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新
歷史上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人物,東晉的陶侃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陶侃的成功,首先要歸功于他的母親。陶母湛氏對兒子的教育煞費苦心。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遇大雪寄居陶家。陶家貧窮無法招待貴客,陶侃一籌莫展。陶母毅然剪掉頭發(fā)換了錢,還揭開床鋪,把御寒的稻草取出喂范逵的馬。要知道,古代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截發(fā)留賓是一種相當(dāng)于毀身紓難的做法。陶母因此與孟母、歐陽母、岳母一起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
范逵被陶家母子感動,向廬江太守張夔推薦了陶侃,這是陶侃走上仕途的開始??墒?,陶侃出身寒微,社會地位很低,在東晉這樣一個講究門閥出身的朝代里,很難有出頭之日。一直以來,陶侃都只能擔(dān)任縣令等閑職,年近半百的陶侃并不氣餒。
為了避免意志消沉,陶侃的做法是,每天一早,他親自將一百塊磚頭運到室外,傍晚時分,又把磚頭一塊塊地搬回室內(nèi),每天都堅持這樣做。
這種舉動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又荒唐可笑,陶侃卻講出了一番道理:“大伙都在準(zhǔn)備恢復(fù)中原,可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太安逸了,恐怕今后難以擔(dān)當(dāng)大任,所以不斷提醒自己要上進(jìn)!”陶侃這種“生于憂患”的精神,讓大家深感佩服。
東晉名士好清談,陶侃卻是腳踏實地干事情的人。東晉名士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夸富斗奢,追求生活享受,陶侃卻大異常人,節(jié)儉吝嗇之極。
有一次,工人制造戰(zhàn)船,殘留了許多木屑和竹頭,通常都是掃掉了事,但陶侃下令造船工人把木屑和竹頭全部掃起來收好,搞得大家抱怨連連,心里嘀咕。
次年春天,連日大雪,融雪的時候地面濕滑難走。這時候,陶侃叫人把原先收藏的木屑拿出來鋪在路面上,行人走起路來果然方便了許多。幾十年后,桓溫為荊州刺史,伐樹造船時,缺少釘子,陶侃儲藏的竹頭又發(fā)揮了作用。
戰(zhàn)爭中如果有所繳獲,通常都是按照軍銜分賞,官階越高所得越多。陶侃卻與眾不同,沖鋒時身先士卒,一馬當(dāng)先,獲勝后則分毫不取,把自己的獎賞發(fā)放給普通士卒,所以他在軍隊中的威信很高。武將大多粗豪有余謀略不足,但陶侃無論做什么事,都先做好詳細(xì)長遠(yuǎn)的計劃。小到竹頭木屑,大到守城駐兵,陶侃行事細(xì)致、考慮縝密,后世稱贊他的小心謹(jǐn)慎,可與孔明媲美。
陶侃從軍四十余載,成為一代名將,官至荊州刺史,這是當(dāng)時東晉非常搶手的職位。草根出身的陶侃成功逆襲,沖破壁壘森嚴(yán)的門閥政治,他的奮斗故事帶給后人啟迪。
鏈接
陶侃惜光陰
陶侃生性聰慧敏捷,做人謹(jǐn)慎,為官勤懇。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他都去檢查管理,沒有遺漏,不曾有片刻清閑。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于普通人則更應(yīng)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么能夠游樂縱酒?活著的時候?qū)θ藳]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佚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