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宏
[摘要]二十一世紀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引領教育發(fā)展的三駕馬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打破了學生的時空界限,現(xiàn)代教學的廣泛應用,已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優(yōu)化課堂教學
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的開發(fā)應用為現(xiàn)代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它把文本、圖形、形象、視屏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集成在一起直觀展示教學過程,它既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聲、文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的提供了師生互動的空間,對培養(yǎng)學生的只是構建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于重說教、形式單一、呆板的弊端。下面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幾點感受。
一、 為教師備好課搭建平臺,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過去,有些老師僅憑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參備課,導致上課照本宣科,缺乏豐富鮮活的材料,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教學效果?;ヂ?lián)網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一局面,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廣大教師備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選取網上名師教案或課件進行教學,也可以選擇時代性強的鮮活材料應用于教學中。在講授《文字的演變》時,因文字早期出現(xiàn)太久遠,這與學生有很大的距離感,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發(fā)展的過程,備課時從互聯(lián)網搜索我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縮微圖書,通過直觀展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上課要有趣,課上得有趣,學生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打開思路的金鑰匙?!蓖袪査固┱f:“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笨梢娕d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語文課如果采用呆板、枯燥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會令學生感到語文課“面目可憎”,學生上課就只是一味的“接受”、“難受”、“忍受”,無半點興趣可言,而在教學中搭建網絡平臺,利用計算機網絡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效果于一體,把靜態(tài)、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維空間,以其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就會感覺上課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這種途徑克服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枯燥、課堂信息量少、效率低、學生參與意識不強、興趣低的弊端,能使學生不由自主的集中全部注意力,誘使學生濃厚的興趣,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始終在愉悅中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學會學習,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八年級語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一課科學性太強太抽象,而且涉及到化學、物理、生物等多種學科,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在網上下載了各種顏色的美麗的花,還有少見的花,畢竟同學們見識較少,一看到畫面興趣就來了,各個突然坐得直直的腰板,脖子伸得長長的,不時發(fā)出驚奇的聲音“好漂亮啊”,然后我就借勢循序發(fā)問“你們想知道花為什么呈現(xiàn)這萬紫千紅的顏色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大聲回答“想啊”,這樣就很自然的引入課文啦;還有在上九年級《廢墟的召喚》一課,這課涉及到歷史知識,授課時我網上下載了一幅“各有所思”的漫畫,畫面是一幅大家非常熟悉的圓明園遺址,參觀者各述其見:甲說:一堆亂石頭,乙說:花錢看這真沒勁,丙說:哇!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在培養(yǎng)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這一難點,這也正是毛澤東與常人思考不一樣才寫下這篇美文,更為從這篇文章認識毛澤東的高貴品質做了很好的鋪墊。
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把形、音、光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種逼真形象的意境和生動愉快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探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收到最佳效果。
三、 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難點,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理論應用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但也有許多課文和語法知識很抽象,難以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對教材的部分重點和難點無法突破,而借助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手段,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增加學生的可選性,使抽象難懂、枯燥的理論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語文課教學的趣味性、可讀性、時效性。例如在講授九年級《日出》節(jié)選時,初中生來說對戲劇知識是很生疏的,戲劇沖突的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我將放映戲劇沖突的高潮部分畫面,通過人物的聲音語氣、畫面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等,讓學生更好更容易理解黃省三、李石清和潘月亭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李石清對黃省三的無情和陰險的,很直觀形象的看到李石清那丑惡的嘴臉,從而增強了學生愛憎情感。例如《背影》一文,學生理解父子情深和掌握作者表達父子情深的方法是課文的重點,而因為學生生活閱歷淺,不能深入地體會親人離別時的感情,對“父親”對“我”的愛、“我”的四次流淚,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因而成為教學中的難點。每次教學這一課,雖然對“父親”穿過鐵道為“我”買橘子一段文字采用領讀、默讀、講解、示范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但都收效甚微,學生不是無動于衷,就是似懂非懂,甚至對“父親”的動作或老師的示范感到十分可笑,一篇絕好的散文怎么也引不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情況,我們把“買橘子”這一情節(jié)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當學生看到畫面上“父親那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時的情景,教室里鴉雀無聲,一個個都沉浸在父愛的感情世界里,有的禁不住感嘆、流淚。從同學的神態(tài)和課下反饋的情況看,“父親”的背影已深深地留在同學的心目中了。
四、 網絡在語文課教學中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對于當前的語文教學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結合,近年來批評甚多,筆者認為,我們固然不可把多媒體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帶來的優(yōu)點一概抹殺,但也得要承認當前語文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過程中確實存在著很多得問題。如:課件以大量的視聽素材弱化或代替了語文基礎能力的訓練;限制思維,不利能力拓展;處理好邊緣知識與語文知識的關系,避免喧賓奪主;課件制作費時費力。
不過我們知道,多媒體、網絡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促進教育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新的空間與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它在提高教學效率、便于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的真正優(yōu)勢。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臨桂縣宛田瑤族鄉(xiāng)民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