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寧
(泰山學院體育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社會結構理論將社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由于歷史的原因,社會組織的概念使用多種多樣,有稱第三部門、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公民社會等。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使用“社會組織”這一概念涵蓋此類組織。體育社會組織作為社會組織的下位概念,在中國既有社會組織共性的問題,又有中國因體育與政治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產生的個性的和更深層次的問題。社會組織是未來社會和諧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對于應對很多制度性缺失和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彌合作用。那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促進社會組織良好運營,通過何種方式對體育社會組織進行有效的內外部監(jiān)管和績效評估,如何對社會組織做好績效評估,怎樣處理好政府、市場、志愿部門(即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還處在相對薄弱階段。對于社會組織相應的運營管理已經做了初步的探討,但主要集中在介紹國外先進經驗,并沒有根據中國特殊的社會背景視域來考量并給出具體的操作性建議。對體育社會組織的研究,目前還主要集中在概念、產權特征、公共產品提供等方面。隨著體育社會組織的不斷壯大,它的運營狀況、績效水平將極大地影響該組織的健康發(fā)展和對社會的貢獻。
社會組織也稱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定義有大概四種:法律上的定義;社會結構與運作上的定義;形成目的和功能上的定義;資金來源上的定義[1]。世界銀行在《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一書中對非營利組織的定義是:在特定法律系統(tǒng)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xié)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托、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2]。
在我國,最早提出體育非營利組織概念的是陳琳(2002),她認為“體育非營利組織指的是在其所屬部門提交的工作目標的記載中包含體育、娛樂、健康、體力方面內容的,從事與體育有關的,非營利性活動的NPO法人[3]?!斌w育非營利組織又稱體育社會組織。在我國習慣上分為三大類:體育社團、基金會、體育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也有的學者認為,新興的草根體育組織或稱自發(fā)性體育組織也是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的一大類。目前對于體育社團的研究要更深入一些。體育社團根據其性質,有諸多的分類方法,會員制體育社團和非會員制體育社團是第一層次的子大類。會員制體育社團又分為互益性體育社團、公益性體育社團和調節(jié)性體育社團[4]。
體育社會組織在中國大量產生的背景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體育供給之間的矛盾。體育公共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它的提供者首先不會是企業(yè),而作為政府,長期以來的競技體育領域的舉國體制,使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失衡現(xiàn)象。除去政策導向上的問題,政府在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能力上,也體現(xiàn)出某些先天的不足。體育社會組織完全可以進行組織自我發(fā)展式的生產活動,向社會提供某種服務。最近出現(xiàn)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在中國的上海和廣州等發(fā)達城市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它首先可以解決政府失靈的問題,另外在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提供方面,明顯比政府直接生產、提供要高效很多。
2011年紅會郭美美事件,使中國紅十字會作為中國最大的社會慈善組織而為此蒙羞,社會公信力急劇下降,多地紅十字會所獲捐款銳減,部分地區(qū)一月所獲捐款還不及平時的十分之一[5]。據報道,汶川、玉樹災區(qū)的善款使用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人們對于社會慈善機構美好愿景開始破裂。盡管非營利組織在應對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方面體現(xiàn)了很大的優(yōu)勢,但非營利組織自身也面臨著失靈。薩拉蒙認為“志愿失靈”有四個方面的內容:慈善不足,慈善活動的狹隘性,慈善的家長式作風、慈善的業(yè)余性[6]。體育社會組織的外部制度因素與內部制度因素分別包含哪些?外部制度因素包含:法律制度、政府對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制度、以及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之間關系的制度。內部制度因素包含:政府組織的產權制度、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影響非政府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重要方面[7]。
運營是體育社會組織存在的一種狀態(tài)。它們是組織的成立,管理者的確立與任命、組織決策、組織績效評估等方面均是組織過程,但對于社會效益意義最大的活動內容,也是由社會、公民參與或決定的一部分內容,是組織的運營過程。這種運營可以體現(xiàn)為高效或低效。
所謂組織就是指人們?yōu)閷崿F(xiàn)一定的目標,互相協(xié)作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組織是成員通過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方式達成組織目標的一種結合。非營利組織的母體作為“組織”,它的發(fā)展是受到社會政治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等外部環(huán)境和組織成員協(xié)調性、管理機制良好性等內部環(huán)境的影響。當前國際上最流行的非營利組織評估理論是“3E”理論。所謂“3E”,即指經濟(Economy)、效率 (Efficiency)與效果(Effectiveness)[8]。另外有所謂的“3D”是指診斷(Diagnosis)、設計(Design)與發(fā)展(Development)[9]。
作為組織的良好運行的必要因素,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及決策等組織的活動方式均對其運營起到關鍵作用。非政府組織產權制度就是非政府組織財產所有權歸屬即終極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即經營權的歸屬。產權制度決定著非政府組織對組織資金來源地管理方式和分配權限,關系著組織的權利與責任的分配,是非政府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重要因素。非政府組織的產權體現(xiàn)了出資人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委托—代理”的契約關系,明確的產權制度能夠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約束雙方的行為符合法律規(guī)定和委托人的意圖,促進非政府組織朝著組織使命的方向發(fā)展[7]。
相比較中國其他領域的社會組織,體育社會組織因為與政治的關聯(lián)、操作過程的復雜性、社會效益評定的間接性,對其進行運營監(jiān)管就變得更加復雜。
體育社會組織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有自上而下形成的具有官方身份的全國性體育社團等公益性或調節(jié)性體育組織;有自下而上規(guī)模精煉的互益性草根組織;有公募或私募慈善組織基金會;有各類或游離于法律法規(guī)邊緣的體育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正如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和組織分析中的新制度主義者觀察到的,制度的設計與實施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很多組織為了獲得合法性,不得不在形式上表示對制度環(huán)境的遵從,在形式上設計某些制度,但組織的實際運行卻和這些形式上的制度分離(Meyer & Rowan,1977;North,1990)[10]。
對于中國體育社會組織的運營監(jiān)管,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考慮。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政治經濟環(huán)境,包括民族文化環(huán)境;體育社會組織的分類;相應監(jiān)管手段的適用范圍與外部客觀條件及可操作性。
第一,互益性體育社團組織。這些社團組織通常是自下而上產生的,具有很強的民間性,某種程度上被稱作草根組織。這種組織靈活多變,人員構成不清晰,管理者與領導者通常同一。成員間靠對某項體育運動的興趣聚合在一起,有很強的同類相聚性。在組織經過了最初的震蕩、磨合之后,組織規(guī)模,組織凝聚力等趨于穩(wěn)定。這類組織往往是區(qū)域性、專門性的,社會交往相對較少,社會影響力一般。對這類組織主要應采用內部監(jiān)管,在既有的高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達成高效。
第二,公益性體育社會組織。一些經濟性和社會性的體育組織,單項運動項目協(xié)會等。這類組織大多脫身于體育行政部門的母體,雖然名義上是社團組織,開始履行著社團組織的職能,但強烈的官民二重性使然,在組織決策、組織運行、監(jiān)管等方面,具有強烈的行政色彩。對這類組織,政府應加快放權。我國目前非營利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相關法律出臺的滯后。只有法律法規(guī)明晰相關產權制度與權責關系,才能從根本上確保組織的高效運行。也就是說,政府不能既作為社團組織的創(chuàng)辦管理者,又作為決策者來參與組織的具體事務。對于這類體育組織,主要是加強外部監(jiān)管,政府只起到一個基本的調控作用。現(xiàn)在的公益性體育社會組織主要管理者一方面看中其官方身份,以便某種程度上獲得政府資金支持,避免因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而使組織運營陷入窘境;另一方面,現(xiàn)有的執(zhí)行人也就是管理者往往缺乏組織事務相關的專業(yè)背景,造成在組織決策的時候出現(xiàn)失誤或低效。未來的發(fā)展,必須是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分離,職業(yè)經理人的引入勢在必行。
第三,調節(jié)性體育社團。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委會是中國管理體育的社會組織,但這兩個組織同構于國家體育總局,是一個部門三塊牌子。因此具有典型的官民二重性,組織的領導人多由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人兼任或任命。這種體育社會組織的管理模式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具有時代的意義,為我國在較短時期內獲得競技體育的輝煌做出了貢獻。但是這兩個管理部門是我國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產物,已不再適應當前公民社會的逐漸形成和體育社會組織大量出現(xiàn)的狀況。因此,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完善其主要功能,明晰責權界限,盡可能多的放權于低層社會組織,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截至2011年8月,中國民間組織網公布的統(tǒng)計數字表明,我國經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基金會約有2 104家,體育基金會僅有30個[11]。主要進行財務管理和外部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向社會公布善款募集情況,使用方向、方式?;饡煌谄髽I(yè)和民非,資金來源不存在成本利潤率等商業(yè)機密,有義務向社會公開具體財務信息。法律手段是對基金會規(guī)制和保護最有效的,通過規(guī)范非營利組織的設立、管理、稅收、捐贈、監(jiān)管等方面,法律可以促進基金會的發(fā)展,也可以抑制其發(fā)展,甚至可以把基金會塑造成所期望的類型。對于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在大的經濟環(huán)境背景下,主要克服營利沖動。在營利、利潤分配之間劃清明顯的界限,防止企業(yè)通過不合法渠道獲取民非身份已得到免稅政策,避免管理者的各種尋租行為。
通過對體育社會組織概念的梳理和特征的區(qū)別,分析時間、空間維度下,各種運營監(jiān)管分類進行運營監(jiān)管。在組織活動的各個過程中,組織運營是最關鍵的。各類組織的運營過程亦不盡相同。有效的外部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完善更適用于公益性體育社會組織;互益性、自發(fā)性體育組織更強調內部監(jiān)管;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則應該強調公開財務狀況,以起到社會監(jiān)督的效果。隨著我國政治文明步伐的加快,善治理論逐漸深入人心,體育社會組織制度趨于完善,必將通過更高效的組織運營監(jiān)管,為公民社會的構建提供巨大的推動。
[1]仲偉周.我國非營利組織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其治理[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20-24.
[2]呂江,孫淑云.準公共產品與非營利組織芻議[J].經濟問題,2007(2):25-27.
[3]陳琳.NPO法人團體在日本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上)[J].中外體育信息,2002(10):10.
[4]黃亞玲.論中國體育社團[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3.
[5]吳俊,扶慶.郭美美事件后多地紅十字會所獲捐款銳減[EB/OL].(2011-08-05)[2014-02-20].http://gongyi.qq.com/a/20110805/000011.htm.
[6]GIDRON B,KRAMER R M,SALAMON L M.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M].Jossey-Bass Inc Pub,1992.
[7]張喜輝.我國非政府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制度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
[8]SALAMON,L.M.Rethinking public management: third part government and the changing forms of government action[J].Public Policy,1981,29(3):255-275.
[9]KAPLAN,R.S.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J].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2001,11(3):353-370.
[10]田凱.中國非營利組織理事會制度的發(fā)展與運作[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9(2):139-144.
[11]崔麗麗,張志勇.我國體育基金會運營與未來發(fā)展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