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 猛,李 霞,楊云東,鐘慶坤,宋 杰,張 嫻,王 嬋
(開遠市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云南 開遠 661699)
掌跖角化癥(palmoplantar keratoderma,PPK)是一組以掌跖部呈彌漫性或局限性角化過度的先天性遺傳病,包括十幾種類型,可見于人類各種族或民族,彌漫性掌跖角化癥(dif-fuse epidemolytic palmopantar keratodema diffuse EPPK) 又稱局部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癥(localized epidemolytic hy-perkeratosis,OMM# 144200),是一種最常見的掌跖角化癥亞型。其主要特征是出生后或幼兒期發(fā)病,持續(xù)終生的手部、足跖部皮膚彌漫性淺黃色角質(zhì)增厚層。本文收集了彌漫性掌跖角化癥一家系11例患者,報道如下。
圖1、2
圖3、4
圖5 患者家系圖
圖6、7
病例與家系 先證者Ⅲ-4,普某,女,22歲,農(nóng)村居民,籍貫云南省蒙自市。因雙手掌、雙足跖皮膚長期增厚、皸裂、多汗,經(jīng)多年治療無效;而其2歲女兒于出生后6月開始雙手掌、足跖皮膚發(fā)紅,粗糙、變硬,逐漸加重至增厚、皸裂、多汗而來診。據(jù)患者自訴,出生不久便出現(xiàn)掌跖皮膚發(fā)紅、薄而脆、粗糙、皸裂、變硬、手足多汗。皮膚科情況:掌跖明顯彌漫性角化過度,境界清楚,色淡黃,表面光滑半透明、干燥、發(fā)硬,冬季可有皸裂現(xiàn)象(見圖1、2),其女情況類似(見圖3、4)。患者既往體健,發(fā)育正常,身體勻稱,毛發(fā)、牙齒均正常,無智力障礙。父母非近親婚配,家族中有類似疾病患者。自涂多種藥膏(名不詳) 無效,未到醫(yī)院診治過。
病理:表皮角化過度,顆粒層、棘層肥厚,形成嵴狀,基底細胞層完整。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量淋巴、組織細胞浸潤(圖6、7)。
家系調(diào)查:該家系4代共30人,男13人,女17人,無近親婚配,患病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見圖5。整個家系中,患者均于幼年發(fā)病,患者年齡最小者2歲,最大者71歲(先證者外祖父)。
討 論 掌跖角化癥(palmoplantar keratoderma,PPK) 最初由德國醫(yī)生Vorner于1901年報道,包括十幾種類型,在臨床上常見的類型是彌漫性掌跖角化癥(dif-fuse epidemolytic palmopantar keratodemadiffuse EPPK)。按照stevens等(1996)所提出彌漫性掌跖角化癥又可分為獲得性彌漫型、表皮松解型、非表皮松解型和可變性紅斑角皮病4種亞型。除獲得性彌漫型外,其余3種亞型一般生后發(fā)病,持續(xù)終生,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MIM:144200)[1]。本家系連續(xù)4代發(fā)病,男女均受累,符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皮松解型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種彌漫性掌跖角化癥,其致病基因(KRT9)定位于17q21.1-q21.2,蛋白質(zhì)產(chǎn)物為角蛋白9(keratin 9),已發(fā)現(xiàn)十幾種基因突變,目前尚無有效根治療法和產(chǎn)前診斷手段。本病尚無有效的根治療法和準確的產(chǎn)前診斷手段,對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2]?;颊咭话銥轱@性雜合子基因型,每生育一個孩子,都有1/2的發(fā)病風險。因此,醫(yī)師應(yīng)該勸阻患者明智選擇放棄生育后代。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0:1074-1077.
[2]王文強.掌跖角化皮膚綜合征一家系的遺傳學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0,8(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