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鳴
余一鳴,語文教師,現(xiàn)執(zhí)教于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長篇一部,中、短篇小說選三本,在《人民文學》《收獲》等刊發(fā)表小說50多篇,在《人民教育》 《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與研究》等發(fā)表教學文章九十多篇。責任編校:曉 蘇
去年暑假,當我站在蘭州的黃河鋼鐵大橋,黃河水在我腳下奔騰而去。我卻沉默良久,友人問我怎么了,我說,我想起了一個叫高林的妹妹,第一次知道這座大橋就是她告訴我的。那是一九八0年春節(jié)過后,我在高淳縣中插班復讀,班上有個同學叫陶均,我和另一位復讀的同學經(jīng)常去他家蹭飯。陶均的母親高老師是一個慈祥熱情的小學教師,她一家就住在她任教的西舍小學,其實就是在一間教室的頂頭隔出一間,這一間既是宿舍又是辦公室還是廚房,高老師有一天在吃飯時說,你們搬過來仨人一起住吧,方便學習。我看一下房間,二十平方不到的房子已經(jīng)擺了三張床和一張辦公桌,怎么也擺不下第四張床。高老師說,我們還有一間小平房,把這張大床搬過去,你們吃在這邊,住在那邊。
西舍小學其實是個村辦小學,高老師一放學就忙著給我們燒飯弄菜。陶均的爸爸在南京船運公司工作,不常回家,但陶均有兩個妹妹,一個叫小蕓,一個叫高林,小蕓活潑,老遠就能聽見她“咯咯”的笑聲;高林文靜,常常一人在門前的操場上托著下巴像大人一樣沉思,偶爾喊我們一聲“哥哥”,聲音也輕得像蚊子哼哼。我們那時血氣方剛,飯前飯后常常高談闊論,躊躇滿志。兩個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妹妹常常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我們,使我們的談論受到鼓勵。
時間長了,我才知道,高林雖然叫高老師“媽”,其實她并不是高老師生的,她應該叫高老師“姑姑”,她爸爸是高老師的弟弟,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做“右派”,現(xiàn)在是蘭州大學的老師,而她媽媽在生下她不久就死了。我陡然明白了小小的高林為什么習慣了沉靜,我是兄妹五人中的大哥,年齡比他倆大幾個月,我不知不覺中更加愛護這個讓人心疼的小妹妹。
高林喜歡看書,她從蘭州帶來了許多我沒見識過的名著,只有在講到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時,她圓圓的小臉上才神采飛揚,烏黑的瞳仁閃閃發(fā)亮。她給我講《魯賓遜漂流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忙于迎接高考,我沒有更多的時間聽她講述,但我愿意看她講述時身心沉醉的快樂,常常要走時才輕輕打斷她。那時她其實只是十一二歲的孩子,卻也清楚高考對我們命運的利害關(guān)系,高林說,哥哥,我把這兩本書借給你,你抽空自己讀吧。
我把兩本書都拿在手里,兩本書都用牛皮紙包著封面,高林說,哥哥,你可別弄壞我的書。不會的,我知道高林最喜歡的是書,借書給我的話說出口,心里說不定就后悔了,我用當時流行的話說,我一定像愛護自己的眼晴一樣愛護它。
高考恢復不久,中學生的作文競賽、數(shù)學競賽也開始興起,我曾在縣里首次組織的高中生作文比賽中獲一等獎。有一天,高林晚飯后不停地用眼晴看我,我估計她有什么話要跟我講,果然,她拽我到一邊,遞給我一本方格子作文本,說是她在蘭州讀四年級時寫的作文。那作文本的紙是褐黃色,明顯沒有我們這邊學生用的作文本紙質(zhì)好,但高林的作文卻讓我大開眼界,她作文中描寫的蘭州,有滔滔的河水,鋼鐵的大橋,燦爛的燈火,在一個四年級孩子的筆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知道了這個文靜的小女孩心中,其實藏著一個我不知道的世界,藏著一份連那時自以為是大人的我也未必能懂得了的愛和恨。我還給她的時候說,你比哥哥們的作文都棒,高林羞澀地低頭笑了。
高考后等待錄取的日子,我常常還是待在高老師家。這個暑假,我見到了高林的爸爸,那時是一個精神煥發(fā)的中年男人。他每天早晨跑步、練啞鈴,傍晚去河邊游泳,驕傲地告訴我們,他在高淳縣中當年創(chuàng)下的短跑紀錄十幾年無人打破,但他耳朵背,有時候高林跟他講話時不習慣高聲喊叫,他盯著女兒的嘴巴會困惑地皺眉頭,而高林則會無奈地湊到他耳邊。
高林的爸爸其實在老家早就是個名人,但出名并不是由于他的學問,而是他的“離婚事件”。高林的母親去世后,她爸爸在老家再婚,并且又生了兩個女兒?!坝遗伞闭焙?,她父親提出離婚。當時很多人都視她父親為當代“陳世美”,據(jù)說連縣里的領(lǐng)導也是這樣評價他。他回高淳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離婚,但總是沮喪而歸。
我聽到過高林的爸爸在縣中讀書時的一個傳說,說他很少去上數(shù)學課,數(shù)學經(jīng)??剂惴?,即使去上數(shù)學課,也是自己畫一節(jié)課的畫。當時我不知道還有一個錢鍾書先生也是這樣偏科的天才,對她爸爸仰慕不已,因為我第一年高考數(shù)學分數(shù)只得了個個位數(shù)。
我只知道她爸爸是個畫家,因為她爸爸的兩個大學同學我認識,都是搞美術(shù)的,一個姓耿,在文化館當館長;一個姓蔣,在縣中當美術(shù)老師。但我從沒看到她爸爸作畫,倒是時??吹剿吭诟呃蠋煹霓k公桌上寫字。有一回,他突然讓我寫幾個鋼筆字,我惴惴然寫了,他不作評價,讓我?guī)退瓕懸环菔指?,給了我一沓厚厚的大8K方格稿紙,那真是漂亮的稿紙,我記得稿紙的右下角印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字樣。在抄稿的過程中,我明白了幾分,她爸爸可能是個美術(shù)評論家。
高林的爸爸在高淳的期間,是高林說話多一些的時候。我?guī)退职殖旮遄?,她爸爸曾?jīng)要送我一張鐘馗的人物畫,我走的時候悄悄留下了。我不太喜歡這個面目猙獰的捉鬼者,我弄不明白,他為什么這么喜歡畫鐘馗,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鬼魅需要鐘馗去捉嗎?后來在高淳很多朋友的藏畫中,我都看到過他畫的形形色色的鐘馗,而且那時他送人的畫無一例外皆是鐘馗。我問高林,你爸爸只會畫鐘馗嗎,高林說我爸爸會畫毛主席像會畫天上的仙女,我說你爸爸不是畫家而是理論家,高林說我爸爸他是畫家也是理論家還是作家。高林氣呼呼地翻出一本文學雜志,好像刊名叫《北方文學》,有一篇小說真的是署的她爸爸的姓名。
因為她爸爸在鬧離婚,高老師一家也不和高林后媽娘仨往來,但高林一直知道在這個小城中有著她同父異母的兩個妹妹。那一年我終于收到了高考錄取通知,我考取了江蘇師院中文系,填報志愿的時候,高老師說這是高林爸爸讀的大學,那時叫“蘇南美術(shù)??茖W?!?。我從鄉(xiāng)下匆匆趕來向高老師報喜,路過電影院拐角時,卻發(fā)現(xiàn)小小的高林立在那里看著不遠處,正是紡織廠下班時間,很多老人、小孩都在廠門口等候家人。高林在等誰呢?我忽然心中有了數(shù),她爸爸后娶的妻子正是這個廠的工人,她是想看看這個傳說中的后媽還是想看看在人群中等候的妹妹呢?我沒有問她,告訴她我被錄取的喜訊,牽著她的小手回了高老師家。
再見到高林的時候中間隔了五六年,那時侯高老師一家已搬到了襟湖橋頭的老房子里,房子依然窄狹。我分配在高淳鄉(xiāng)下一所中學教書,陶均南大畢業(yè)后在國際關(guān)系學院讀研,高林被他爸爸接到了成都讀書,偶爾來高淳我都沒能遇上。但這一年寒假,我剛踏進那間沿街的堂屋,就看到了坐在側(cè)屋里的高林,已經(jīng)長成了大姑娘的高林,我欣喜地叫了一聲她的小名“林林”,她遲緩地站起來,冬天的高林穿著棉襖顯得臃腫,臉上也好像有幾分浮胖,站在那里默默地看著我。我是余曉哥哥啊,你忘記了?高林想了一會,點點頭,我覺得她愈長大愈沉靜了。后來高老師把我拉到一邊,告訴我高林是回來養(yǎng)病的。我問生了什么病,高老師用手指指腦袋,告訴了我高林升學和戀愛受挫的事。我從門縫里看著默默坐在那里的高林的側(cè)影,心中襲過一陣一陣的疼痛。
高林又很快回到她爸爸身邊去治病了,她爸爸離婚成功,又有了新的家庭。我常常能在媒體上看到她爸爸的消息,她爸爸已成了名人,成了中國美學界的一面旗幟,成了高老師心中的一份驕傲。我向高老師打聽得更多的是高林的病情,我私下覺得,有這樣一個顯赫招搖的爸爸,對病中需要照顧的高林未必是一件好事。
我的擔心不是多余。
有一天我從陶均那里得到了高林自殺的消息。高林死在她爸爸流亡異國后不久,她親自送她爸爸和爸爸的第三任妻子踏上了遠去的旅程,一個人孤零零地守候在那個清冷的城市,等不到她爸爸的音訊,她選擇了離開這個沒有溫暖的世界。她死的時候病已痊愈,只有二十五歲。
陶鈞后來移居澳大利亞,我也調(diào)進了南京教書。偶爾,我假期去看望高老師,我們都躲閃著不提到高林。小蕓已經(jīng)成家,她的孩子也像她孩提時一樣活潑可愛,我們的另一個妹妹高林,她在那個世界會不會冷清?
有一天我在網(wǎng)上讀到了北島在美國拜訪高林爸爸的文章,看到了她爸爸的照片,那已然是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據(jù)說他拒絕與外界聯(lián)系,從來不肯接電話,我想或許是因為他耳背,或許是因為他這樣一個父親內(nèi)心永遠需要一種寧靜讓女兒聽到他的懺悔。這時候的他,最需要的是高林在自己的身邊,而高林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在何處呢?
高林的姓名據(jù)說是她父親取自陸游《殘冬》詩中的一句:“已見微綠生高林”,也有人說是取其父母“高爾泰”“慈林”名中各一字,我想高林短暫的一生中或許真的只有過些許的綠意,沒能等到綠樹成蔭,她在等待中孤單而絕望,只有另一個世界中母親的懷抱才是她的歸宿,她才會決然赴身。
若干年之后我讀到了高林爸爸在大洋彼岸寫給她的文章,題目是《沒有地址的信》,我讀完后趴在書桌上淚流滿面,讓我的女兒十分驚悸。我怕嚇了女兒,擦干淚,從書架的頂格取下一本牛皮紙包著的書,書名是用鋼筆寫在牛皮紙上,叫做《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書名下面是八個字“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是一本永遠無法歸還給高林的書了。
我在三十年后終于見到了高林喜歡的蘭州鋼鐵大橋,它依然沉默而巋然,只是我無法告訴高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