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娟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手術室,云南大理671000
手術室管理與預防切口感染相關性分析
楊梅娟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手術室,云南大理671000
目的探討和分析手術室管理和預防切口感染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19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行針對性的手術室管理,針對手術切口特點實施相應的預防措施,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管理,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室管理干預效果及術后切口感染率。結果觀察組98例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較對照組短,該組有2例發(fā)生術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為2.04%,對照組98例患者中有8例發(fā)生術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為8.16%,兩組間上述指標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手術室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給予針對性的手術室管理措施均進行干預,能明顯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這對保證手術治療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效果,減輕經濟負擔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室管理;預防
有研究顯示,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占醫(yī)源性感染的20%左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而術后切口感染不僅會延遲切口的愈合,延長患者住院時間,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會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嚴重時還會引發(fā)膿毒血癥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這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及術后生活質量的提升。有學者研究顯示,對手術室感染給予相應的管理干預,保證手術室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從根本上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有利于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1]。本文研究選取最近幾年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術治療的19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給予針對性的手術室管理干預,另一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室干預,現將兩組患者干預效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96例為研究對象,上述選取對象均行普外科、婦科手術治療。其中,女127例,男69例;年齡17~64歲,平均年齡(44.3±4.1)歲;其中行闌尾炎切除術、開腹膽囊炎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宮外孕手術、腸梗阻手術、腹股溝疝修補術、腹腔膿腫切開引流術及消化道手術治療患者依次為68例、12例、22例、24例、28例、24例、16例和2例。將上述選取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等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臟器疾病患者;②排除存在重癥肺部或呼吸道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④排除合并嚴重慢性病后期患者;⑤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管理方法
對照組98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手術室管理,包括對手術器械的消毒、手術設備常規(guī)檢查、手術室消毒、手術器械的擺放以及術后醫(yī)療廢品的回收和處理等。觀察組行針對性的手術管理措施干預,通過在中國文獻期刊網檢索相關的研究文獻,并聯系我院臨床實際,針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手術室管理方案,具體步驟如下。
①成立各科室手術室監(jiān)控小組,完善手術室管理制度:由醫(yī)院感染委員會聯合各科室手術室管理小組成員,安排專門的人員每月負責對手術室的消毒、無菌藥物的保存、消毒質量的監(jiān)測等方面進行檢查和監(jiān)督,并強化切口預防感染力度,落實消毒制度,落實切口預防感染措施。
②嚴格管理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室的布局要合理,遵循“三區(qū)三通道”原則,并且要明顯區(qū)分與標記無菌與感染這兩個區(qū)域。對于使用較為頻繁的手術室,在進行手術的前1 h需要打開空調系統(tǒng);對于使用較少的手術室則要于術前3 h打開,主要目的在于保證手術間的空氣質量能夠達到規(guī)定要求,保持潔凈,有利于防止切口感染。對于連臺手術則必要予以空氣自凈,萬級自凈時間為30min,千級為25 min,百級為15 min。同時每周都要對風口予以清理和消毒處理,每月對空氣也要予以培養(yǎng),以保證菌落數能夠滿足規(guī)定要求。
③明確實行手術人員名單,控制手術室質量:在開展手術之前,要確定參與手術的所有工作人員,嚴禁非參與人員進入。在病人進入手術室之前,要先予以衛(wèi)生處理,更換消毒病號服,而后利用交換車從病人通道中進入。對于手術室工作人員而言,則需遵循以下程序:先換鞋,然后進入清潔區(qū)換衣服、帶帽和口罩,然后通過工作人員專用通道進入手術室。
④手術器械等物品類感染的控制:一般來說,簡單的洗滌效果,并不能充分保證消毒效果,送至消毒供應中心運用自動清洗消毒機對器械進行清洗和維護,能最大程度上減少細菌數量,同時采取液化去除殘留組織和血污的方式保證器械類的滅菌質量;對于不能接受高溫高壓滅菌的器械,可給環(huán)氧乙烷進行滅菌消毒,同時還應做好相關的術后污物處理。
⑤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措施:對于老年患者,由于機體代謝衰弱、免疫能力下降,屬于高危易感人群;因此,對于該類患者行手術治療前,應進行充分評估和準備,避免因侵入性診斷及治療引發(fā)術后感染,手術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定,充分進行消毒和殺菌;對于手術切口較長的患者,應預先給予抗生素治療,若存在合并癥,應及時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同時加強切口感染的監(jiān)測。
1.4 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切口感染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s)表示,組間數據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
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觀察組98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較對照組短,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切口感染率對比情況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出現2例(2.04%)切口感染,對照組患者出現8例(8.16%)切口感染情況。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χ2=9.01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有研究分析顯示,病癥類型不同的患者,其接受手術治療后,切口發(fā)生感染的幾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患者的年齡、自身體質強弱、手術類型、切口類型及基礎合并癥等因素都會對術后切口是否發(fā)生感染造成影響。周繼光等人研究顯示,影響Ⅰ、Ⅱ類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與患者的年齡、手術耐受性、切口長度以及術中處理和術后護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合并諸多基礎病癥,手術耐受性較差,且自身免疫能力衰弱,切口愈合較慢,極容易發(fā)生切口感染[2]。因此,針對以上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采取相對性的措施,加強手術室管理,從源頭上控制手術切口感染,從根本上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這對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預后及提升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3]。
楊瑞卿研究顯示,手術室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促進康復,進而改善其預后質量[4],另外程曉梅也做出過相應的報道,這說明手術室管理對降低切口感染率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能有效預防切口感染[5]。相關研究證實,有效、有針對性、高質量的手術室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手術順利開展,保證手術操作有序進行[6],進而縮短手術時間,盡可能縮短患者切口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這對降低術后切口感染風險有著積極的意義,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本研究中,觀察組98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72.1±12.4)min、(8.2±3.4)d,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為2.0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1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說明了,做好手術室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痛苦,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手術室管理和術后切口感染有著密切的聯系,有針對性、高效、高質量的手術室管理措施,能有效預防切口感染,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這對促進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提升,保證手術效果及預后改善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探索和推廣。
[1]董寶坤.手術部位感染與潔凈手術室管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醫(yī)院感染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全國傳染病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全國自然災害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1:3.
[2]王燕,張愛華.手術室管理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與控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9):1127-1128.
[3]趙俊婭.手術室管理在預防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25):378-379.
[4]楊瑞卿.手術室安全管理在預防手術切口感染中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25):120-121.
[5]陳曉梅.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2(4):55-56.
[6]馬玉華.手術室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8(33):4401-4402.
R473.6
A
1672-5654(2014)11(b)-0080-02
2014-08-24)
楊梅娟(1979-),女,白族,云南大理,本科學歷,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