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
提名
DV作品 《澳洲傳巖》
拍攝制作:趙偉
提名理由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藍(lán)山、蹦蹦跳跳的袋鼠。2013年夏天,中國頂尖攀巖者阿邦和女朋友肖婷一起,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澳洲傳巖之旅。?攝影師趙偉跟隨這對巖壁上的繩伴、生活中的愛侶,拍攝記錄下了他們在60天里攀爬、生活的點滴。從“世界上最磨手”的藍(lán)山巖壁到海上奇跡圖騰柱,從營地里追逐袋鼠的無聊時光到死磕中國人的第一條V13,趙偉拍攝了超過100小時的影像資料,用畫面真實展現(xiàn)了阿邦和肖婷作為國內(nèi)最優(yōu)秀攀巖者對巖壁的單純熱愛和執(zhí)著信念。
在藍(lán)山與阿邦、肖婷會合,他們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留給我,下了車就直奔巖場。不幸的是到達(dá)巖場后就開始下雨,沒辦法,爬不了巖壁,只能去找一些淋不到雨的地方抱石。終于找到一塊濕漉漉的石頭,肖婷拿出一塊毛巾把石頭上的水擦干,有如奇跡一般,阿邦在毫無準(zhǔn)備的狀態(tài)下居然一把完成了一條V12。而我,也幸運地一鏡到底用搖臂拍下了這個意外收獲。
藍(lán)山也擁有類似老君山一樣壯闊的紅色砂巖,瑰麗的色彩令所有攝影師為之振奮。幾天之后,阿邦也從超級磨手的巖壁中找回了狀態(tài)。而我,為了更好地捕捉到他在攀爬時的心理狀況,往往需要比他爬得更高、走得更遠(yuǎn)。為了一個更好的角度而在巖壁上吊四五十分鐘的事也時有發(fā)生。
在藍(lán)山,阿邦完成了自己的V10、V11、 V12,而我?guī)缀蹼S時都保持在拍攝狀態(tài),將他的這些收獲一一忠實記錄了下來。巖場里還有一條非常經(jīng)典的14A叫做“Search and destroy”,這也是阿邦很想完成的一條線路,為了磕這條線,他做了很多針對性的訓(xùn)練。開爬的那天,我從出營地就開始一直跟拍,阿邦還在線路下熱身的時候,我已經(jīng)爬上升器爬到快吐血。
嘶吼、飛躍、沖墜,這是阿邦爬線時典型的狀態(tài),他是一個不可多得在鏡頭前擁有非凡表現(xiàn)力的巖者,而我又一次非常幸運地記錄下了他將這條14A收入囊中的全過程。
除了攀爬本身,我的鏡頭里還有很多連我自己都沒想到的有趣的東西。Grampians國家公園離小鎮(zhèn)比較遠(yuǎn),好多巖友直接把整個家都搬到了帳篷里。在這里,我第一次看到三室兩廳的帳篷,還有一頂外表極普通的帳篷,走進(jìn)一看居然掛滿彩燈還有吧臺,原來巖友把舞廳和酒吧也搬到了這里。晚飯之后,閑著沒事的我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消遣就是追袋鼠,別看袋鼠們毫無防備懶洋洋地在我們營地里瞎逛,要想捉住它們那是絕對沒有可能的事。雖然如此大家還是樂此不疲,每天靠這項娛樂消磨時間。
GP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們的營地全都是攀巖者,大概有一百多號人,而這里所謂的攀巖者就是只爬線不抱石的人。另外一個營地則住滿抱石者,他們只抱石,絕對不爬線,裝備就只有攀巖鞋、粉袋和抱石墊。兩撥兒人之間幾乎是零交流,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現(xiàn)象,覺得很有意思。在這里,阿邦試圖攀爬一條V13的線路,一旦成功,他將是刷新中國人的抱石難度記錄。無數(shù)天的嘗試,阿邦在一個難點掉落了接近兩百次,我不愿錯過任何一個瞬間,每一次的記錄,都讓我為他捏一把汗,這可是中國人前所未有的抱石難度。在數(shù)不清的嘗試后,阿邦深吸一口氣,周圍的人也屏住了呼吸,某種感覺,這把能成,經(jīng)過安靜的一步一步攀爬,終于他完成了這條著名的V13。
最后一站塔斯巴尼亞島的圖騰柱,之前從未有中國人涉足。由于圖騰柱在海的中間,需要先下降到一側(cè)巖壁的底部,然后利用繩索擺蕩過去扣住,才能開始攀爬。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我沒能到達(dá)真正想要去的拍攝位置,只能把機器架在巖壁一側(cè)。在圖騰柱上進(jìn)行拍攝難度很大,如果不固定在巖壁上,單靠繩索懸吊,馬上就會被巨大的海風(fēng)吹到另一側(cè)。把自己吊在巖壁上接近三小時,風(fēng)大得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我被凍得半死,塔斯巴尼亞的太陽又落得特別快,為了趕在太陽下山前完成拍攝,很多鏡頭沒有捕捉到。不過最后我們還是完成了圖騰柱的攀爬,將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圖騰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