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某著名女演員在《火燒阿房宮》中扮演了鑄劍大師徐夫人,引起史學界一片嘩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戰(zhàn)國時期一位七尺須眉男兒。臺灣某女歌星得知《滿江紅》的詞作者是岳飛,喜不自禁,決定日后要找岳飛寫歌詞,令眾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電視臺一女主持人聽到一嘉賓回答“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作者是“蘇東坡”時,忙糾正道:“回答錯誤,正確答案應是蘇軾?!?/p>
如此常識性錯誤的笑話,不一而足,這說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書讀少了,就會捉襟見肘,貽笑大方。其實,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不久前,臺灣學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讀書主義”:自己再累也要讀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這話應該是對我們每一個人說的。在知識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的今天,文化素養(yǎng)要提高,必須靠讀書來“充電”。要擠出時間與書結緣,精讀深思,“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周易》),絕不能一味地憑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饑”?!拔幕觳汀睂嵲诓灰硕喑浴?/p>
[品 讀] 在“文化快餐”席卷全球的當下,這篇文章很有現(xiàn)實意義。選段開頭鋪排了公眾人物的三個例子:不知徐夫人為男兒、不知岳飛是古人、不知蘇東坡即蘇軾。接著得出“書讀少了,就會捉襟見肘,貽笑大方”的結論。再論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文化快餐”不宜多吃,解“渴”充“饑”還靠讀書的中心論點。思路清晰,論證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