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89]
征人思婦的萬般情懷
——曹丕《燕歌行》賞論
⊙郭麗[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89]
曹丕不僅文武兼具,而且熱衷樂歌之事。在他現(xiàn)存的四十多首歌詩中,有一半是樂府詩。這些樂府詩,有的是用樂府舊題,有的是依據(jù)民間歌曲所作新曲。前者是他對曹操以來樂府詩創(chuàng)作的繼承,后者則是他在樂府詩創(chuàng)作上的貢獻。《燕歌行》就是后者的杰出代表,它是反映某一地區(qū)的生活,具有地域音樂特點的曲調(diào)?!堆喔栊小凡灰姽呸o,可能藉由曹丕的創(chuàng)作才進入了樂府。曹丕《燕歌行》樹立了抒寫夫妻離別相思主題的范式,是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樂府詩。
曹丕樂府詩《燕歌行》
魏之三祖在樂府詩史上曾被劉勰并置評價,稱他們“氣爽才麗”(劉勰《文心雕龍·樂府》)。三祖之一的曹丕不僅氣爽才麗,而且文武兼具。曹丕少年時代便才華出眾,廣泛閱讀過古今經(jīng)傳、諸子百家,八歲就會寫文章。他會射箭也會擊劍,會騎馬且精通馬術。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在司馬懿、吳質(zhì)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quán)的爭奪中戰(zhàn)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延康元年(220),魏武帝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同年十月,登基稱帝,國號大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曹丕是一位很有政治才華的皇帝。對外,他曾派遣軍隊大破羌胡聯(lián)軍,平定河西之地;多次擊敗鮮卑騷擾,鞏固北疆邊防,遣使復通西域;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tǒng)治,并設置了西域長史府。對內(nèi),他重視文教;修復洛陽,營建五都,推廣儒家文化;采取戰(zhàn)略防守,恢復生產(chǎn),提倡薄葬,除禁令,輕關稅;發(fā)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創(chuàng)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鞏固中央集權(quán),強化中書省,限制后黨、宦官權(quán)力,削奪藩王權(quán)力。從曹丕所采取的這些政治舉措看,與其他封建帝王相比,他稱得上是政治才能中等偏上的一位。
曹丕很有文才,喜好文學,酷愛民間俗樂。建安十六年(211),在曹操西征馬超大軍中擔任主簿的著名詩人繁欽,在軍中發(fā)現(xiàn)都尉薛訪車子善于歌唱俗曲,而且唱得“潛氣內(nèi)轉(zhuǎn),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細不幽散”(繁欽《與魏文帝箋》)。于是繁欽迫不及待地以短箋形式向曹丕匯報自己發(fā)現(xiàn)的這一音樂奇才。曹丕得信后高度重視,肯定說:“披書歡笑,不能自勝,奇才妙伎,何其善也?!保ú茇А洞鸱睔J書》)可見,曹丕與他的父親曹操一樣,對樂歌之事十分熱衷。
文學史上,大都把文帝曹丕和陳王曹植列入建安,把他們的作品作為建安風骨的代表。然而,曹丕等所處的時代、生活境遇和樂府詩創(chuàng)作,與曹操時的建安文人比起來,有著很大差別。盡管在曹操的時代,曹丕等人的樂府詩對促進建安樂府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曹丕等人主要生活在三分天下政局確立之后,環(huán)境較為安定,生活較為平穩(wěn)。與他們的父親曹操相比,漢末亂離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所造成的心理震蕩和深沉感觸于他們而言尚有距離。當曹操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時候,曹氏兄弟卻與文士們在鄴下過著“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的詩酒生活。因此,曹丕的很多歌詩,就是當時鄴下生活的寫照。而真正能夠代表其樂府詩特色的,是他建立魏國前后至太和時期的創(chuàng)作。
在曹丕現(xiàn)存的四十多首歌詩中,有一半是樂府詩。這二十多首樂府詩在內(nèi)容上以描寫男女情思、游子思鄉(xiāng)與慨嘆軍旅之苦居多。這樣的內(nèi)容決定了曹丕的樂府詩幾乎都是抒情之作。這些樂府詩,有的是用樂府舊題,有的是他依據(jù)民間歌曲所作的新曲。前者是他對曹操以來樂府詩創(chuàng)作的繼承,后者則是他在樂府詩創(chuàng)作上的貢獻,代表作品就是《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堆喔栊小肥菢犯?,屬平調(diào)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其收入《相和歌辭》。燕是西周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名,轄地約為如今的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等一帶地區(qū)。這里是漢族和北部少數(shù)民族交接地帶,秦漢以來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因此歷年統(tǒng)治者都要派重兵戍守。由此可見,《燕歌行》應當與樂府曲名《齊謳行》《吳趨行》相類似,都是反映某一地區(qū)的生活,具有地域音樂特點的曲調(diào)。《燕歌行》不見古辭,這個曲調(diào)可能藉由曹丕的創(chuàng)作才進入了樂府。
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揭示《燕歌行》主旨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很顯然,這首詩是擬設征夫妻子口吻,寫她在時節(jié)轉(zhuǎn)換之時,懷念征戍不歸的丈夫,吐露滿腹哀怨無處訴說的痛苦:
秋風蕭瑟天氣漸涼,寒霜已降草木凋殘。群燕辭歸大雁南飛,夫君客游他鄉(xiāng)叫我思念斷腸。你肯定也切切思歸懷戀家鄉(xiāng),可為什么又久留在他鄉(xiāng)?我孤身一人獨守空房,翻來覆去思念你不敢相忘,不知不覺就淚濕衣裳。我抱琴撥弦彈奏凄絕的清商曲,短歌低唱不能訴說內(nèi)心的凄涼。皎潔的月光灑在床帳上,銀河西轉(zhuǎn)只苦黑夜深長。牽??椗艉舆b遙相望,你們有什么罪過被分隔在銀河兩邊?
曹丕把寫景、寫人、抒情、敘事巧妙地融為一體,把思婦的感情、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筆致委婉,語言清麗,感情纏綿,構(gòu)成了一種千回百轉(zhuǎn)、凄涼哀怨的風格。詩歌開篇先展示了一幅秋風蕭瑟,草木零落,白露為霜,候鳥南飛的秋色圖。在這蕭條的秋色圖中再逐漸凸顯出懷人的思婦。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中,思婦內(nèi)心的寂寞和居所深閨的寂寞都得以表現(xiàn),懷人之情因月色的渲染而愈加濃烈。而朗朗月夜中牽牛星與織女星的隔河相望,又進一步加深了思婦的相思之苦。詩中描述思婦內(nèi)心活動時的筆法,也極盡曲折之妙。先從丈夫的角度考慮他一定“思歸戀故鄉(xiāng)”,繼而猜想他為何“淹留寄他方”以致遲遲不歸。這樣的換位思考,這樣的猜想,貌似平淡,實則是思婦相思至極的表現(xiàn)。猜想無果之后,再轉(zhuǎn)而寫思婦自己“憂來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度日。實在百無聊賴,苦悶至極,于是想借琴歌排遣這無盡的相思,然而遺憾的卻是“短歌微吟不能長”,只好望月興嘆。曹丕將一位癡情女子的刻骨相思幾經(jīng)掩抑往復地娓娓道來,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思婦悠遠綿長的相思和不絕如縷的柔情。
在聲律運用上,這首詩仿照柏梁體,句句用韻。被王夫之稱贊為“傾情,傾度,傾聲,古今無兩”。
這,是《燕歌行》的特點,也是曹丕區(qū)別于曹操等其他建安詩人的典型特征。在他的詩中,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種慷慨激揚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也看不到其弟曹植那種積極上進志欲報效國家的激情。在他那里,總像是有一種訴說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用女子口吻。因此,明人鐘惺說他的詩“婉孌細秀,有公子氣,有文人氣”(《古詩歸》)。而這,也使他的樂府詩具有了個性化和抒情化的特色。
曹丕《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樂府詩,在七言詩的發(fā)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詩經(jīng)》基本是四言體,偶爾也有七言句,但為數(shù)很少?!冻o》是楚歌體,有七言句,但多數(shù)都帶有“兮”字,與七言詩句格式韻味不同。盡管漢樂府中產(chǎn)生過許多七言句式,如唐山夫人《房中歌》中有:“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薤露行》中有“:露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蒿里行》中有“: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钡鹊?。但這些七言句式都是與其他句式夾雜出現(xiàn),整首詩并非純粹的七言之作。兩漢四百年間,常被人們提到的全篇由七言構(gòu)成的作品,分別是漢武帝時的君臣聯(lián)句《柏梁臺詩》和張衡《四愁詩》。前者出于后代小說,漏洞很多,原不可信。后者盡管是完整的七言詩,但該詩第一句還都帶著一個“兮”字,拖著一條楚歌的尾巴。更為重要的是,這兩首詩都不是樂府詩。因此,真正擺脫了楚歌形式的羈絆,使七言形式宣告獨立,且是樂府詩的作品,就不能不說是曹丕的《燕歌行》了。
曹丕《燕歌行》樹立了抒寫夫妻離別相思主題的范式,后人多學他以《燕歌行》曲調(diào)作閨怨詩。繼曹丕之后,魏晉南北朝還有魏明帝、陸機、謝靈運、謝惠連、梁元帝、蕭子顯、王褒、庾信八位詩人作過同題詩,但所作都未脫開曹丕確立的這一主題。直到唐代高適《燕歌行》的出現(xiàn),才出現(xiàn)了大的變化。高適《燕歌行》將視線從閨閣移至了塞漠,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zhàn)爭失敗,使廣大兵士遭受極大的痛苦和犧牲。詩寫的是邊塞戰(zhàn)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在同情廣大兵士,諷刺不體恤兵士的將軍。在這樣的主題中他又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征夫思婦相思離別之情的抒寫。用《燕歌行》曲調(diào)寫時事,寫邊將生活,高適是第一個。他的大膽嘗試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的《燕歌行》成為邊塞詩和樂府詩中共同的名篇!這是高適的創(chuàng)造,也是他對曹丕《燕歌行》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1]郭茂倩.樂府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嚴可均.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余冠英.三曹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5]鐘惺.古詩歸[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作者:郭麗,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唐代文學。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漢唐樂府學典籍研究”(14CZW04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