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安徽省霍山縣與兒街鎮(zhèn)林業(yè)站,安徽霍山237200)
安徽省霍山縣毛竹生產現狀及低效竹林改造技術
李永紅
(安徽省霍山縣與兒街鎮(zhèn)林業(yè)站,安徽霍山237200)
毛竹又名江南竹,主要分布區(qū)為長江以南。該區(qū)生長著世界上85%的毛竹。而安徽省霍山縣地處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位于31°03′~31°33′N,115°52′~116°32′E,是毛竹天然分布的北部邊緣,又地處大別山區(qū),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及氣候條件,使得霍山生長的毛竹節(jié)長、質韌、壁厚、纖維長而緊密、整株尖削度小、徑級大,品質優(yōu)良,深受市場歡迎?;羯剿赜性灾裁竦臍v史,再加上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和林業(yè)局出臺優(yōu)惠政策,大力扶持發(fā)展毛竹產業(yè),使得該縣毛竹的面積和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據2013年二類清查結果,安徽省霍山縣共有毛竹林3萬hm2,9 000萬株。豐富而優(yōu)質的毛竹資源吸引了大批的當地及外地商人投資興廠和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綜合開發(fā)利用毛竹資源,拉動了就業(yè),增加了林農收入,促進了加工、旅游和物流等產業(yè)的發(fā)展。毛竹在該縣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該縣毛竹的生產經營技術落后,多為低產、低效林。筆者就霍山縣毛竹生產的現狀作客觀的分析,并結合當前進行的毛竹科技示范項目推廣的現代毛竹生產經營技術,提出了較為全面的提升毛竹質量的措施,旨在為該縣的毛竹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借鑒。
1.1 竹林經營管理方面
霍山縣毛竹的經營方式絕大多數都是粗放經營。由于多數竹林位于山區(qū),交通不便,人力資源又比較缺乏,加上認識不是十分到位,使得毛竹林的立竹度不合理,多年生毛竹林分的年齡結構不合理,林內老竹樁、樹樁占據了很大的土地空間,老竹園除了采伐基本沒有管理,林間長有灌木叢和部分散生木,土壤板結,基本不施肥,土壤理化結構不合理,林內通風透光性差,病蟲害影響竹株,沒有及時清除。
1.2 竹筍管理方面
霍山縣毛竹生產過程中竹筍的管理嚴重不到位,既沒有做到合理挖筍增加收入,也沒有及時挖去退筍以減少養(yǎng)分的流失,對病蟲筍也沒有及時清理以改善竹林地的衛(wèi)生條件。
1.3 綜合利用方面
毛竹全身是寶,竹筍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很高,竹葉可以加工利用,竹枝可以做大掃帚,竹根可以作燃料,連筍葉也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但目前霍山縣毛竹以材用為主,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毛竹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綜合利用。
為使毛竹在霍山縣經濟中發(fā)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應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多措并舉,促使低產、低效竹林逐步改造成高產、高效竹林,應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入手。
2.1 改善立地條件
毛竹喜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的山谷地、山腰緩坡地,過于黏重、瘠薄的土壤及鹽堿土不適宜毛竹生長。對于那些低洼地的竹林,應該改善土壤的排水狀況,多挖、深挖幾條排水溝,使竹林在雨后能及時排去積水,以免竹子發(fā)達的地下鞭根遇積水而腐爛。對于那些長滿灌木雜草的竹林,應該先在夏季進行劈山,冬季進行削山墾復。
2.1.1 劈山。劈山又叫樵園,即將竹林內的雜草、灌木劈倒,使其散布于林地,腐爛,作肥料。劈山應在高溫多雨的夏季進行1~2次,因為夏初雜灌雜草還沒有木質化,既方便砍伐又容易腐爛,腐爛后又可以化作肥料,增加林地養(yǎng)分。2次劈山效果較好,可安排在5月和9月進行;如果勞力不足選擇一次性劈山,應該在7—8月進行??彻嗪?,最好進行一次淺翻,深度一般10~15 cm,以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結構,促進雜灌腐爛。通過劈山可使竹林提高產量20%~30%。
2.1.2 削山墾復。削山墾復是指對竹林進行深挖(20~30 cm),一般安排在出筍成竹大年的冬季進行,切忌在小年的冬季進行墾復,因為當年出筍小年就意味著來年是出筍大年,這樣雖然土面看不到竹筍,但是地下已經孕育了大量的竹筍,如果此時深翻墾復,必然會傷到竹筍。全面墾復適宜在20°以下的緩坡地進行,在坡度較大的竹林地進行墾復應沿著等高線實行帶狀削山墾復,在坡地超過35°的陡坡地,一般不宜進行削山墾復。
2.2 推廣竹筍留養(yǎng)技術
2.2.1 護養(yǎng)鞭筍。注意對鞭筍的養(yǎng)護,要做到禁止挖掘鞭筍。挖掘鞭筍斷鞭部位將會產生大量的傷流,損失該竹鞭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物質,直接妨礙新鞭的蔓延和更新,并在斷鞭處產生細弱叉鞭,降低來年的出筍數量和質量。鞭筍在地下生長呈波狀延伸,有時因土壤板結或遇障礙物常鉆出地面,這時應及時覆土加以保護。竹鞭在地下的蔓延生長和新老鞭的更新是通過鞭筍的生長來實現的。鞭筍的萌發(fā)多出現在鞭段中部,鞭段愈長、愈粗,壯芽愈多,發(fā)筍的機會也就愈多,成竹數量也就愈大。生產上一般需通過松土、施肥、培土等措施來促進鞭梢順利生長,減少浮鞭,避免斷鞭,使它形成粗壯的長鞭段。
2.2.2 合理留養(yǎng)冬筍。為了解決人們食用冬筍的需求,增加竹林經濟效益而又不對竹林生產帶來較大損害,對于那種淺鞭冬筍,或生長較快已露出地面的冬筍,可以組織有挖筍經驗的竹農在冬至以前有計劃地進行挖掘,采取點挖,且不要沿鞭尋筍,挖時盡量避免傷鞭損芽,挖后注意覆土填平,空堂地上的冬筍應注意保留,以為來年的留筍養(yǎng)竹和春筍豐產奠定基礎。
2.2.3 合理疏挖春筍。竹林在筍期由于大量出筍要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如遇不良氣候、病蟲害等原因,無論如何集約經營,也總是有部分竹筍不能發(fā)育成竹而中途敗退死亡,稱為退筍。毛竹林一般退筍比例在50%左右,有的可高達70%。疏筍就是人為地淘汰一部分筍,以保證留養(yǎng)的一定數量的竹筍能長成新竹和具有較高的成竹質量,不會對竹林的竹材生產帶來危害,而且又能將春筍出售以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疏筍要適時、適度、合理挖筍和留養(yǎng)。疏除對象應當是那些路邊筍、并筍、過密筍、小筍、歪筍和病蟲害筍等,保留那些生長健壯、分布合理的竹筍。疏筍次數宜勤不宜少,要經常疏,可2~3 d疏挖1次,最長也不要超過5 d,因為新筍生長非??欤瑫r間間隔稍長就會消耗掉一些寶貴的養(yǎng)分。疏筍的強度應以當年的氣候條件和竹林經營水平而定。風調雨順而又集約經營的林分,出筍數量多,疏除的也就多一些,通??烧莆赵?0%的強度范圍內。竹林在早期和盛期所出的筍生長健壯,在疏筍時要選這個時期所出的一定數量的筍留養(yǎng)成竹,末期的筍一般生長較弱,除了空堂地上的外,應全部疏去。用材毛竹林留養(yǎng)900~1 200支/hm。
2.2.4 護養(yǎng)小年筍?;羯娇h絕大多數的毛竹林都是大小年竹林,對于大小年竹林的經營,多數產竹區(qū)目前仍然沿用“大年養(yǎng)竹,小年挖筍”的傳統(tǒng)經營模式,將小年竹挖盡挖光。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實行小年留筍養(yǎng)竹可以提高竹林產量和效益。剛開始實行小年留筍養(yǎng)竹時,常常出筍數量少,成竹的質量也不高,竹壁薄,尖削度大,但只要加強竹林的土肥管理,堅持繼續(xù)留養(yǎng),小年竹會逐年增大,質量越來越好,數量也會逐漸增多。實行小年筍留養(yǎng),并加強對小年竹的肥水管理,多砍大年竹,不砍或是少砍小年竹,在大年實行較大強度的疏筍,人為地適當抑制大年優(yōu)勢,扶植小年竹,能逐步把大小年竹林改制為均年竹林(即花年竹林)。均年竹林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竹筍長成新竹,能夠促進竹林合理結構的形成,有利于竹林的經營管理,實現竹林的持續(xù)穩(wěn)產。
2.2.5 及時挖退筍。退筍應及時挖除,這樣可減少竹林的營養(yǎng)消耗,有利于留養(yǎng)竹筍的生長成竹,也不會因退筍過久而變質或腐爛,降低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減少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
竹筍在發(fā)生退筍的初期,形態(tài)就有別于正常的竹筍,顯現退敗的各種癥狀,其筍籜、頂部的肩毛開始枯萎,籜鞘上的茸毛開始下垂,遠看筍尖失去光澤,竹筍高生長極緩慢或已停止。退筍后期,籜葉干枯,早晨筍尖無水珠,籜毛枯萎,籜鞘沒有光澤而顏色發(fā)暗;籜松散,筍尖則飽滿,用手觸之有發(fā)硬的感覺。剝開筍籜,呈現青紫色或由節(jié)的兩邊開始出現黃色(正常的筍肉為白色)。退筍愈久,筍肉愈黃。退筍多發(fā)生在幼筍期,毛竹退筍發(fā)生在筍高20 cm以下的占到退筍數的70%以上,這個時期又可以稱為毛竹筍的“自然稀疏期”。隨著竹筍高度的遞增,退筍數量逐漸減少,到筍高50 cm以上時則很少發(fā)生退筍。毛竹退筍發(fā)生的時間在各地有所變化,霍山縣基本在4月中旬—5月上旬,各地竹農要在這個時期多抽點時間及時挖去退筍,加強管理。
2.3 改善林分年齡結構和立竹度
2.3.1 保持合理的立竹度。筍用竹林立竹度以2 100~2 700株/hm2為宜,材用林立竹度以2 700~3 600株/hm2為宜,經營好的可以達到4 500株/hm2。
2.3.2 調整年齡結構比例。立竹年齡結構一般為1度∶2度∶3度:4度=3∶3∶3∶1較佳,保留少量4度竹,主要用于填補竹林中的林窗。
2.3.3 形成立竹結構。立竹結構的形成是通過留筍成竹和合理采伐完成。
(1)留筍成竹。留筍成竹主要技術為:①保留適當的密度。一般較上一大年留養(yǎng)新竹數量增加30%,最大數量不超過975株/hm2。②留養(yǎng)時間。在發(fā)筍盛期留養(yǎng)。把做好的竹簽或標記物帶到竹林,在要留的筍旁邊插一根竹簽作標志,留足夠的數量后,其余的竹筍全部采收。③留養(yǎng)粗壯竹筍,分布要均勻,空地里要早留、多留。通過合理留養(yǎng),使毛竹林達到最佳的林分結構,不但提高單位面積的毛竹產量,同時也能提高毛竹林的抗雪壓能力。
(2)砍竹技術。①砍伐時間。砍竹宜在秋分以后至翌年春分前進行,此時氣溫較低,濕度較小,竹株新陳代謝減弱,竹液流動變慢并輸送到竹鞭貯存,在這個時期采伐毛竹,不但竹材性能好,而且不易蟲蛀和變質。嚴禁筍期伐竹。毛竹的采伐季節(jié)與毛竹的生長和材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應根據毛竹的生長活動規(guī)律來確定。春末夏初是出筍成竹的時期,毛竹新陳代謝活動旺盛,所制造和積累的養(yǎng)分正供給竹筍和新竹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此時伐竹會引起大量傷流,傷流含有豐富養(yǎng)分,容易發(fā)酵和誘發(fā)病蟲害,同時還會使鞭根腐爛,增加退筍和畸形竹,不利于竹林的生長和發(fā)展。因此不宜采伐。夏至以后竹株含水量高,此時采伐竹株,容易霉爛變質或被蟲蛀,所以不宜采伐。②砍伐要求。按合理立竹密度和齡級結構比例,砍除老竹和次竹、病蟲竹,注意保持立竹分布均勻。一般控制每度或每年砍伐的數量與當度或當年留養(yǎng)新竹的數量相當。
2.4 科學施肥
2.4.1 肥種。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方法,缺什么補什么,達到精準、高效、經濟的目的。
2.4.2 施肥方法。施肥方面有溝施、蔸施、穴施、撒施等。
(1)溝施法。在毛竹立竹竹蔸上坡,沿竹蔸30 cm左右開溝,溝深15~20 cm,溝寬10~15 cm,溝以半圓為最佳。將肥料施于溝中,并加土覆蓋?;蜓厮綆Х较蜷_溝,水平帶間距2~3 m,溝深20 cm,溝寬20 cm,將肥料施于溝中,用土覆蓋。
(2)蔸施法。將竹園內的伐蔸用鋼釬將節(jié)隔打通,將肥料直接施入蔸腔內。適合于蔸內施的肥料有碳酸氫銨、尿素、復合肥等。伐蔸施肥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節(jié)省勞力和費用。②肥料不會被雜草吸收,利用率高。③有利于爛蔸而又不傷竹鞭。
2.4.3 施肥時間。按4次進行施肥,2—3月施催筍肥,5—6月施發(fā)鞭肥和9—10月施筍芽分化肥,11—12月施孕筍肥。
2.4.4 大力推廣新的竹腔施肥技術。2013年霍山縣在毛竹科技示范園推廣竹腔施肥技術。該方法就是通過“注射”的方式將科學高效的配方液體竹肥注射進竹腔,利用毛竹發(fā)達的維管束將養(yǎng)分運送到整棵竹株,不但能充分吸收,而且簡便易行,省時、省力又省錢。具體做法是在毛竹的基部打一個小孔,將肥料注射進竹腔,再用黃泥等物質將小孔封口。
2.5 適時鉤梢防雪災
2.5.1 毛竹鉤梢概念。鉤梢就是用專用的鉤刀將當年新竹的竹梢鉤掉。毛竹鉤梢是防止雨雪冰凍災害的重要技術措施。
2.5.2 鉤稍好處。鉤梢不僅能有效防止風雪危害,減少風折竹、雪壓竹的發(fā)生,同時還可以改善竹林光照條件,去除毛竹的頂端優(yōu)勢,促進孕筍和竹林生長。鉤梢還可以使毛竹挺直,提高竹材質量。
2.5.3 鉤梢的時間。毛竹鉤梢一般在10月下旬—12月進行。
2.5.4 鉤梢強度。不超過竹冠總長的1/3,每株保留15~20盤竹枝。
2014年春節(jié)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雪造成全縣大范圍的毛竹翻蔸、斷干、撕裂,造成經濟損失達7 500元/hm2左右。但是在佛子嶺鎮(zhèn)、諸佛庵鎮(zhèn)毛竹科技示范園,因為進行了鉤梢,撕裂和斷干現象減少了很多(表1),證明鉤梢具有提高毛竹抗逆性的效果。
表1 2014年雪災后不同樣地毛竹受損情況
安徽省霍山縣地處毛竹天然分布的北緣,易遭受雨雪冰凍災害。近年來建立的毛竹科技示范園由于實施了竹腔施肥與鉤稍等現代毛竹經營管理技術,加強筍竹管理,有效地抵御了雨雪冰凍災害的襲擊,提高了毛竹質量,增加了竹林產量,對全縣的毛竹生產經營具有十分重要帶動和輻射作用。大力推廣新科技在毛竹產業(yè)中的應用,將使毛竹產業(yè)發(fā)展更上一個臺階。
[1]張志達.中國竹林培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5.
[2]鄧江權.毛竹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8(4):69-70.
[3]陶光陽.毛竹栽培技術[J].湖南林業(yè),2007(10):27.
[4]馬乃訓,王浩杰,張文燕.竹林培育實用技術[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
[5]何家祥,李國棟.霍山縣毛竹科技示范園區(qū)建設效果評價[J].安徽林業(yè)科技,2013(2):56-58.
(責任編輯 張楊林)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f Inefficient Bamboo and Production Status of Bamboo in Huoshan
針對安徽省霍山縣毛竹生產的現狀,結合當前進行的毛竹科技示范項目推廣的現代毛竹生產經營技術,提出了改造提升毛竹質量的措施,包括改善立地條件、推廣竹筍留養(yǎng)技術、合理采伐及科學施肥等方面。
毛竹;生產現狀;低效改造
LI Yong-hong(Yu’er Street Town Forestry Station of Huoshan County,Huoshan,Anhui 237200)
Aiming at the production status of bamboo in Huoshan of Anhui Province,combining with modern bamboo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which were promoted by bamboo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 current,th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mboo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ncluding improving site conditions,promoting left raising techniques of bamboo shoots,reasonable harvesting,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and others.
Production status;Bamboo;In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S795.7
A
2095-0896(2014)07-031-04
李永紅(1978-),女,安徽霍山人,林業(yè)工程師,從事林業(yè)生產工作。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