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添
[內容摘要]寫好命題作文,審清題意是關鍵,教師常常用“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提醒學生要重視審題。我們指導學生審題,要針對他們的思維特征,從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出發(fā),通過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關鍵詞]作文;審題;思維;能力
寫好命題作文,審清題意是關鍵,教師常常用“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提醒學生要重視審題。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學生輕率下筆,產生離題的現象。學生這種粗心大意的毛病與青少年時期的思維特點有關,因為這個時期的思維無論是廣闊性和深刻性,還是獨立性和批判性,都不成熟。表現在審題上,就是不習慣于認真辨析,特別是對于那些看似一目了然的題目,更不愿意細細琢磨。我們指導學生審題,應針對他們的思維特征,從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出發(fā),通過不斷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分析綜合的習慣
分析和綜合是最基本的思維過程,任何智力活動都離不開這兩個過程。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使之成為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不少作文題目是由兩個以上的詞構成的詞組或句子,對于這樣的題目,應要求學生把題目里的每一個詞分解出來加以辨析。例如,《我愛母?!愤@個題目就是由三個詞組成的句子,為了加深理解,我們把題目里的三個詞分解開來,理解每個詞的含義。盡管有的學生懂得“母?!钡囊馑?,但是審題時不加辨析,概念的外延界限認識不明確,信筆寫來,就有可能把一般的學校寫成“母校”,粗心大意,走離題目。
沒有分析,談不上綜合;沒有綜合,分析也沒多大意義。在明確了題目每個詞的概念以后,又要回到題目的整體上來進行考察,研究這些詞在該題中的相互關系和地位。還是以《我愛母?!窞槔?,“我”和“母校”是記敘的對象——人和事物,但是在敘述描寫母校時,不是現象的羅列,也不是事件的堆砌,而必須處處體現我對“母?!钡摹皭邸?,凡是不足以表現“我愛母?!边@種感情的材料都不可取。在《我愛母?!愤@個題目的三個詞中,“愛”是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通過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研究,才能準確把握。有的學生寫了不少有關母校的環(huán)境、人物和事件,卻沒有寫出“愛”,這是因為沒有對題目進行綜合研究的緣故。
二、提醒學生善于比較,于細微處見差異
審清一個題目,常常需要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特別是一些字面意思大同小異的題目,審題是否準確,關鍵在于能否區(qū)別這些“小異”。例如,“新人新事”這個詞語,沒有一個中學生不會用,《新人新事》作為一個作文題目,也并非冷僻和深奧,可是有的學生卻把它同《好人好事》等同起來。兩者細微的差異在哪里呢?通過比較,就能鑒別清楚。一般說,“新人新事”是指具有新思想新風尚的人新近做的好事,這好事也充分體現了新思想和新風尚?!昂萌撕檬隆蓖ǔ7褐敢粋€或幾個人做了一件或幾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會的事,它不一定體現“新”。車上讓位,拾到東西歸還失主,都是好人好事,但在今天發(fā)生這樣的好人好事,就不能算做“新人新事”了。這樣的比較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是很有必要的。就拿人們對于概念的認識來說,開始總是外延偏寬,內涵較淺?!逗萌撕檬隆返耐庋颖取缎氯诵率隆穼挘瑑群取缎氯诵率隆飞?,若不經比較,審題就容易以外延寬的《好人好事》代替《新人新事》,犯思維不嚴密的毛病。
題意有共同性是比較的基礎。在比較的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同一主題進行?!秲?yōu)秀的園丁》和《辛勤的園丁》兩題十分相近,但有差別,這就有了比較的基礎和比較的必要。這兩個題目里的園丁通常都比作教師,這樣的教師都是好教師,這是兩個題目的共同性?!靶燎诘膱@丁”是指“園丁”的工作態(tài)度。“優(yōu)秀的園丁”是指園丁的成績表現,這是兩個題目的差別。通過圍繞“園丁”的工作表現的比較,揭示了兩個題目的“毫厘”之差,這就把握了題意。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能力
有許多題目,只有憑借聯想才能理解透徹。例如《腳印》一類題目,從字面看,“腳印”是腳踏過的痕跡,這就很難審清題意,也難于下筆。如果我們在另一事物上想到某點與腳印的共同點,展開聯想,思路就開闊了。例如,由人的腳印聯想到人的成長和進步的過程,這才算把握住《腳印》這個題目的真諦。聯想是一種擴展性的思維活動。我們不妨讓學生辨析諸如《蒲公英》《太陽花》等題目,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總之,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審題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