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人性的尊嚴與價值信仰重建亟需摒棄功利思維
方朝暉
信仰,就其本義而言,并不一定意味著對神靈或彼岸的信仰。人類的信仰體系本是一個完整的立體結(jié)構(gòu),有多種不同的層次。信仰的對象可以是某個具體的存在物(如鬼神或圖騰等),也可以是某種抽象的價值(如真理、道義、美德、尊嚴等)。人們接受某種價值,形成自己的人生觀或世界觀,其中就包含重要的信仰因素。當一個人對某種價值的信仰達到這樣的程度,可以為之付出任何代價、甚至不惜犧牲生命時,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有堅定信仰的人。
數(shù)千年來,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教,雖不以神靈或死后世界(彼岸)為信仰核心,但以對生命意義的領悟為核心,以自我人格的修煉為途徑,曾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培育出無數(shù)志士仁人。他們對人性的墮落嫉惡如仇,對生民的苦難念茲在茲;他們?yōu)槿碎g的道義赴湯蹈火,為社會的公正嘔心瀝血。在中國古代修道者看來,信仰本質(zhì)上是對自己生命意義的信仰,而不是去信仰神靈或彼岸;對于人間道義、對于萬民利益、對于社會進步等等的擔當,也是以此一信仰為基礎的。
對人性的尊嚴與價值的信仰,是超越一切教派、種族、階層等區(qū)分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誓死捍衛(wèi)。這應當是我們一切信仰的基礎或核心。然而多年來,我們或因推行激進的“主義信仰”而摧殘了人性的尊嚴,或者因為鼓勵當下的利益追求而湮沒了人性的價值,從而導致今天人們不再相信任何崇高、超越的抽象價值,變得只相信赤裸裸的當下利益。這是今日中國人信仰失落的深層原因。
解決今天中國人的信仰問題,就要重建對全民都有普遍意義的神圣價值,即重建中國人對于人性尊嚴與價值的信仰。
我曾在多處研究中指出,中國文化是一種以人際關系為本位的文化。這一文化習性決定了,上行下效對全社會的心理作用極大,社會風氣對全民族的精神影響深遠。由此,社會大眾的精神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兩個因素,一是社會精英的作用,各行業(yè)精英、特別是政府官員對全社會起著風向標的作用;二是國家政策的導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全民精神追求的潮流。這兩個因素都與政府的作用直接相關。當然,在社會自組織(如家族、行業(yè)協(xié)會等)健全、民間宗教發(fā)達的情況下,政府的上兩項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但是在“文革”結(jié)束、社會自組織和民間宗教均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政府的這兩項作用幾乎是壓倒一切的。
從上述第一個因素出發(fā),今天中國人信仰重建的首要工作莫過于執(zhí)政黨自身的精神信仰重建。能不能給千百萬黨員提供真正的價值信仰,是考驗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如果黨員喪失了信仰,全社會也可能會喪失信仰。而黨員喪失信仰的原因決不是“覺悟不夠高”這么簡單的事情,它同時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如何在新形勢下重建對于每一個人來說真正崇高、神圣的精神價值的事情。一個渺遠的彼岸世界,如果不是建立于生動活潑的人性基礎上,不可能被人們真正信仰;一種功利的物質(zhì)理想,如果沒有深刻、崇高的精神價值基礎,也可能導致人們在利益追求中徹底喪失信仰。當黨員失去了信仰,他們手中的權(quán)力就可能變成惡魔,吞噬著人民的生命,毀滅著民族的精神。
最近數(shù)十年來,我黨一直在進行著意識形態(tài)改革,但為什么未能解決信仰危機呢?原因是未能在新時代建構(gòu)出某種崇高、神圣、永恒的抽象價值,而是把一些功利的指標放在了首位。在這方面,我認為我們應該吸取中國古代信仰傳統(tǒng)的合理成分,那就是回到人性、回到人的尊嚴與價值上來。在中國古代思想家看來,信仰就是對生命智慧的獲取,對人生真諦的領悟;是對貪念的摒棄,對迷妄的破除。這種不以神靈或死后世界為核心的信仰,由于建立于人性的基礎上而活力無窮。如何改造黨的意識形態(tài),既不鼓吹高大理想的教條,也不迷戀經(jīng)濟建設的指標,而是以人性的尊嚴與價值為核心,讓千百萬黨員找回生命的意義、樹立天下的擔當,是當下執(zhí)政黨重建信仰、并引導各族人民走出信仰危機的關鍵所在。
政府在信仰建設上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在大政方針上進行調(diào)整。具體來說,要在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上擺脫過于功利的思維,真正把公平、合理的社會秩序當作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當成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今天中國人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不知道什么叫正常、健康的生活,什么是安逸、幸福的人生,一切以經(jīng)濟利益為目標,處處以本能欲望為標準。這種現(xiàn)象,不能說與當初過分重視利益機制、盲目相信經(jīng)濟建設的政策無關。雖然在特定時期以經(jīng)濟建設為重心確有必要,但是在今天,迫在眉睫的事情莫過于調(diào)整大政方針,走出功利思維;隨著公平、合理的社會秩序的確立,人們自然會思考什么是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什么是健全的生活方式,從而逐漸認識人性的尊嚴與價值,確立合理的價值與信仰。我深信,只要政府不浮躁盲動,社會就會從躁動不安中冷靜下來;只要執(zhí)政黨不急功近利,人民大眾就會越來越重道德。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
責編/周素麗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