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調查研究機構之考證

2014-03-06 08:15:29楊偉宏楊亮才
關鍵詞:西北局張聞天研究室

楊偉宏,楊亮才

(1.延安大學 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2.延安大學 政法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凋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延安時期,為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克服黨內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的教條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傾向,同時也為獲取敵、友的正確情報,中國共產(chǎn)黨頒布有關文件指導調查研究,并成立相應的調查研究機構,組織各種調查團,大力進行調查研究,使調查研究在全黨形成一種風氣。這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成立各種調查研究機構

延安時期,為加強對實際工作的調查研究,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共產(chǎn)黨曾設立專門的調查研究機構進行調查研究。

(一)調查研究局(室)

1.中央調查研究局。1941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fā)出設立調查研究局的通知:中央調查研究局以毛澤東為主任,任弼時為副主任。下設情報局、政治研究室、黨務研究室,毛澤東兼任政治研究室主任。[1]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任弼時關于中央機構改革的報告。會議決定,中央機關的任務為研究情況、掌握政策、調劑干部,組織機構以精干為原則。會議還決定,在中央政治局下設調查研究局,擔負國內外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及社會經(jīng)濟關系各種具體情況的調查研究。內設政治研究室和黨務研究室,為中央一切工作助手。[2]4048月1日,中共中央發(fā)布《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由毛澤東親自起草)和《中共中央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把“調查研究”列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中央議事日程。其中,《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關于機構設置方面,規(guī)定:在中央設調查研究機關,“收集國內外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為中央工作的直接助手”;在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獨立區(qū)域的區(qū)黨委或省委,八路軍、新四軍之高級機關,各根據(jù)地高級政府,“均須設置調查研究機關,收集有關該地敵友我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為各該地工作的直接助手,同時供給中央以材料”。[3]174

《中央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規(guī)定實施調查研究辦法為:“在中央下設中央調查研究局,擔負國內外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及社會階級各種具體情況的調查與研究,作為中央一切工作的助手?!逼渲?,“調查局擔負收集材料之責,”具體為:“在晉察冀邊區(qū)設立第一分局擔負收集日本、滿洲及華北材料”;“在香港設第二分局,擔負收集歐美材料,同時收集日本及華中、華南淪陷區(qū)材料”;“在重慶設第三分局,擔負收集大后方材料”;“在延安設第四分局,擔負收集西北材料(交西北中央局負責)”。同時,“政治研究室擔負根據(jù)材料加以整理與研究之責”,內分中國政治研究組、中國經(jīng)濟研究組、敵偽研究組(包括日本中國淪陷區(qū)及其他被日本侵略地帶)、國際研究組(包括蘇聯(lián)歐美及各殖民地半殖民地)。“黨務研究室擔負研究各地黨的現(xiàn)狀與黨的政策”,內分根據(jù)地研究組、大后方研究組、敵占區(qū)研究組、海外研究組(研究南洋印度各地黨的現(xiàn)狀與政策)。[3]177-178

1941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央調查局,毛澤東兼局長,任弼時為副局長;中央調查局下設黨務研究室和政治研究室,黨務研究室由任弼時為主任,下設根據(jù)地、大后方、敵占區(qū)、海外四組;任弼時兼根據(jù)地組組長,陳云兼大后方組組長,敵占區(qū)研究組組長為康生,海外研究組組長朱德兼;政治研究室毛澤東兼主任,陳伯達為副主任,下設政治、國際、敵偽三個研究組。[4]426政治研究室秘書為廖魯言;中國政治研究組組長先后為鄧力群、許立群;國際研究組組長為張仲實;敵偽研究組組長為李初黎;中國經(jīng)濟研究組組長先后為丁冬放、黃松嶺;黨派研究組組長劉惠之。[4]425-426會議還決定,中央情報部隸屬中央調查局;[4]403-405七大前中共中央不設政權部,工作由黨務研究室擔任。[2]406

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由朱德兼任中央黨務研究室下設的海外組組長。[2]408

1941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各抗日根據(jù)地政治和黨務的調查研究由任弼時指導。[2]412

1941年12月1日,任弼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黨務研究室負責政策的制定,供給黨校學習材料和教員。[2]414

1941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將中央華僑委員會與中央黨務研究室海外研究組合并成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主任朱德。[4]426

1941年12月22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委托任弼時召集有關部門開會,協(xié)商研究如何調劑中央各部委現(xiàn)有的調查材料與分工研究事宜。[2]415

1942年3月1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任弼時提議,各研究機關要注意供給報社材料。[2]421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央組織部、統(tǒng)一戰(zhàn)線部、民運工作委員會、中央研究局、海委“統(tǒng)歸組織委員會管理”,由劉少奇任書記。[4]449會議還決定“將現(xiàn)有之黨務研究室、政治研究室、中央研究院之部分、圖書資料室合并,另行組成短小精干的中央研究局,設局長(劉少奇)……下設黨務研究室、材料室和圖書館”?!霸姓{查研究局名義取消?!盵4]450精簡后的中央研究局副局長為楊尚昆,黨務研究室主任為王若飛,秘書為宋平;材料室主任為鄧力群,下分政治、經(jīng)濟、國際三個組;圖書館副主任為王于野。[4]466

1945年8月23日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決定,書記處辦公廳下設黨務研究室。[4]486

2.西北局調查研究機構。1941年12月4日,“根據(jù)中央調查研究決定及其實施計劃”,西北局決定“成立第四分局”,其任務是“一方對中央擔負搜集西北各種材料之責,受中央調查研究之指導;一方又為西北局之調查研究機關(黨務除外),在西北局常委直接領導之下,進行工作,并成為西北局實際工作之助手”。第四分局下設調查處、邊區(qū)研究室、友區(qū)研究室、少數(shù)民族研究室、軍事研究室和辦公室。其中,“調查處負責搜集西北各省材料”;“邊區(qū)研究室負責研究邊區(qū)內部各種情況,分財政經(jīng)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群眾三組進行研究”;“友區(qū)研究室負責研究陜甘寧青綏各省情況,分社會經(jīng)濟、政治黨派及文化教育三組進行研究”;“少數(shù)民族研究室負責研究西北少數(shù)民族問題,分蒙古、回民及藏民三組進行研究”;“軍事研究室負責研究西北軍事問題,分友軍及兵要二組進行研究”;“辦公室負責各種材料紙繕寫、出版、機要及總務之責”。西北局還決定,“于關中設立第一調查站,負責搜集陜西材料”;“隴東設立第二調查站,負責搜集甘肅、青海材料”;“三邊設立第三調查站,負責搜集寧夏及綏遠一部分材料”;“綏德設立第四調查站,負責搜榆林及綏遠材料”;“鄜縣(即陜西富縣——筆者注)設立第五調查站,負責搜集陜西中部材料”。這些調查站“均由各省委分為特委負責建立”。并在大青山設立第六調查站,負責搜集蒙古材料;“邊區(qū)材料由黨的組織系統(tǒng)及邊府調查統(tǒng)計科負責搜集”。西北局還決定,“調查處并可于西北各省中心區(qū)域設立直轄調查站或調查員”。西北局要求,“凡西北局領導系統(tǒng)下的各級黨部、軍隊各級政治部、政府及民眾黨團,均有為四局搜集供給各種材料之責,并在調查研究工作方面與四局取得密切聯(lián)系”。[5]229-231同日,西北局下發(fā)通知,“茲決定設立中央調查研究局第四分局,以賈拓夫同志為局長,歐陽欽(楊清)同志為副局長。下設調查處,以謝華同志為處長,布魯同志為副處長;邊區(qū)研究室以賈拓夫同志兼主任,李鐵輪同志為副主任;友區(qū)研究室以歐陽欽同志兼主任,少數(shù)民族研究室以劉春同志為主任,武[烏]蘭夫同志為副主任;軍事研究室以劉培哲同志為主任,李士廉同志為副主任”。[5]232根據(jù)《西北局關于調查研究四分局工作總結與今后精簡改進的意見》,第四分局成立于1941年底,“分調查處及邊區(qū)、友區(qū)、少數(shù)民族四個研究室進行工作”,“除軍事研究室附設留守處,少數(shù)民族研究室附設民族學院外,余均設于西北局”。[6]232

1943年1月6日,西北局發(fā)出通知,決定“以賈拓夫同志為西北局秘書長,楊清同志為副秘書長,并于其下組成西北局辦公廳”,“負責調查研究工作”[6]232。根據(jù)1943年1月《西北局籌委會的業(yè)務與組織(草案)》,西北局辦公廳秘書長“領導研究室工作,研究有關一般政策的材料”,邊區(qū)研究室主任“負責搜集材料,研究一般政策”。[6]8-9

3.其它地方調查研究機構。1941年8月1日《中央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決定在地方,“北方局、華中局、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上海省委、南方工委及各獨立區(qū)域或省委,均須設立調查研究室,專任收集該區(qū)域內外敵、友、我三方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及社會各種具體詳細材料,加以研究,編成材料書籍與總結性文件,成為該局委工作之助手;并責成各局委將所得材料供給中央調查研究局。各局委之調查研究室設主任一人,必要時由各該局委的委員之一兼任,以達系統(tǒng)的周密的調查與研究一切必要情況之目的。秘密工作區(qū)域的省委必須周密研究客觀情況,但專任研究人員則應是最少的?!盵3]178在此前后,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專門建立了調查研究機構;邊區(qū)所屬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內部,均在業(yè)務職能部門設有專職統(tǒng)計員火災秘書部門設有資料搜集整理人員。[7]1291941年9月25日《解放日報》發(fā)表報道: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委員會于9月22日召開會議,“討論邊區(qū)這個‘調查統(tǒng)計’工作,并有政府各黨委之統(tǒng)計股長參加”。

有關文獻顯示:抗戰(zhàn)前期,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調查研究局負責人聶榮臻、劉瀾濤、劉仁[4]441,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調查研究室主任李竹如兼[4]441,中共中央華中局調查研究局局長(主任)胡立教;抗戰(zhàn)后期,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歸西北局領導)調查研究局由陳養(yǎng)山(1945年1月)擔任,[4]470晉察冀分局調查研究局局長劉瀾濤[4]474,中共中央華中局調查研究局局長由潘漢年兼任[4]475。1942年4月5日《解放日報》發(fā)表題為“晉西區(qū)黨委設立各級調查研究機構,一點一滴搜集材料”的報道。[9]1942年5月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電告陳潭秋:“在新疆人員未撤回前,在迪化組成一調查研究分局,以陳潭秋為主任,研究大后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問題?!盵2]429根據(jù)1942年6月1日《解放日報》報道,晉西北于5月14日成立調查研究室。[10]這都佐證了抗戰(zhàn)時期各根據(jù)地調查研究機構建制的存在。

(二)研究院(室)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各種研究院(室),其與調查研究局(室)不同的是,側重點主要是“研究”,是“調查”基礎上的研究。比較典型的主要有:中央研究院、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下設的研究室、西北局下設的研究室,等。

1.中央研究院。1941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以馬列學院為基礎建立中央研究院。6月4日,中共中央決定由洛浦(張聞天)任院長,陳伯達、鄧力群任正、副秘書長。7月1日,改稱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范文瀾任副院長,下設9個研究室。[4]4039月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決定:馬列學院改名中央研究院,成為用馬克思主義方法研究中國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的公開學術機構。[4]405其中,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為張如心,中國經(jīng)濟研究室主任為王思華,中國歷史研究室主任由范文瀾兼,中國教育研究室、中國新聞研究室主任為李維漢,中國文化研究室主任為艾思奇,中國文藝研究室主任為歐陽山,國際問題研究室主任為柯柏年,俄語研究室主任為師哲。[11]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規(guī)定:“中央研究院為培養(yǎng)黨的理論干部的高級研究機關?!盵3]2581945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為洛浦(張聞天),副主任凱豐。[2]487

2.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下設的研究室。1941年2月24日,邊區(qū)政府發(fā)出通知,“本府著于秘書處之下設立以研究室,專司研究與編輯等事宜,特指定阮君時、薛何爽、江思源、彭濤、陳永清、王宗元、唐亮、張忍之等各同志共同進行該室工作,并以阮君時為主任”。邊區(qū)政府規(guī)定研究室的任務為:“有系統(tǒng)的研究邊區(qū)各種問題及應取之各項制度”、“組織邊區(qū)一級政府之各項研究工作”等;機構設置為:研究室“設秘書處之下,受秘書長和秘書主任之領導”,“主任一人,工作人員若干,由政府分別委任之”。通知還要求,邊區(qū)各廳、處、部、會等機關“有關民主政治、財經(jīng)政策之各種材料經(jīng)常供給該室”。[12]

1943年3月,邊區(qū)政府第43次政務會議討論通過《邊區(qū)各級政府及參議會整編辦法》,決定:“為密切內部工作聯(lián)系,貫徹領導一元化,提高工作效能”,“特設政府辦公廳,逐漸做到合署辦公”,“辦公廳下設秘書處、交際處、總務處、研究室”。[13]167*但根據(jù)1943年4月公布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辦公廳暫行規(guī)程》,辦公廳只下設秘書處、總務處和交際處,未見研究室的設置。其中,秘書處的職權是“掌管記錄、擬稿、繕寫、收發(fā)及印信、檔案保管、各種材料之調研研究等事項”。參見《陜甘寧并且文件選編》(第7冊),檔案出版社,第215頁。

1943年1月9日,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財政廳提請“在財政廳領導下,設立專門研究組,抽調有財政工作經(jīng)驗、了解土地財政問題的干部七人至九人,組織研究組,專門搜集、研究、整理有關累進稅的材料”。經(jīng)邊區(qū)政府第39次政務會議討論通過,15日邊區(qū)政府決定“指定高自立、劉景范、唐洪澄、羅邁、王思華五同志參加以統(tǒng)累稅之籌備和研究事宜,并責成該會草擬研究綱要,廣羅研究人員,組織研究組,搜普及整理研究有關統(tǒng)累稅之材料,并計劃推進工作”,“研究組人選由籌委會商請,各機關調用,呈邊府主席核準等情”。[13]12-131943年四月底該研究組曾配合西北局一部分人共30人分赴安塞、富縣兩縣進行試驗。[13]380-381

經(jīng)邊區(qū)政府第39次政務會議討論通過,1943年1月15日,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決定組織司法研究委員會,“其任務為總結邊區(qū)司法經(jīng)驗,調查與了解邊區(qū)實際社會情況,從而制定并掌握今后邊區(qū)之司法政策”,“并指定李木庵、張曙時、雷經(jīng)天、劉景范、周興、羅邁、周玉潔、趙通儒等八人組織之”。[13]18

1944年1月7日,李鼎銘在邊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作報告,說,“我們也做到了機構精簡”,“取消各處、院秘書室,各廳管理科,銀行研究室”,[14]這也即說明了邊區(qū)銀行也曾設立有研究室,后因中國共產(chǎn)黨實施精兵簡政而取消。

3.西北局下設的研究室。1941年6月,西北局發(fā)出通知,“為著更好的熟悉與從歷史上來考察各地具體情況與特點,以加強對各地工作領導起見”,“西北局特于秘書處設立材料研究室,專負猬集過去及現(xiàn)在各種材料以資參考”。西北局要求各級黨委猬集“各縣縣志、名人烈士傳及歌謠等”、“各地詳細的地圖、戶口調查、社會階級成份的調查統(tǒng)計”、“各地富源特產(chǎn)及農(nóng)工業(yè)合作社的建設與發(fā)展等經(jīng)濟狀況的材料”、“各地革命斗爭歷史”、“過去及現(xiàn)在各地關于群眾團體組織發(fā)展史及現(xiàn)狀,最好有較確實調查統(tǒng)計表”、“各級政府頒布施行的法令與條例等”、“各地文化教育歷史發(fā)展及選擇”和“黨政軍民各種重要決議案及文件,特別是內戰(zhàn)時代的革命文獻,如《西北斗爭》與《布爾什維克》等”。西北局還要求各級黨委“目前則應特別著重于有關邊區(qū)經(jīng)濟建設、文化建設、民主選舉等等材料”。[5]25-26

4.其它機構下設的研究院(室)。1943年3月20日,《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決定》確定:“總政大部并于聯(lián)政后,移駐王家坪與作戰(zhàn)部靠攏,軍委設秘書長,在軍委之內增設軍政研究室……”[4]460主任先后由陶鑄、王思華擔任;中共中央晉魯豫分局研究室主任為貝仲選[4]473;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政治研究室主任薛暮慕橋。[49]474中共中央華中局政治研究室主任為賀希虹。[4]475中共中央南方局黨務研究室主任錢瑛擔任,國際問題研究室負責人為張漢。[4]477

(三)情報機構

延安時期,情報工作主要的領導機構為中央社會部、中央情報部。中央社會部1939年10月由中央保衛(wèi)委員會改成同中央敵占區(qū)工作委員會合署辦公,對外采用中央敵占區(qū)工作委員會名義,康生任部長,孔原、潘漢年、李克農(nóng)任副部長。[4]4231941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通知:中央已設立調查研究委員會(7月30日改稱“調查研究局”),下設情報部,將中央與軍委一切情報機構統(tǒng)一于此部,康生為部長,葉劍英、李克農(nóng)為副部長。今后各地黨委與軍隊一切情報工作,統(tǒng)受中央情報部的領導。據(jù)此,中央軍委參謀部第二局等情報單位調歸中央情報部建制。[4]413中央情報部和中央社會部合署辦公,實為一套機構,兩個牌子。1946年10月,中情部由李克農(nóng)負責。1948年5月,中央進行人事調整,李克農(nóng)任中央社會部代理部長(部長康生在山東)、中央情報部部長。[4]540

二、組織各種調查(考察)團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成立各種調查研究機構、情報機構的同時,也組織任務專一的各種調查團或考察團進行調查研究,如:延安農(nóng)村工作調查團、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組織的各種考察團、西北局組織的考察團、中共中央婦委組織的調查團,等。

(一)延安農(nóng)村(工作)調查團

1940年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張聞天提出率考察團到晉西北考察工作,會議未做決定。[15]1942年1月12日,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同意張聞天赴綏德及晉西北考察研究的工作計劃,并決定張聞天出發(fā)后,中央宣傳部部長職務由何凱豐代理,日常行政由李維漢主持。[16]6651942年1月26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張聞天(化名張晉西)率領“延安農(nóng)村工作調查團”從延安出發(fā)到晉西去調查。成員包括馬洪、劉英*劉英時為張聞天機要秘書。參見張培森主編《張聞天年譜》(上卷·修訂本),2008年版,第450頁。、雍文濤*雍文濤時在中央黨務研究室工作,分工研究根據(jù)地情況。參見張聞天選集傳記組、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張聞天晉陜調查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2頁。、薛光軍、曾彥修、尚明、徐羽、許大遠和薛一平。任弼時、李富春和楊尚昆前來送行。張聞天在調查團出發(fā)前曾集合全體團員講話,指明這次調查是深入農(nóng)村,研究農(nóng)村經(jīng)濟,著重研究如何發(fā)展農(nóng)村的生產(chǎn)力,提高農(nóng)民生活以適應形勢發(fā)展。[16]665-6662月14日-17日,調查團獲悉日軍在河東進行冬季掃蕩,遂改變預定先調查晉西北的計劃,決定折回賀家川先進行陜北調查。[16]6662月21日,調查團決定分組出發(fā)調查:“雍文濤、薛光軍——閻家山;薛一平、曾彥修、許大遠——路家南窳;張聞天、馬洪、劉英——賀家川”。[16]667此后,調查團多次到農(nóng)家訪問,開調查會,整理調查表格。*參見張培森主編《張聞天年譜》(下卷),2000年版。并于1942年4月寫出《陜甘寧邊區(qū)神府縣直屬鄉(xiāng)八個自然村的調查》*即《神府縣興縣農(nóng)村調查》,最初于1943年10月由中共西北中央局調查研究室出版,署名“延安農(nóng)村調查團”。參見張聞天選集傳記組、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張聞天晉陜調查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和在晉西區(qū)黨委召開的全體調查研究人員會上作《神府調查經(jīng)驗談》講話、1942年7月寫出《晉西北興縣二區(qū)十四個村的土地問題研究(報告大綱)》、1942年11月寫出《米脂縣楊家溝調查》*此調查報告是在張聞天主持下由馬洪起草的,并經(jīng)張聞天反復修改補充后定稿的,署名為“延安農(nóng)村工作調查團”。參見張聞天選集傳記組、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張聞天晉陜調查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頁。、1943年3月寫出《出發(fā)歸來記》等調查報告和文章。

(二)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組織的各種考察團

1940年6月,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派譴森林考察團赴各縣考察,自然科學院亦派員參加。[17]1941年12月27日,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率由邊區(qū)政府代表團組成的視察團一行16人,到甘泉檢查工作。這次視察團的主要任務為“了解民眾生活情形”、“了解縣鄉(xiāng)參議會工作”和“了解縣鄉(xiāng)區(qū)對于邊區(qū)參議會決議實施情況”。[18]1942年1月,邊區(qū)建設廳組織棉業(yè)考察團赴延安、延川、固臨三縣,視察該區(qū)域1941年種棉成績,總結種棉經(jīng)驗,以作指導1942年度擴大種棉之參考。[19]1942年5月,西北局聯(lián)合邊區(qū)政府組織安定考察團。[20]1943年,邊區(qū)政府組織財經(jīng)考察團到晉西北進行考察。[21]

(三)西北局組織的考察團

1941年9月,為了克服主觀主義、轉變作風,西北局組織農(nóng)村考察團到固臨進行調查研究,并寫出《固臨調查》一書。1942年,西北局調查研究局成立考察團,團長由西北局書記高崗擔任,成員有劉瀾波、柴樹藩、于光遠等30余人,赴陜甘寧邊區(qū)綏德、米脂等地調查研究有關土地、三三制、文化教育等問題,主持整理調查報告,出版《綏米土地問題初步研究》一書。該書“這不僅為中央和西北局制定農(nóng)村工作政策提供了借鑒,而且就調查研究得來的材料如何進行分析研究起到了典范作用,為中國共產(chǎn)黨樹立了調查研究的榜樣?!盵22]

(四)中共中央婦委組織的調查團

1941年9月,由中共中央婦委、西北局聯(lián)合組成的婦女生活調查團赴陜北農(nóng)村作生活調查。13日,毛澤東向調查團作農(nóng)村調查的講話,著重講了兩個問題:一、情況是逐漸了解的,認識世界需要不斷的努力,“中國革命也需要作調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國是個什么東西(中國的過去、現(xiàn)在及將來)”,“我們的調查工作要面向下層,而不是幻想。同時,我們又相信事物是運動的,變化著的,進步著的。因此,我們的調查,也是長期的。今天需要我們調查,將來我們的兒子、孫子,也要作調查,然后,才能不斷地認識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我們的調查工作,是要有耐心地、有步驟地去作,不要性急”;二、方法,包括分析和綜合,詳細占有材料,抓住要點,“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分析。應該是分析而又綜合,就是在第二步驟的分析中,也有小的綜合?!盵23]該調查團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成《沙灘萍調查》、《沙灘萍第二鄉(xiāng)第二行政村調查》等調查報告。1941年9月22日,中央婦委委員區(qū)夢覺在《解放日報》上發(fā)表了《怎樣在婦女運動中展開調查研究工作》的文章,就如何將“自然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具體應用到婦女工作上,從“要搜集些什么材料”、“如何進行調查研究”和“如何獲得材料”三個方面進行了說明,她指出:“在婦女運動中展開調查研究工作,是每個女同志的責任,望從今天做起,從你自己做起?!盵24]

總之,不可否認的是,盡管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還是局部執(zhí)政,調查研究機構設置相對不健全、經(jīng)費和人員奇缺,但中國共產(chǎn)黨對調查研究機構的設立相當重視,從中央到各根據(jù)地都成立調查研究機構,組織各種調查團、考察團進行調查研究。在新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在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教育階段,更要建立健全相關機構和制度,保證調查研究經(jīng)?;R趫猿趾图訌娬{查研究方面,制定和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機構,并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使調查研究真正成為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的經(jīng)常性活動。

參考文獻:

[1]毛澤東年譜(198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12.

[2]任弼時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4]王健英.中共中央機關歷史演變考實(1921—1949)[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

[5]中央檔案館,陜西省檔案館.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1)[Z].

[6]中央檔案館,陜西省檔案館.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1[Z].

[7]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延安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延安文史資料(第五輯)(內部資料)[Z].

[8]政府添設調查部門,各種調查隊將陸續(xù)出發(fā)[N].解放日報,1941-09-25.

[9]晉西區(qū)黨委設立各級調查研究機構,一點一滴搜集材料[N].解放日報,1942-04-05.

[10]晉西北行署成立調查研究室[N].解放日報,1942-06-01.

[11]張聞天年譜:上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654.

[12]陜西省檔案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件選編:第3冊[G].北京:檔案出版社:81.

[13]陜西省檔案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件選編:第7冊[G].北京:檔案出版社.

[14]陜西省檔案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件選編:第8冊[G].北京:檔案出版社:26.

[15]張培森.張聞天年譜:上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440.

[16]張培森.張聞天年譜:下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

[17]邊區(qū)派譴森林考察團赴各縣考察自然科學院亦派員參加[N].新中華報,1940-06-25.

[18]深入下層了解情況,林伯渠主席檢查甘泉工作[N].解放日報,1941-12-27.

[19]棉業(yè)考察團視察沿河區(qū)[N].解放日報,1942-01-06.

[20]西北局邊區(qū)政府組安定考察團解放日報[N].1942-05-27.

[21]陜甘寧邊區(qū)財經(jīng)考察團抵晉西北[N].解放日報,1943-07-03.

[22]房成祥,黃兆安.陜甘寧邊區(qū)革命史[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1:233.

[23]毛澤東農(nóng)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

[24]區(qū)夢覺.怎樣在婦女中展開調查研究工作[N].解放日報,1941-09-22.

猜你喜歡
西北局張聞天研究室
張聞天陳列館
世紀風采(2023年10期)2023-10-14 00:52:10
張聞天《神府調查經(jīng)驗談》
新中國成立初期習仲勛主政西北局民族統(tǒng)戰(zhàn)工作述略
紀念西北局
當代陜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18
新新機甲研究室
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干部保健工作述略
續(xù):難忘的歲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
續(xù):難忘的歲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學的六年
難忘的歲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學的六年
抗戰(zhàn)時期西北局群眾路線實踐及啟示
——以經(jīng)濟工作為例
山西省| 噶尔县| 林口县| 正蓝旗| 河津市| 左贡县| 枣阳市| 彰化县| 乌海市| 渑池县| 南雄市| 景宁| 芮城县| 盐亭县| 班戈县| 尼玛县| 云林县| 沽源县| 安达市| 磴口县| 仁布县| 余干县| 迭部县| 涡阳县| 和田县| 成武县| 峨边| 桑植县| 三河市| 临沭县| 三江| 连江县| 巩留县| 乌海市| 晋江市| 金阳县| 龙海市| 常熟市| 娱乐| 紫阳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