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1月9日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明確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網購消費者可向網絡平臺主張權利等問題。該《規(guī)定》同樣適用于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將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亮點一
知假買假照樣索賠
知假買假行為將不影響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通常情況下的購物者應當認定為消費者,可以主張懲罰性賠償。確認其具有消費者主體資格,對于打擊無良商家,維護消費者權益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凈化食品、藥品市場環(huán)境。
實際上,在《規(guī)定》出臺前,我國法律對于知假買假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
亮點二
十倍索賠放寬限制
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了食品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但懲罰性賠償的規(guī)定以消費者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因此《規(guī)定》對此加以明確,消費者主張食品價款十倍賠償金不以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這對于統(tǒng)一裁判尺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凈化食品、藥品環(huán)境,將產生積極影響。
亮點三
贈品質量商家擔責
食品、藥品事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即使是贈品,也必須保證質量安全。消費者對贈品雖未支付對價,但是贈品的成本實際上已經分攤到付費商品中。贈送的食品、藥品因質量問題造成消費者權益損害的,生產者與銷售者亦應承擔賠償責任。但考慮到消費者獲贈食品、藥品在實質上屬于商家讓利性質,故對于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責任的條件,《規(guī)定》作了限定,即該贈品必須實際出現了質量安全問題,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才能主張權利。
亮點四
霸王條款一律無效
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guī)定,請求人民法院認定“霸王條款”內容無效。實踐中,消費者與食品、藥品的經營者相比,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一些食品、藥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以“霸王條款”對消費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規(guī)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兑?guī)定》明確,這類“霸王條款”內容一律無效。
(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