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橄欖油、意大利的巧克力、法國的紅酒、阿拉斯加帝王蟹、智利的車厘子、泰國的榴蓮干……過去,進出口食品近乎于“奢侈品”,在消費者眼中是“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象征,一般市民吃不起。而如今,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和各大新超市的大量涌現(xiàn),進口食品幾乎成了隨處可見的“日常小貨”。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進出口食品廣闊市場的形成,昔日里進口食品這只“王謝堂前燕”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和進口食品一樣,出口食品過去在市民心中也是歸于“高端大氣上檔次”一類的,但現(xiàn)在這一觀念也被顛覆,成了洋味十足的實惠貨。
為何消費者會青睞進出口食品呢?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安全”是主因,而“實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一家大型超市選購了4瓶澳大利亞牛奶的羅小姐表示,她非常喜歡進口食品?!鞍拇罄麃喌呐D虘撌鞘澜缟献詈玫?,安全放心!而且1盒不到10元,也不貴,國產的牛奶真不太敢喝!”她覺得,現(xiàn)在很多人都傾向進口食品,主要還是因為對國內食品的安全擔憂,而不是“崇洋媚外”。
“我買罐頭會網(wǎng)購出口的,國外標準比國內高,更安全?!痹阢y行上班的李女士說,她們銀行很多同事都會去網(wǎng)上買出口小食品?!俺隹谑称繁冗M口食品便宜,而且標準不比進口食品低,更劃算?!?/p>
由于進出口食品備受消費者歡迎,也讓很多商家鉆了空子。據(jù)調查了解,購買進出口食品,要小心兩大陷阱。
第一,小心“山寨”洋貨。“掛洋牌賣國貨”似乎成了很多中國商家的生財之道,一些在國內生產的食品也混入進口貨架,標上“洋文”,讓消費者乍一看還以為是進口貨。例如標著日文的“不二家”棒棒糖,仔細檢查原來產地在杭州。其包裝上寫著“日本國株式會社不二家提供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和全套技術設備”。而據(jù)我國的相關規(guī)定,判斷食品是否為進口,主要看原產地,原產地是外國的,就可以稱之為進口食品。如果是在國內分裝經(jīng)銷的,標簽上也應該有所體現(xiàn)。
第二,小心洋食品重新貼牌延長保質期。由于進口食品需要重新貼中文標牌,一般都是覆蓋在原標簽上,因此消費者看不到原來的標簽,一些不良商家會在重新貼牌時,延長“保質期”,消費者需格外留意。而從網(wǎng)店購買出口食品更容易出問題。不少網(wǎng)友都在網(wǎng)上曬了自己被坑的經(jīng)歷,最多的是:網(wǎng)店上很多關于出口食品的精美包裝圖案,等一到貨才發(fā)現(xiàn)包裝上什么文字都沒有,完全判斷不出是不是出口食品。
本刊說兩句:洋食品,如今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高高在上了,已經(jīng)漸漸地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但是否真的夠“洋”,卻成了人們最容易忽略的。我們常常會被“山寨”洋貨所蒙蔽,也有過貼牌洋貨的困惑。看來要想享受到真正洋食品,真不是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