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笠
摘要:近年來,學習障礙受到了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更好地學習、生活及融入社會,成為了熱門研究課題。我國學者張祖牟于1997年對國內外學習障礙研究的背景、內容及發(fā)展方向等方面做了相關的文獻綜述。近年來我國在學習障礙的矯正方法及成果方面取得了一些新進展,但相關綜述較少。本文將從學習障礙分類及矯正方面入手介紹目前國內學習障礙矯正新進展及展望。
關鍵字:學習障礙;注意力;閱讀;書寫;數學;矯正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006-04
近年來,學習障礙受到了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及融入社會,成為了熱門研究課題。我國學者張祖牟于1997年對國內外學習障礙研究的背景、內容及發(fā)展方向等方面做了相關的文獻綜述[1]。近年來我國在學習障礙的矯正方法及成果方面取得了一些新進展,相關綜述較少。本文將從學習障礙分類及矯正方面入手介紹目前國內學習障礙矯正新進展及展望。
一、學習障礙的分類
學習障礙是指在聽、說、讀、寫、算等能力的習得和應用上存在顯著困難者,本文針對學習障礙的矯正將學習障礙分為注意力障礙、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學學習困難、語言障礙。
1.多動注意力缺陷和非多動注意力缺陷。愛德華·哈洛韋爾,et al在《分心不是我的錯》[2]中介紹了多動注意力缺陷和非多動注意力缺陷的區(qū)分,在國外,多動注意力缺陷已從學習障礙中區(qū)分出來,而國內沒有這么嚴格的區(qū)分,本文談到的注意力缺陷即是指非多動注意力缺陷。注意力缺陷的兒童有別于多動注意力缺陷兒童,多動注意力缺陷兒童即是我們常說的多動癥兒童,他們多動,動作明顯,即使對于感興趣的東西,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事有頭無尾或容易被其他事情打擾,或是無法開始一件事,經常遲到、易怒,但創(chuàng)造力極強。較之多動注意力缺陷兒童,注意力缺陷的兒童不容易被發(fā)現,因為他們不多動,但是這類孩子常表現出走神,心不在焉。劉卿、楊鳳池等人指出學習障礙的兒童在注意分配,注意廣度上較正常兒童存在明顯的缺陷,而在注意穩(wěn)定性和注意轉移上無明顯缺陷[3]。陳玉英指認為學習障礙兒童的自主控制眼跳發(fā)展程度低[4]。
2.閱讀障礙。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于1993年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簡稱ICD)的定義標準,閱讀障礙分為獲得性閱讀障礙(acquired dyslexia)和發(fā)展性閱讀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前者是由于生理原因引起的,而后者排除生理原因,閱讀成績明顯低于相應年齡的應有水平,處于閱讀困難的狀態(tài)。楊曉紅、周泓在綜述中列舉了研究者們對于發(fā)展性閱讀障礙的各種分類[5]。
3.書寫障礙。書寫障礙是一種以手寫字所產生的學習不利現象,跟閱讀能力或是智力障礙無關。書寫障礙分為聽寫障礙、動作書寫障礙和空間書寫障礙,楊雙、寧寧、劉棟梁認為聽寫障礙主要是指在沒有閱讀障礙病史的情況下,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兒童的特定拼寫技能顯著受損(包括口頭與筆頭正確拼寫單詞的能力受損),主要表現為拼寫成績落后于同齡(或同智力水平)兒童的現象,他們認為圖形編碼的難度高、低會影響聽寫成績,導致聽寫障礙[6];而動作書寫困難是由于缺乏運動技巧、靈巧性差、肌肉張力差,或不明原因的動作笨拙,動作書寫困難另外可能更大的問題是動作失調;空間書寫障礙是空間知覺有書寫障礙。
4.數學學習困難。數學學習困難主要指:①閱讀與書寫數字困難。②數數困難。③數位困難。④計算技能不良運算方法混淆;運算法則掌握不好,不會退位減或進位加;省略運算步驟,如除法運算時省略了余數等。⑤問題解決缺陷,解數學語詞問題和應用題時產生困難。這主要是由于語言技能的缺陷引起的。還有一些兒童則是由于缺乏分析和推理能力而造成問題解決困難,⑥空間組織困難[7]。胥興春、劉電之通過更深入的研究發(fā)現:數學學習障礙兒童問題解決的表征有關[8]。布羅克·艾德,費爾內特·艾德認為兒童數學不好是由于不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如它們代表的數量),它與大腦頂葉損傷有關,德國神經學家約瑟夫.格斯特曼首次發(fā)現了頂葉功能障礙、空間加工損傷和數字感知缺損之間的關系,他們還發(fā)現機械性數學問題和更為高級的數學潛能的關系并不大,不能因為無法機械記憶數學公式,就阻止這部分孩子學習更高級是的數學課程[9]。
5.語言障礙。陳云英、王書奎認為語言障礙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語、書面語或其他符號系統(tǒng)時出現的障礙,他們將語言學習障礙定義為由于獲得語言這一符號系統(tǒng)的心理過程障礙所致,表現在語言形式,語言內容及語言功能方面的缺陷[10]。
二、學習障礙的矯正
1.注意力障礙的矯正。徐力平、葉治紅通過及時獎勵和消退法對這部分兒童做的相關研究,顯示這兩種方法還是有一定的效果[11],目前有用游戲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12],也有用腦功能生物反饋治療[13]注意力缺陷。
2.讀寫方面的矯正。①閱讀障礙矯正彭虹、舒華指出,首先,有必要從學前兒童入手,早發(fā)現早干預;其次,訓練方式以口頭訓練與字母知識、書面文字相結合的語音訓練思路,這些訓練方式適合我國兒童[14]。樂朗樂讀學習潛能開發(fā)中心針對培養(yǎng)學齡兒童的閱讀能力,提出了他們的訓練方法:懂得句義,掌握段義,認識篇義[15]。郝獻忠,田玉紅研究得出結論,運用認知-行為干預、音素操作訓練和閱讀技能訓練,提高漢語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和寫作水平[16]。王正科、孫樂勇等人介紹了國外針對英語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的訓練思路、訓練程序及訓練效果[17]。達斯和柯比在著作《閱讀障礙與閱讀困難》一書中,以PASS(計劃-注意-同時加工-繼時加工)理論為基礎,針對英語閱讀困難學生,運用PREP訓練方案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策略,而不需要通過直接的傳授[18]。劉翔平則從語言環(huán)境、閱讀材料、日常生活方面訓練兒童的閱讀能力[19]。李靜、曾鳳敏均進行個案研究,她們分別從認知性閱讀干預-理解性閱讀干預-創(chuàng)造性閱讀干預[20]和閱讀策略進行研究[21]。②書寫障礙矯正。有些人認為閱讀和書寫是分不開的,兒童開始寫字的同時也在讀,故都會將書寫和讀合并一起訓練。香港培僑小學——廖惠儀、盧家敏老師對兒童書寫開展了探索性的矯正訓練,他們將寫字劃分成:了解部首的位置,進行拆字練習,從部首猜出字義,能根據字義寫出部首,從聲符猜出字的讀音,最后利用字的部件串聯成一個故事[22]。另一些人從整體入手訓練:楊雙、寧寧等人認為動作編碼有助于聽寫障礙兒童對字形的記憶[23]。布羅克·艾德,費爾內特·艾德認為:①適當書寫練習是可以的,太多可能起反作用;多感覺方法,即將來自語言、視覺和體覺的信息結合起來;對于手指感覺反饋完好的孩子,只需要在空中反復描摹,而對于手指感覺反饋不好的孩子來說,則需要肩膀的大幅度揮動動作,讓孩子們用粉筆在地上或黑板上書寫很大的字;國外非常受歡迎的軟件,這種軟件能在電腦上完成書寫練習[24]。③數學學習困難矯正。李新宇、李偉健認為通過對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加減應用題的補救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解題能力[25]。胥興春介紹了數學學習障礙干預的認知、行為、同伴中介及輔助等四種基本研究取向[26]。張明亮、朱曉文等人總結介紹了“知覺統(tǒng)合能力訓練”、“學習策略訓練”、“認知和元認知策略訓練”和“表征技術訓練”,以期對數學學習障礙的兒童有所幫助[27]。北京市教科所梁威提出的矯治措施是:使用數學學習反思卡、分層測試卡,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28]。劉翔平從整體大方面入手,提出:抽象概念應由觀察與操作具體事物開始;減少外界干擾;及時反饋,及時改正輔導方法;簡化作業(yè),一次只給一項作業(yè);采取多元評量方式[29]。布羅克·艾德,費爾內特·艾德認為數學學習需增強兒童對數字的短時記憶,培養(yǎng)反復閱讀題目和做完后仔細檢查題目的習慣,針對孩子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而不是“一把抓”。他們還介紹國外可以通過趣味性強的軟件和網站幫助孩子對數字和數學簡單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可以讓兒童利用輔助工具,比如計算器、數字圖表、算盤進行學習,不同數學學習問題的兒童考核的方式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他們認為數學計算有困難的兒童使可以用計算器幫助其完成考試[30]。④語言障礙矯正。劉艷紅?搖唐春梅認為矯正方法是:多和孩子說話,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鼓勵孩子說話[31]。⑤感統(tǒng)訓練。感覺統(tǒng)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huán)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huán)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介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tǒng)一),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tǒng)”[32]。臺灣陳文德教授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感統(tǒng)訓練,主要針對平衡感、觸覺、前庭覺以及失去本體覺,并且使用大量輔助工具,如觸覺球、平衡木、萬象組合等[33]。劉艷紅、唐春梅認為學習障礙需要早期干預,他們從運動技能的幾個方面訓練兒童:翻、滾、爬、走、跑、滑、跳、抓球等訓練身體協調技能,訓練兒童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自理能力[34]。
3.行為療法。劉代友提出:(1)歸因訓練。(2)行為治療:a.系統(tǒng)脫敏訓練。b.觀察學習。c.強化法。d.學習技能訓練[35]。
4.家庭、社會關愛。孫靜、劉弘白做過調查發(fā)現,在學習遭受失敗半年內的心理應激事件顯示,學習障礙兒童比正常兒童遭受更多的與學習有關的不良心理事件,如學校的批評,家庭的責罰打罵等。同時他們也注意到與正常兒童父母相比較,學習障礙兒童父母對兒童教育上存在著不負責任、缺少耐心、方法簡單粗暴、過于嬌寵并在父母之間存在不一致的現象[36]。王志敏也指出家長或老師對孩子提出了大大超出他們當時智力發(fā)展水平的要求,使得孩子無法以正確的方式來對付他們要學習的知識[37]。
三、學習障礙研究新進展
近年來,研究者們對學習障礙兒童的大腦機制、腦電、工作記憶、生理機制等做了相關研究。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005年3月20日報道,英國加的夫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被稱“KIAA0319”的基因可能是導致兒童出現誦讀困難的原因之一[38],研究已深入到了遺傳基因的層面。其次,針對這部分兒童的心理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人們希望從心理干預入手將他們的信心恢復,從而自己克服學習障礙。還有的將學習障礙拓展到成人學習網絡應用障礙、學習不同語言的學習障礙,少數民族學習障礙。為了幫助特殊教育教師做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決策,近年來在美國的學習障礙研究領域,課程本位測量日益受到重視[39]。研究者們也進行了大量元認知偏差的研究,如俞國良、侯瑞鶴等人。國內也有專門針對學習障礙兒童訓練的機構,如:劉弘白博士成立的臺灣劉氏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北京雨林學習能力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針對學習障礙兒童的綜合性培訓機構也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通過文獻整理,發(fā)現國內文獻關于數學學習和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在教育過程中具有指導意義。這說明我國在數學學習和閱讀教學方面方面的重視相對較多,而其他學習障礙的研究較缺乏,教育過程中可參考的實際案例較少。總之,在我國對學習障礙的研究盡管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相關研調查研究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目前國內教育機構及家庭對于學習障礙的成因及矯正支持的理解及重視程度尚不足,很多教師和家長都錯誤地認為這部分孩子成績不好是由于不努力,懶散,不愿意克服困難造成的,因而對于這部分孩子給予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導致學習障礙兒童處于惡性循環(huán)的漩渦中,所以我們還需對學習障礙進行深入研究,幫助這部分孩子,使他們更好地學習、生活和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張祖牟.學習障礙研究文獻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1997,(2):12-17.
[2]愛德華·哈洛韋爾,約翰.瑞提.分心不是我的錯[M].王立新,譯.山西出版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32-135.
[3]劉卿,楊鳳池.學習困難兒童的注意力品質初探[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4):220-221.
[4]陳玉英.學習障礙兒童的眼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8(7)
[5]楊曉紅,周泓.漢語發(fā)展性閱讀障礙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0,25(11-12):100-101.
[6]楊雙,寧寧,劉棟梁.圖形和語音編碼難度對聽寫困難兒童形音聯結記憶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10,(1):31-34.
[7]百度百科[EB/OL].[2012-10-11].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904.htm.
[8]胥興春,劉電之.數學學習障礙兒童問題解決的表征研究[J].心理科學,2005,(1).
[9][24][30]布羅克.艾德(Brock Eide),費爾內特.艾德(Fernette Eide).貼錯標簽的孩子[M].王立新,譯.北京:中國出版社,2008:282-291.
[10]陳云英、王書荃.兒童漢語語言學習障礙的概念與評估框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5,(1):30-34.
[11]徐力平,葉治紅.針對兒童注意力障礙、多動綜合征的矯正和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1998,20(4):271-272.
[12]心雅著,元子.聰明的孩子坐得住——注意力訓練趣味游戲[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13]朱麗莎.生物反饋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綜合征的探討[J].廣州醫(yī)藥,2007,38(5):41-42.
[14]彭虹,舒華.發(fā)展性閱讀障礙與早期語音訓練[J].中國特殊教育,2007,(1):173-178.
[15]何萬貫,歐佩娟.提高成績稍遜學生的讀寫能力[EB/OL].樂朗樂讀學習潛能開發(fā)中心,(2009-05-11).
[2012-10-11].http://www.123langlang.com/wikipedia/nous/551.html.
[16]郝獻忠,田玉紅.漢語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的矯治訓練[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9A):1569-1570.
[17]王正科,孫樂勇,簡潔,孟祥芝.英語發(fā)展性閱讀障礙的訓練程序[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5):802-809.
[18]達斯.閱讀障礙與閱讀困難[M].張厚粲,徐建平,孟祥芝,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58-92.
[19]劉翔平.分心不是我的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9-180.
[20]李靜.幼兒閱讀困難個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21]曾鳳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策略學習歷程的個案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4.
[22]廖惠儀,盧家敏.識字特工隊-運用識字策略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EB/OL].樂朗樂讀學習潛能開發(fā)中心,[2012-10-11].
[http://www.123langlang.com/wikipedia/nous/549.html.
[23]楊雙,寧寧,潘益中,石衛(wèi)霞.不同編碼對聽寫困難兒童字形記憶的促進效應[J].心理學報,2010,(8):845-852.
[25]李新宇,李偉健.小學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加減應用題的補救教學[J].中國特殊教育,2004,(12):61-65.
[26]胥興春.數學學習障礙干預研究的取向及發(fā)展走向[J].中國特殊教育,2005,(10);3-7.
[27]張明亮,朱曉文,魏祥遷,潘光花.數學學習障礙兒童的矯治方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0,37(4):238-241.
[28]梁威.運用分層測試卡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數學學習[J].教育科學研究,1995,(4):46-48.
[29]劉翔平.分心不是我的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80-182.
[31][34]劉艷紅唐春梅.學習障礙的早期干預[J].學前教育研究,2004,(1):12-15.
[32]百度名片[EB/OL].2012-10-11].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7072.htm.
[33]陳文德.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CD].北京奇德文化有限公司.
[35]劉代友.學習障礙的行為療法[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12(3):62-63.
[36]孫靜,劉弘白.學習障礙兒童學習能力分析[J].特殊兒童與師資研究,1995,(2):8-13.
[37]王志敏.非器質性學習障礙歸因分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1,(5):59-61.
[38]Cardiff University. Scientists Link Gene To Dyslexia [EB/OL].Science daily,(2005-3-20)[2012-10-11].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5/03/050309140948.htm.
[39]張旭,張海叢.課程本位測量及其在學習障礙評估與干預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9,(6):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