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艷
(四川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翻譯對等”一直是翻譯領域核心而又充滿爭議的概念。德國翻譯學家 Werner Koller在他的論著中講到,翻譯對等的實現(xiàn)是通過源語和目標語詞匯之間外延意義對等、內涵意義對等、語境意義對等、語用意義對等和形式對等來實現(xiàn)的。[1]可見,詞匯的意義單位被擴展了。這種觀點與語料庫語言學家Sinclair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交際過程中的意義單位不是單個的詞,而是大于單詞的、具有短語性質的詞語序列,此即擴展意義單位。擴展意義單位由5個要素構成:節(jié)點詞、詞語搭配、類聯(lián)接、語義趨向和語義韻。”[2]兩者都說明了擴展意義的詞匯不是獨立的,而是連續(xù)的意義,對于翻譯和交際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語料庫的方法,從擴展意義單位的視角下研究詞匯對等,能為翻譯對等的實現(xiàn)和概念清晰化提供幫助。
學生英語寫作中往往把“我想”“我考慮”“我認為”翻譯為“I think”,很少用到“consider”。那么,它們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對應程度?本文選擇研究“consider”“think”和其在漢語中的典型詞匯對應關系,理清這一問題的同時,研究翻譯對等的實現(xiàn)條件。
國外學者如Sardinha、Tognini-Bonelli、Xiao &McEnery、Williams已開始了基于可比語料庫考察翻譯對等形式構成要素的研究,認為在形式上,翻譯對等詞有差異。[3]國內,衛(wèi)乃興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對應意義單位研究”碩果累累,研究了擴展意義單位5要素的方方面面,突破了傳統(tǒng)的以語法為出發(fā)點判斷語義對應的藩籬,為翻譯對等的研究開拓了視野。本文從學生習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此為切入點,希望為翻譯對等的研究貢獻綿薄之力。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問題:1)“consider”“think”各自與“認為”“考慮”的對應關系如何?2)源語和目標語中詞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可稱為翻譯對等?
本研究使用Babel平行語料庫(The Babel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CLOB corpus 和TORCH 2009進行對比研究。它們在文本的時間、題材、容量等方面較接近。其中,平行語料庫在句子層面對齊,用于確立“consider”和“think”典型的翻譯對等詞和驗證其對應關系。本文所用語料庫均是許家金博士提供的CQPweb在線語料庫。
首先,翻譯對等選擇。Babel平行語料庫中檢索“consider”和“think”各自對應的翻譯詞匯,選擇頻數(shù)最大的兩個作為可比語料庫中檢索對象。
其次,數(shù)據(jù)提取。在CLOB corpus和TORCH 2009中分別提取對應詞匯的索引行,考察各自類聯(lián)接、語義趨向和語義韻。
最后,對比分析。主要包括:“consider”與“認為”“考慮”的對應程度,“think”與“認為”“考慮”的對應程度,以及對應程度最高時的條件和特征。
在Babel平行語料庫中檢索“consider/considers/considered/considering”,共發(fā)現(xiàn)9項翻譯對應詞項:“認為”(16次),“考慮”(13次),“想想/想過/思考”(7次),“視為/看作”(5次),“注意”(1次),“設想”(1次),“從某角度來看”(1次),“想要”(1次)。由此,確定“consider”與“認為/考慮”為典型翻譯對應詞項。
以 同 樣 的 方 式 檢 索 think/thinks/thought/thinking,發(fā)現(xiàn)許多翻譯對應項:思考的動作或行為(90次,包括“想一想”“想”“思考”“想到”“想起”“回想”),“認為”(69次),“(原)以為”(10次),“思維”(8次),“考慮”(6次),“覺得”(5次),“想要”(4次),“琢磨”(2次),“打算”(2次)等。由此,確定“think”與“想(思考的動作或行為)/認為”為典型翻譯對應詞項。
擴展意義單位的5要素中,類聯(lián)接、詞語搭配、語義趨向和語義韻是決定對應程度高低和翻譯對等的核心要素。假設這4要素各占25%,下面的研究用量化的手段來判斷詞匯間的對應程度。
動詞“CONSIDER”有多種類聯(lián)接,主要包括(按占索引行總數(shù)的百分比從高到低排列):1)“CONSIDER”+NP;與“CONSIDER”共現(xiàn)的NP主要表示中性語義,涉及社會保障、公共事務等人們所關注的、待解決的或不確定的事物,如medical reports,insurance,compensation,service,dignity;2)“CONSIDER”+S(分句);由“how,if,whether,that,what,who”引導的分句多表示未知的、尚未確定的中性語義,如“consider how the charging system can incentives customers to drain less rain water”;3)CONSIDER + PPH/NP + ADJ/NP; 與CONSIDER共現(xiàn)的形容詞為表示重要、合適、需要等的積極 語義,如 important,necessary,normal,appropriate;4)CONSIDER+VVG;與CONSIDER共現(xiàn)的動詞主要表示中性語義;5)(VM)+BE+CONSIDERED+NP/ADJ/as+NP.與CONSIDER共現(xiàn)的NP或ADJ具有積極的語義趨向,表示贊成和肯定的語義韻,如:success,classic study,adequate,advisable,attractive,essential,indispensable。
動詞“認為”的類聯(lián)接主要有:“認為”+陳述句分句。分句表示主語的觀點、主張,既有肯定態(tài)度也有否定態(tài)度的語義韻,主要取決于動詞“認為”前的修飾副詞,構筑肯定態(tài)度的副詞有:一直、一致、堅定地、肯定地、仍然、仍堅持、普遍,等;構筑否定態(tài)度的副詞有:一廂情愿地、傳統(tǒng)地、想當然地、捕風捉影地、錯誤地等。而動詞CONSIDER之前更多的使用情態(tài)動詞如“must,should,will,would,might”等,語氣委婉,緩和表達態(tài)度的語氣。
“考慮”的類聯(lián)接主要有:1)“考慮”+NP。與其共現(xiàn)的名詞主要有:建議、需要、情況、方面、手段、效益、戰(zhàn)略、原因、影響、要求、因素、后果、發(fā)展、情形、問題、實力等。主要有兩類語義范疇:表事實類的名詞,如因素、后果、影響,都表示問題或壞的可能性的消極語義韻;表條件類的名詞,如情況、方面、情形,形成中性語義趨向。2)“考慮”+分句。主要形成“考慮”+“如何”分句和“考慮”+“是否”分句,僅占到1.6%,表示中性語義。另外,“考慮”作為動詞,常有表示積極語義的副詞如充分、全面、綜合等修飾,也常有類似情態(tài)動詞的詞如“應當”“必須”“需要”修飾。
由此得知,CONSIDER與“認為”“考慮”在類聯(lián)接方面既有交叉也有不同。類聯(lián)接CONSIDER+NP和“考慮”+NP相似,都具有中性語義的趨向,但語義韻不盡相同,而且“考慮”有表示不好的可能性的消極語義韻,具有25%的對應程度。CONSIDER+分句和“考慮”+分句類聯(lián)接相同,共現(xiàn)搭配重疊,語義趨向和語義韻相同,具有100%對應關系,可以看作翻譯對等型式。CONSIDER+分句與“認為”+分句有共同的類聯(lián)接,但是語義趨向和語義韻差異大,前者表示未知的意義中性語義趨向,無明顯的肯定或贊成態(tài)度,而后者則表示主語的強烈觀點,有肯定或否定的語義趨向,具有25%對應程度。
動詞THINK主要的類聯(lián)接有(按占索引行總數(shù)的百分比從高到低排列):1)THINK+S(that引導的陳述句)。這類約占索引行總數(shù)的80%,主語約85%為第一人稱,“that”從句表示自我強烈的觀點和主觀態(tài)度,具有中性語義趨向,從句中多含有“should,would,might”或“probably”等表示“可能”的情態(tài)詞。2)THINK+about+NP/VVG/S。與THINK共現(xiàn)的NP具有中性語義,如:choice,change,situation,anything,something等;3)THINK+of+NP。與THINK共現(xiàn)的NP具有中性語義,如“way,explanation,example”等,表示一種可能的方式或建議,具有積極語義趨向,表現(xiàn)出明顯的贊成語義韻。4)THINK+of+PPH+as+NP。如“think of her as my secret crush”和“think of himself as business philosopher”,與其共現(xiàn)的NP為中性語義。5)THINK+it+ADJ。與THINK共現(xiàn)的形容詞多為表示建議、肯定的積極語義韻,如“necessary,possible,wiser”等。
表示思考行為或動作的“想”主要類聯(lián)接有(按占索引行總數(shù)的百分比從高到低排列):1)“想”+V+NP;這一類中與“想”共現(xiàn)的動詞和名詞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涵蓋廣泛,如“去讀書、吃飯、聽嘮叨、學語言”等,都表示中性語義趨向,無明顯表示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的語義韻。2)“想”+陳述句分句。分句多表示肯定意味的判斷,如“他想”“時間會證明一切的”。3)想(過)+NP。與“想”共現(xiàn)的名詞表示中性語義,如“辦法”“結婚”等。
由此可見,THINK與“想”“認為”在類聯(lián)接和語義韻方面有交集。THINK+S與“認為”+S類聯(lián)接相同,共現(xiàn)搭配雖不同,但都表示強烈的主觀立場和觀點,表示肯定態(tài)度或否定態(tài)度的語義韻,具有75%的對應程度。THINK+S與“想”+分句類聯(lián)接相同,共現(xiàn)搭配無重疊,語義趨向相同,語義韻有交叉但不盡相同,具有50%的對應程度。THINK相比較“想”而言,積極語義趨向更明顯,贊成、肯定態(tài)度語義韻更顯明,而“想”多呈現(xiàn)中性語義,態(tài)度不明顯。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翻譯對等往往沒有絕對的對等,只有相對的對等或對應程度的高低。學生們通常簡單地把英漢詞匯對應起來,如“我想”=“I think”等等,顯然是不盡可取的。要確定對應程度高的翻譯對等詞匯,就要從擴展意義單位的各個方面入手,看詞匯間的類聯(lián)接是否相似,語義趨向和語義韻是否趨于一致。如果英漢詞匯的類聯(lián)接完全相同,而且語義趨向和語義韻一致,那英漢詞匯就是高度的對應關系,可以看作完全翻譯對等;如果語義趨向和語義韻一致,但類聯(lián)接不同(英漢分屬不同語系,這種情況經常存在),也就是說詞匯的外延意義、內涵意義、語境意義、語用義都趨于一致,那么英漢詞匯也存在較高程度的對應關系,可以看作翻譯對等詞匯;如果語義趨向和語義韻都不同,類聯(lián)接也不同,那么不能看作翻譯對等詞匯,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去定奪可否選用。語義趨向和語義韻是5要素中決定對應程度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判斷是否是翻譯對等詞匯的最重要要素。
[1] WERNER K.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Theory[C]//Andrew Chesterman.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99-104.
[2] 衛(wèi)乃興.詞語學要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307.
[3] 陸 軍.擴展意義單位模型下的英漢翻譯對等型式構成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44(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