美國的文化同化和意識形態(tài)輸出,堅決捍衛(wèi)自我文化的獨立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