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古鎮(zhèn)紹興,名人輩出,距魯迅故居和咸亨酒店不遠,明代著名才子徐渭的故居—青藤書屋,依舊延續(xù)著400年來的孤寂,獨嘯晚風(fēng)、冷冷落落,極少有游人涉足。
徐渭,中國水墨畫大寫意的開創(chuàng)者,字文清,后改文長,號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徐文長生在紹興,“六歲讀書,八歲作文”,12歲便能“自識琴譜”,仿?lián)P雄《解嘲》的文章轟動全城,被當(dāng)?shù)厝俗u為神童。“越中十子”之一的沈鍊夸獎他說:“關(guān)起城門,只有這一個。”
清靜古道,冷落寂寥。三輪車夫帶我穿過青板條石的窄巷,來到了青藤書屋。青藤書屋的大門比北方四合院的院門稍小。進到院里,靠左邊是一間小房,里面零星擺放著幾本書籍和紙硯。院子的右側(cè),有一大片郁郁蔥蔥的青竹,挺而突兀,隨風(fēng)搖擺,瀟瀟灑灑,別有風(fēng)骨。緊挨竹叢擺放著幾盆素雅的蘭花,蘭花旁的巖石蜿蜒緊靠正房的墻根,青灰色的墻壁平展開闊,上書三個大字:自在巖。
徐文長小時候家境富實,他的父親徐曾做過四川夔州府的同知。他的養(yǎng)母苗氏一生沒有生養(yǎng),父親晚年又納婢女為妾,生下了徐文長,徐文長的父親在他出生百日后便死了。他的嫡母苗氏在其父死后,把徐文長的生母逐出家門,霸養(yǎng)徐文長到14歲。后來苗氏歿去,徐文長隨正房的兄長徐淮過活。徐文長21歲成家,婚后入贅到妻家,因他早年離母,又是庶出(家庭的旁支出身),常感到低人一等。又因青年時家道中落而寄人籬下,顛沛流離,一生不得志。想之“自在巖”者,不自在是也。
我穿過院內(nèi)的石板路,進入書屋的正堂。徐文長曾踩著這條路,幾次尋求功名“而未得中”。20歲時,他才磕磕絆絆地考中了秀才,之后八考八落,30年沒中一項功名。徐文長詩、書、畫的才名與日俱增,政途卻是越走越窄。在“屢試不第,前途無望”的情況下,徐文長只好循了紹興前輩的老路,出門做了師爺。在徐文長暮年所作的《自作畸譜》里,我們還能看到他六歲入學(xué)時讀杜甫“雞鳴紫陌曙光寒”的詩句和暮景桑榆時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青藤書屋正中,放著一張不大的八仙桌,桌子上擺放著筆墨紙硯。這些文房四寶不是400年前的原物,那屋中地上凹凸不平的石磚,或許才是幾個世紀(jì)風(fēng)雨滄桑的歷史見證。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徐文長做了浙江巡撫胡宗憲的幕府,掌管文書,那年他36歲。徐文長學(xué)富才高,卻沒有文人書生的迂腐。他關(guān)心社會、愛家愛國。當(dāng)時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jǐn)_,兵備無能,他曾幾次冒險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然后記錄下戰(zhàn)事的過程,分析成敗原因,并向有關(guān)官員提出破敵的方略。他為朝廷破敵、百姓安居立下了功勞。明史上有“渭知兵,好奇計,宗憲擒徐海,誘王直,皆預(yù)其謀”的實錄,徐文長的才華和能力,不同于一般文人書生的紙上談兵。
徐文長做幕僚時,很受巡撫的器重,但畢竟人在屋檐下,不得已也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據(jù)說徐文長的好友沈煉因彈劾權(quán)貴嚴(yán)嵩遭其殺害,而他的上司浙江巡撫胡宗憲又與嚴(yán)嵩來往甚密,讓徐文長代其寫了許多吹捧嚴(yán)嵩的文章。徐文長此時內(nèi)心悲痛,文章卻要大肆吹捧權(quán)貴嚴(yán)嵩。善文不能書心,這也算是歷代文人的悲劇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yán)嵩父子案發(fā),浙江巡撫胡宗憲受到牽連,先被革職,后來“死于獄中”,徐文長的靠山倒了。世情薄,人情惡,徐文長的性格本來就有些偏激,再加上少年時的經(jīng)歷使他更加憤世嫉俗。幾十年求功名而未中的抑郁一起涌上心頭,徐文長發(fā)了狂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