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鳳
【摘要】關于初一學生對地理識圖能力差的原因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方式與方法,提高學生地理識圖的能力,以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很好的運用。
【關鍵詞】調查對象;地理識圖;方法
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語言”,是初中地理課堂學習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地理學習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由于初一學生在小學學習過程中沒有讀圖的基礎和習慣,因而進入初中學習以后對地理課程中出現(xiàn)的地圖感到無從適從。
從地理新課標來看培養(yǎng)學生“如何識圖和如何使用地圖以及學習地理圖表的技能”是《地理新標》對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新要求。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黑河市第四中學初一年級1.2班、1.5班和1.7班。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我在大量閱讀了如何提高學生地理識圖能力方法的研究文獻后,根據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設計了對“初一學生地理識圖能力方法的研究調查問卷”。問卷主要由個人資料、學生對學習地理識圖的方法兩部分組成。經篩選分析,整理出五道題目,構成調查問卷。
3.問卷調查:共向黑河市第四中學1.2班、1.5班和1.7班共計3個班發(fā)放115張問卷。
4.存在問題:
(1)初一學生沒有良好的識圖習慣,一幅地圖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識”起。
(2)在記憶地圖的時候,只能靠死記硬背地圖,缺少好的記憶方法 。
(3)學習的態(tài)度不認真,目的不明確,認為識地圖、記地圖就是為了應付考試。
二、解決方法
(一)采用“一讀二記三分析”方法進行識圖綜合訓練
1.“一讀”即讀懂地圖。這是讀地圖綜合訓練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三問讀圖法”來進行讀圖綜合訓練?!叭龁栕x圖法”即每讀一副地圖時都沿著 “圖中有什么”“圖位于哪里”“圖叫什么名稱”這三問來讀圖。剛剛實施這一讀圖訓練時,由我來提出“三問”,學生一一回答,經過我反復強化,“三問”已深入學生的頭腦中,再遇到地圖,學生就已經能夠自己沿著這“三問”來讀圖了。“三問讀圖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巧,而且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
2.“二記”即強化學生記憶一幅地圖,明確三問之后就要熟記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稱和位置,初一地理主要以世界地理為主,大多數國家地區(qū),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比較難記,因此在講授新課時每講到一個地區(qū)、國家時,都以實景圖片或播放短片介紹該地區(qū)的主要特征,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該地區(qū)的印象,同時也可以采用順口溜法、諧音法等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地名,有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想辦法記憶,有時學生想出的辦法出乎我的意料,學生想出方法有時更有創(chuàng)新性、更幽默、更有效果。
3.“三分析”即分析地圖內在含義,只記住地理名稱和位置,并不是學好地圖的標志,因此學生讀圖過程中必須要會分析地圖,例如,從《世界的人口分布圖》中只能讀出世界上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區(qū),那為什么會這樣?這就需要學生利用學過的相關的地圖來解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真正學到了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二)記憶地圖位置,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識圖技巧與方法
1.記憶地理位置,首先我要求學生熟記《世界地圖》,腦子中有世界地圖的輪廓,再將這一區(qū)域還原到世界地圖中去,這樣就容易記憶了。
2.記憶地形與河流時,尤其記憶世界河流的時候,學生記憶非常的困難,記憶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在講授新課東南亞地形時,強制學生記憶,記憶效果非常的差,因此我采取嘗試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來記憶。要求學生使用橡皮泥來塑造中南半島的地形,要求學生所使用的橡皮泥顏色要與圖中的顏色保持一致,通過這樣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認識與記憶,再看地形圖時就能將其立體化、全面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又有利知識的遷移。
3.國家、交通也是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很難記憶的,記憶國家與交通,通過組織學生“虛擬”旅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幫助學生記憶。“虛擬”活動包括設計旅游路線、導游介紹當地景觀等等。例如,在學習歐洲西部的國家時,國家比較多學生很難記憶,這時我讓學生安排設計歐洲7日游路線,形式為小組活動,每組派一名代表當導游向全班展示,去旅游觀賞當地的景觀和自然環(huán)境。
4.最后填圖鞏固,落實到筆上,為了鞏固學生的記憶,在每節(jié)課上設計了填圖環(huán)節(jié),通過填圖幫助學生熟記各種地理事物名稱、位置。
三、存在的問題
1.學生自主學習還不夠完善。我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地圖的過程中,由于很擔心學生綜合性的探究問題難,學生不容易掌握,我往往把讀圖的步驟分得太詳細,使學生識圖過程中太過于受到牽制,自主學習過程還不夠充分。
2.如何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時間,課上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來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即能達到預期效果又能完成教學目標,將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深入探討。
(責任編輯 劉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