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力
每個人嘴的外面都有“兩塊皮”,這就是唇。
唇的內(nèi)面是黏膜,外面是皮膚,內(nèi)外接壤的區(qū)域色澤紅潤而鮮亮,此謂“唇紅”。唇紅的長短、寬窄、形狀,又決定了嘴的大小與千差萬別的唇形,如厚型、薄型等。黑種人的嘴唇較厚,白種人的較薄,我們中國人的嘴唇不厚不薄,介乎兩者之間。
2005年,國外學(xué)者在回答“我們?yōu)槭裁从凶齑健边@個問題時說道:“嘴唇相對于嘴就像手指相對于手,它讓我們更準(zhǔn)確地控制食物。嘴唇的感覺也很敏銳,有助于我們分辨食物的質(zhì)地并能銜起很小塊的食物。在某種程度上,嘴唇再現(xiàn)了舌頭的某種功能。”
嬰兒要用雙唇來吮吸母親的乳汁,表明了唇在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三國時的曹操在《洛神賦》中有“丹唇外朗”之說。丹者,紅也,嘴唇紅是美的一種標(biāo)志。有的人為了使嘴唇顯得紅潤艷美,就涂起唇膏(口紅)來。有記載說,日本唇膏的祖師爺是位古代東渡而去的中國人,可見我國涂唇歷史的久遠(yuǎn)。而3000年前的埃及艷后,對唇膏也是情有獨(dú)鐘的。2001年,西安市長安縣的一座北魏墓葬里出土了一群男俑,嘴唇上居然都涂有鮮艷的紅色。研究人員分析,這是當(dāng)時人的迷信,認(rèn)為這樣可以避邪,并非為了美。不過,而今的唇膏已有多種色澤了。
有位醫(yī)生研究了幾百名從6歲到57歲的日本人的嘴唇后,發(fā)現(xiàn)沒有兩個人的唇面是相同的,即使孿生子也不例外。而且,唇面與手紋一樣,并不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現(xiàn)在警方就用唇紋來協(xié)助識別罪犯。
索馬里有過一次“以唇還唇”的判決。女青年拉荷在打架時咬掉了艾莉下嘴唇上的一塊肉。當(dāng)?shù)胤ㄍジ鶕?jù)回教法典判拉荷接受等同的懲罰:讓艾莉也咬掉她的部分下唇。又恐艾莉多咬,故決定先在拉荷的嘴唇上用筆畫好記號,然后由執(zhí)法者用刀片割下她的一塊下唇,糾紛就此了結(jié)。
嘴唇帶電是英國姑娘天娜特有的怪事。有一天,她情不自禁地去吻男友。誰知她的嘴唇一碰到男友的臉頰,男友就大叫一聲,頭發(fā)直立并產(chǎn)生劇痛,以后也是如此,男友只好離她而去。
人的嘴唇一般不該出現(xiàn)青紫。如果有,那往往是缺氧的表現(xiàn),這表明心臟或肺臟可能有了麻煩;患有肝膽疾病時,嘴唇會呈蒼黃色;嘴唇發(fā)黑者多為消化系統(tǒng)問題;唇色深紅者常見于發(fā)熱;貧血的人,唇紅會變得沒有血色,人也常會有乏力之感。
說話時要動用多種器官,其中包括嘴唇。杰西卡精通讀唇術(shù)。多年來,英國皇家檢察院聘請她作為唯一的“官方讀唇證人”。她可以根據(jù)警方提供的監(jiān)控錄像帶,“讀懂”嫌犯的談話內(nèi)容,并作為定罪證據(jù)。杰西卡的年薪超過25萬英鎊。雖說媒體報道過杰西卡“讀唇破案”的事跡,英國政府還是因“學(xué)歷誠信”而于2005年把她解雇了。
嘴唇能表達(dá)情感?!稘h書·賈誼傳》有“婦姑不相悅,則反唇相稽”。“相稽”就是“相譏”。一些書上就把“反唇”解釋為“回嘴、頂嘴”。但“反唇”還有翻唇、撅嘴的意思,孩子不高興時不一定回嘴,而往往會把嘴唇撅起來。《史記·酷吏列傳》中記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個身為“大農(nóng)令”、名叫顏異的高官,因為對朝廷新造的鹿幣有意見,只不過來了一下“微反唇”,竟被“處死”。定他的罪名是“嘴上雖不說,可肚子里反對朝廷(不入言而腹誹)”。俗話說“禍從口出”,顏異則是“禍因唇動”。這等迫害真是殘酷極了,酷吏的暴行令人發(fā)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