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的工作人員,通常都接受公車補貼,這是用納稅人的錢設立的項目,主要目的是鼓勵政府工作人員盡量使用公共交通,減少道路擁堵,特別是減少在政府部門集中的華盛頓等大城市的車輛擁堵。這項交通補助費用是按照實際交通花費來發(fā)放的,數(shù)量不多,是對這些公務人員的一項福利政策。
每月245美元
對于在華盛頓政府各部門工作的人員,每天從家里到單位的往返花費,符合補貼范圍,申請者可以收到一張乘車卡,用于乘坐華盛頓地區(qū)的火車、輕軌、地鐵、地面公交車等。乘車卡可以是年卡,也可以是月卡,由各大部或局統(tǒng)一購買,每人每月的最高補貼不得超過245美元。
錢拿到手要經過考試
所有申請補貼的工作人員,先在政府部門特設的網站上下載申請表,填寫工作部門、通勤方式和整體費用。學習必須提前知道的相關規(guī)定,了解合法和違法界限,并且100%地通過考試,獲得申請使用證書后,交給上司核實和簽字,才算符合全部條件。
規(guī)定杜絕多吃多占
美國政府承認拼車費用的合法性,但是要求這種拼車方式符合該國國稅局規(guī)定的高速路通勤車標準,必須有在本地區(qū)注冊的文件,駕車人必須合法駕駛,才能接受交通補貼。
美國政府規(guī)定,所有開私家車通勤的車輛,所有停車費都不能列入通勤總費用,不能報銷。
申請補貼的人,是按每月通勤滿20天來接受補貼的。如果通勤日期不到20天,比如,非全職工作或是某些日子在家工作,就應逐日計算實際費用。而且,如果全職雇員有休假、出差等沒有使用本地區(qū)交通工具上下班時,應減去這些日子的補貼。
由于公車補貼來自國家財政,所以對有關人員的使用要求有具體而嚴格的規(guī)定,想渾水摸魚多報費用,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申請之初所必學的法規(guī)課程,里面有大量須注意的條款。如有紕漏,主管人員要負全責。
工作交通費可退稅
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對公務人員和老百姓因工作(公務)使用車輛和其他交通工具的時候,還有一項平等的退稅待遇,實行多年,值得借鑒。
美國政府規(guī)定,對所有納稅人(包括公務人員和一般民眾)的工作交通費實行退稅優(yōu)惠。不過,辦私事的費用不能混在其中,稅務部門要求退稅申請人要有正式的文字資料為證,而且隨機抽查等管理非常嚴格。
公務人員出公差所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費用(包括乘飛機、船舶、地鐵、公交車),或是自駕車的里程/油費及停車費等,在沒有得到工作部門的報銷時,在年度報稅時,高于年收入2%的部分,可以填“業(yè)務支出”表格,作為當年減稅項目,獲得退稅。
同樣,普通民眾如果從事銷售工作出差、參加會議等也享受同等待遇,這是一項公平和透明的優(yōu)惠政策。
【鏈接一】 英國也有“行車津貼免稅法”
英國的稅務優(yōu)惠稱為“行車津貼免稅法”。當公務員自行使用交通工具出差時,計算行車里程可以納入減稅項目。報稅人將一年中的行車公務里程加在一起,減去雇主已經報銷的部分,個人多花費的部分就可以申請減稅。這項減稅計劃,明確規(guī)定只是公務旅行費用,不包括日常通勤的花費。
【鏈接二】 車補并非世界通用
除了美國對政府工作人員給予補貼外,歐盟國家、日本等并沒有同類相關的報銷和補貼。例如,法國只給各部委部長、部長級代表和國務秘書配置專車和專職司機,司局長以上公務員配專車,但不配司機。其余工作人員自行解決上下班的交通問題,和一般民眾沒有區(qū)別。日本總務大臣、副大臣有專車接送上下班,其余的官員只能被公車接送到指定車站,然后各自改換公共交通工具,并自行承擔費用。芬蘭只有總統(tǒng)、總理、外交部長、內務部長、國防部長享受配備固定車輛和固定駕駛員的待遇。該國曾經在調研報告中指出,各部“養(yǎng)”公車的費用是有事乘出租車費用的三四倍,于是該國政府大量削減公車,工作人員如果外出公務需要用車,直接“打的”并予以報銷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