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華 李進 張雪峰等
摘 要:為了充分利用大棚資源,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農民收入,探索并大力推廣應用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為農業(yè)生產(chǎn)提供參考。
關鍵詞: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 S513;S634.3;S64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75-02
為了充分利用大棚資源,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農民收入,南通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針對市郊的地理位置特點,探索并大力推廣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顯著提高了郊區(qū)農民的經(jīng)濟效益。糯玉米于2月中旬播種育苗,6月上旬陸續(xù)采收,6月中旬栽培小白菜,8月中下旬定植甜椒,11月采收。一般產(chǎn)玉米800kg/667m2,產(chǎn)值3 000元/667m2;葉菜產(chǎn)兩茬1 000kg/667m2,產(chǎn)值4 000元/667m2;秋延椒產(chǎn)2 000~2 500kg/667m2,產(chǎn)值5 000元/667m2,每667m2年產(chǎn)值在10 000元以上。
1 春糯玉米
1.1 品種選擇 南通地區(qū)栽培的鮮食糯玉米品種主要有中糯1號、蘇玉糯1號、蘇玉糯2號等。
1.2 播種 大棚栽培于2月中旬播種,667m2施有機肥2 000~3 000kg、鈣鎂磷肥75~100kg作基肥。雙行種植,畦寬80~90cm,溝寬30cm,溝深15~20cm。每穴播2~3粒,667m2用種量為5~7kg。因糯玉米由獨特遺傳基因控制,在開花吐絲期不能有異型玉米花粉侵入,故在播種時應采用自然屏障空間隔離300~500m,或與不同品種玉米播期錯開20d以上。
1.3 田間管理
1.3.1 水肥管理 播后667m2施復合肥5kg作種肥,條施在行側5cm或播種層7.5cm處。4~5片葉時,施尿素5kg作追肥。重施拔節(jié)肥,667m2施尿素10kg,開花時施復合肥1.5kg。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苗期不干不澆水,抽雄花時要求水分充足,干旱時及時澆水。
1.3.2 中耕除草 植株封行前要進行3~4次中耕除草,出苗后澆水中耕,第2~3次中耕要深,結合培土防倒伏。
1.3.3 整株調整 糯玉米多為多穗型品種,一般只留最上部1~2個果穗,其余掰掉。
1.4 病蟲害防治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葉斑病,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防治青枯病,48%樂斯本乳油1 000倍液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5%銳勁乳油600~800倍液防治玉米螟。
1.5 采收 播種出苗后50~60d,當幼果穗長10~15cm,花絲呈黑褐色,苞葉退綠時為采收適期。采收后應及時上市,不要過夜,若當天處理不完,可置于0℃的冷藏室或冰箱里貯藏。
2 夏小白菜
小白菜生產(chǎn)時間短,菜價高,效益好。夏小白菜以防蟲網(wǎng)生產(chǎn)為主,這一方面可減少暴雨直接對小白菜的沖刷,另一方面生產(chǎn)的小白菜達到無公害蔬菜標準。
2.1 防蟲網(wǎng)準備 一般選用20~22目淺銀灰色防蟲網(wǎng)。在小白菜播種前將防蟲網(wǎng)覆蓋于整個大棚或高架防蟲網(wǎng)架子上,四周用泥土把網(wǎng)壓平,一頭留門(紗門),便于進去管理。
2.2 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好,品質優(yōu),商品性好的品種,如華豐、華冠、伏豹等品種。
2.3 施肥作畦 結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667m2施有機肥80~100kg,腐熟農家肥1 500~2 000kg。畦寬2m,畦高20~30cm。
2.4 播種 每茬667m2均勻撒播種子1.25~1.5kg,播后澆透水,用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待小白菜出齊苗,把平鋪在畦上的遮陽網(wǎng)揭開。
2.5 田間管理 由于小白菜生育期短(20~25d),在施足基肥基礎上,施肥一般以勤施、輕施為佳,看小白菜長勢用尿素或人糞尿作追肥,前淡后濃,每隔5~7d施1次。澆水常與施肥結合進行,如遇干旱,除加大追肥時用水量外,還要早晚兩頭澆水,以充分滿足小白菜生長對水分的需求。若遇臺風暴雨和梅雨季節(jié),要注意及時清溝排水。
2.6 蟲害防治 夏季小白菜生產(chǎn)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菜螟、小菜蛾等。由于采用防蟲網(wǎng)覆蓋,基本隔絕了外來蟲源的侵入,可采用無公害生物農藥在前期防治1次即可。
2.7 采收 夏播小白菜一般于定植后20~25d采收,也可采取“一種二賣”或“一種三賣”方式采收上市(即播種后先收1次雞毛菜,追肥1次后隔10~15d再收1次小青菜,隔15~20d收原地大青菜)。
3 秋延椒
3.1 品種選擇 秋延辣椒宜選用微辣、抗病、耐高溫、高產(chǎn)優(yōu)質品種為宜,如通研3號、通研5號、蘇椒5號等。
3.2 培育壯苗 南通地區(qū)一般于7中下旬育苗,苗齡30d。采用專用的穴盤育苗基質,出苗后用百菌清600倍液噴防2~3次,防止猝倒病等。
3.3 定植 8月中下旬定植前清茬悶棚,高溫殺菌。667m2施腐熟的有機肥3 000kg、復合肥30kg,并深翻細耙,使土肥充分混合。畦高15~20cm,畦寬80cm,溝寬30cm,8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30cm×35cm,單株定植。
3.4 田間管理
3.4.1 溫度管理 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夜晚18~15℃;10下旬白天溫度降到25℃時及時上膜保溫。
3.4.2 肥水管理 定植后10d左右澆1次緩苗水。對椒坐果后追肥1次,667m2施尿素20kg、鉀肥15kg;八面風椒坐果后追1次肥,667m2施二銨20kg,尿素、鉀肥各15kg;滿天星坐果后再追1次肥,667m2施復合肥30kg。
3.4.3 植株調整 及時進行植株調整,植株第1分杈以下的腋芽全部抹掉,生長勢弱的植株第1、2分杈上的花蕾早摘。
3.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可用樂斯本3 000倍液防治蚜蟲,代森錳鋅1 000倍液防治疫病,病毒靈1 000倍液防治病毒病。
3.6 采收 于10月下旬到1月采收紅椒或青椒供應市場,也可根據(jù)當年氣候狀況及設施保暖狀況延遲到春節(jié)左右采收。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