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王小丹,楊金霞,康慧,柳富田,秦雅飛,孟利山
(1.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天津 300170;2.天津市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天津 300191)
唐山市海岸線位于灤河三角洲的前沿,全新世時期在灤河的擺動和海洋動力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現代海岸線的位置。1956年之前,唐山市岸灘完全處于自然演變狀態(tài);1956-1969年,岸線呈不斷淤漲的狀態(tài),人工建造鹽田開始出現(韓曉慶,2008);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河流上游興建水庫等水利工程,影響了現代灤河三角洲的演變,人類活動從這一時期開始影響唐山市海岸;1974年沿海開始興建海擋工程,1975年建成,岸線趨于穩(wěn)定(馮金良 等,1997)。灤河上游1979-1984年修建潘家口水庫和大黑汀水庫;1998年修建桃林口水庫(唐山市水利志編纂委員會,2011),灤河流域近90%的匯水面積被人為控制,對現代灤河三角洲演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黎剛等,2010)。
20世紀80年代以來,沿海地區(qū)修建了大量的養(yǎng)殖池,海岸線逐漸向海推進,岸線長度不斷變化;2003年,“曹妃甸工程”啟動,隨著填海造陸等重大工程的實施,人類活動加劇了海岸線的變化。
人類活動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海岸線的變化,部分地區(qū)十分劇烈(朱高儒等,2012),甚至超過了歷史時期(宮立新等,2008)。由于遙感技術具有宏觀、實時、快速等特點,在國內外大量應用于不同尺度的海岸線變化研究中(Kumaretal,2010;趙玉靈,2010;徐進勇等,2013;姜義等,2003;李學杰等,2007)。海岸變化對環(huán)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北部利用ETM數據研究發(fā)現,海岸近50年來由于大范圍的開發(fā),瀉湖和海岸沙丘轉化為農田、養(yǎng)殖池(El Bannaetal,2009),遼寧省利用五期遙感數據監(jiān)測發(fā)現大量島嶼失去其獨立性并與大陸相連(王偉偉等,2010),在珠江伶仃灣利用TM數據研究發(fā)現海岸線變遷造成淺灘面積減少,深水通道淤積(Chenetal,2005)。前人在河北省及渤海灣范圍內開展過區(qū)域上海岸線變化研究(韓曉慶,2008;侯志勇,2013),但對唐山市海岸線變化均缺少詳細的描述。
曹妃甸工程已經納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建設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大港、新型工業(yè)化基地和濱海生態(tài)城市。唐山沿海在高強度的開發(fā)形勢下,將面對引發(fā)的地質環(huán)境問題(尹延鴻,2007),可能對經濟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本文利用遙感技術研究33年間海岸線變化特征,通過系列監(jiān)測研究岸線變化的驅動因素,分析海岸線變化下環(huán)境影響效應,并對唐山市海岸線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研究結果對合理開發(fā)唐山海岸帶資源,促進沿海經濟建設和地質環(huán)境保護和諧發(fā)展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唐山市位于渤海灣西北岸,轄區(qū)岸線西起與天津接壤的澗河村,東至與秦皇島市接壤的灤河口。沿海為灤河和海洋相互作用形成的河流和海岸地貌類型,西部為處在侵蝕破壞階段的廢棄三角洲,在三角洲廢棄之后,近岸地帶形成了沙壩—瀉湖體系(大港油田地質研究所等,1985);現代灤河三角洲位于其東部,呈現蘑菇頭狀突入海中(劉寶銀等,1990),在1979年前為處在堆積前發(fā)育階段,1984年之后,灤河三角洲也逐步進入廢棄的演化階段(黎剛等,2010)。
海岸位于淤泥質海岸向沙質海岸的過渡地帶,物質組成自西向東顆粒逐漸變粗。海岸類型按照灘涂物質成分來分,可以分為淤泥質岸線、沙泥質岸線、泥沙質岸線和沙質岸線四種類型;按形成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岸段、人工岸段兩種類型;按岸線的形態(tài)又可以分為海灘岸線、河口岸線、堤壩岸線和港口岸線。
唐山沿海分布有灤河、灤河岔、大清河、陡河、新陡河、沙河、雙龍河、青龍河、溯河、清河等河流;唐山港(京唐港和曹妃甸港)、鹽場(南堡鹽場和大清河鹽場)、大面積的養(yǎng)殖池以及淺水灣旅游區(qū)也位于區(qū)內,它們同曹妃甸工業(yè)區(qū)、曹妃甸國際生態(tài)城和冀東油田等構筑起唐山市的現代岸線,并影響著海岸線的變化(圖1)。
采用時序分析法即收集多時相的遙感數據對唐山地區(qū)不同歷史階段的海岸線進行信息提取及解譯,對遙感圖像上真實記載和保留下的海岸線的歷史痕跡進行分析,從而快速、準確地測定出海岸線的變化情況。
選用美國Landsat系列的MSS、TM、ETM數據和我國環(huán)境減災衛(wèi)星數據(表1),以1∶5萬地形圖對所有遙感數據進行幾何精校正,經過信息增強處理后,以人機交互的方式解譯出各個時期的海岸線。
圖1 唐山市海岸線類型圖
表1 唐山市海岸線變化研究選用的遙感數據
基準岸線的界定是海岸線變遷遙感監(jiān)測的一個基本標尺,因此在開展研究前,根據唐山市海岸線的特征,首先確定了本次研究采用的海岸線的界定原則。
2.2.1 自然岸線
(1) 海灘岸線以平均大潮高潮線為準(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0)。島嶼(沙壩) 與陸地之間由于修建養(yǎng)殖池使兩者相連,且平均大潮時潮水不能阻斷,研究以海島(沙壩) 向海邊界作為海岸線。
(2) 河口岸線向陸邊界參照河口的地貌特征、幾何形態(tài)和地物特征確定(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2005;天津市人民政府,2005):①河道突然變寬處;②臨入??谔帲瑑蓷l河流并成一條河流入海,取兩條河流的交集處;③河口區(qū)的道路、海檔、橋梁、防潮閘等易于識別的穩(wěn)定構筑物。
2.2.2 人工岸線
(1) 人工河口岸線位置劃定方法同自然河口岸線。由于修建養(yǎng)殖池使河流入海口位置向海推進的,考慮其位置變化是受人工因素的影響,為方便對比,研究仍以1979年劃定的河口向海邊界位置為現在河口岸線向海邊界;當河口岸線邊界位置發(fā)生變化,其向陸邊界已經位于1979年河口向海邊界以外的,這種情況視為原河口岸線消失。
(2) 堤壩岸線,若建立在灘涂上的鹽田、養(yǎng)殖池與陸相連,向海一側的沙泥堤,可以將平均大潮阻擋在堤壩外,以其向海邊界作為海岸線。
(3) 港口,以港池外緣線為海岸線,順岸式碼頭以碼頭前沿線為海岸線,引橋式碼頭、棧橋式碼頭、躉船式碼頭(浮碼頭)、船塢或小漁港及向海內新建港口,以與陸域相連的根部做為海岸線。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岸段,由于其外部港區(qū)與內部港區(qū)相連面積小,研究以與陸域相連的內部港區(qū)外沿作為岸線。
唐山市海岸線長度呈增長趨勢,5期圖像的海岸線解譯結果對比可以看出,1979-2012年唐山市海岸線長度增加了81.8km,其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表2、表3、圖2):
(1) 1979-1991年為岸線迅速增長期,人工堤壩岸線迅速增長。在這一階段,岸線長度增加了59.8km,海灘岸線消失,港口岸線出現,河口岸線小幅度增長。
(2) 1991-2000年為岸線相對穩(wěn)定期,不同類型岸線長度變化幅度均較小。在這一階段,岸線長度僅增加了6.8km,河口岸線減少,人工堤壩和港口岸線增加。
(3) 2000-2012年為岸線變化劇烈期,港口岸線迅速增加,海灘岸線和人工堤壩岸線先增長后縮短,出現了波動。在這一階段海灘岸線再次出現,岸線長度共增加了15.2km。
表2 唐山市海岸線長度變化解譯結果(km)
區(qū)域上研究顯示,唐山市海岸線分別在不同時期呈增長的趨勢(韓曉慶,2008);(朱高儒等,2012),同本次研究岸線變化總體一致。
人工岸線的變化強度明顯大于自然岸線,以港口岸線變化最為劇烈。自然岸線中,海灘岸線長度縮短,河口岸線長度增加;人工岸線中,河口岸線長度縮短,港口岸線和堤壩岸線長度增加。
海灘岸線的長度波動幅度較大,1979年長度為13.8km,其1991年消失后于2009年重新出現,長度變化至25.8km,到2012年又縮短至12.1km,33年間共減少了1.7km。
表3 不同類型岸線長度變化解譯結果(km)
圖2 1979-2012年海岸線變化遙感解譯圖
自然河口岸線處于小幅度波動的變化狀態(tài),33年間僅增加了1.8km;人工河口岸線,在1991年之前呈增長趨勢,之后開始縮短,33年間共減少了15.4km。整體上,河口岸線(含自然和人工河口岸線) 33年間共減少了13.6km。河口數量從10個減少到5個,區(qū)內保持自然河口狀態(tài)從3個減少至2個,目前僅灤河和灤河岔兩個河口部分保留自然岸線的狀態(tài)(表4)。
表4 區(qū)內各河口岸線長度變化表(km)
堤壩岸線在2000年增長至最長,達到了224km,之后岸線長度開始減少,到2012年岸線長度為171.6km,與1979年相比岸線其長度共增加了15.8km。
港口岸線長度在1979年開始逐年增加,尤其至2000年以后,岸線長度增加迅速,共增加了81.3km,其增加量占到唐山市海岸線長度總增加量的99.4%。
隨著不同類型岸線長度的變化,各種類岸線占唐山市海岸線的比重也在不斷改變。研究顯示,河口岸線呈逐漸下降的趨勢,港口岸線則逐年增加。與1976年相比,海灘岸線、河口岸線和堤壩岸線的比重分別下降了2.6%、9.2%和17.2%,港口岸線的長度已經占到了全區(qū)的29.0%(圖3)。
圖3 1979-2012年不同類型岸線長度百分比變化圖
區(qū)內岸線以大致平行于海岸線方向向海推進,僅京唐港岸段的部分岸線出現了向陸地后退的現象。各個時期岸線推進的距離不一,其變化強度同岸線三個階段變化特征表現一致(表5)。解譯結果顯示,港口岸段變化最為活躍,33年間,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岸段推進距離最遠達到了11.1km;京唐港港區(qū)向陸地后退最遠距離達到了1.1km(圖4)。
表5 唐山市海岸線向海推進距離(km)
前人研究顯示,1993-2001年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岸段推進約1.3km(侯志勇等,2013),與本次研究1991-2000年推進距離為1.4km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由于岸線劃分標準不同,2000年以后的研究結果同前人相比產生了偏差。
研究發(fā)現,2009年以后區(qū)內出現了新形成的岸線,即淺水灣岸段,此段岸線為離岸沙壩(打網崗) 與陸地相連所形成(圖4)。
唐山市海岸線變化對應了沿海經濟開發(fā)的三個不同時期,三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不同特點,人類活動的強度變化是引起海岸線變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1) 1979-1991年是進入改革開放,海洋工業(yè)和海水養(yǎng)殖業(yè)起步、迅速發(fā)展的階段。
1979年的岸線狀態(tài)是:澗河口—大清河岸段為鹽田堤壩類型的海岸線;大清河—灤河岔岸段是以人工防潮堤壩作為岸線,岸線向海方向分布有離岸的砂壩(島);灤河岔至灤河口是海灘岸線。這個時期沒有養(yǎng)殖池岸線和港口岸線存在,溯河河口也還保持自然河口岸線狀態(tài),海岸線比較平直。
圖4 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左)、淺水灣—京唐港(右) 岸段不同時期遙感影像圖
1989年由于京唐港動工建設,港口岸線出現,到了1991(1993)年,沙灘岸線被向海側養(yǎng)殖池堤壩岸線取代而消失,隨著岸線逐漸向海推進,海岸線的曲折度也大大增加,引起海岸線長度增加。這個時期,由于灤河口外圍修建養(yǎng)殖池,導致河口附近汊道逐漸淤死,使陸地與潮灘相連形成陸地,受其影響灤河入??诓粩嘞蚝Q由?,是灤河河口岸線長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2) 1991-2000年是港口發(fā)展起步,海洋工業(yè)和海水養(yǎng)殖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的階段。這時期鹽田和養(yǎng)殖池向海擴展速度放緩,京唐港向陸方向開挖的航道建設增加了海岸線的曲折度,是堤壩岸線和港口岸線增長的主要原因。
(3) 2001-2012年是曹妃甸區(qū)、唐山港等重大工程建設發(fā)展的階段,由于鹽田不再擴展,養(yǎng)殖池推進速度開始放緩,工程建設成為岸線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
2001-2009年,岸線變化主要有兩個原因:1)京唐港的大規(guī)模擴建引起港口岸線增加,由于將淺水灣這一離岸的沙島與陸地相連,使得自然岸線再次出現;2) 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填海造陸工程,將雙龍河口—青龍河口岸段的岸線大幅度向海推進,岸線曲折度增加引起港口岸線迅速增加。受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和京唐港建設的影響,原位置的堤壩岸線被改造為港口岸線,導致堤壩岸線減少。
2009-2012年,岸線變化主要有三個原因:1)淺水灣北側自然岸線被改造修建為人工岸線,導致人工岸線增加,海灘岸線縮短;2) 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和京唐港大規(guī)模建設和擴張,使港口岸線繼續(xù)增長,受其影響原位置人工堤壩岸線減少;3) 受沿海工程建設的影響,河口入海處修建了橋梁道路等穩(wěn)定構筑物,使得部分河口岸線長度縮短或消失,導致河口岸線減少。
唐山市海岸線不斷向海推進,引起海岸帶自然地貌特征變化,在養(yǎng)殖池建設、港口建設和填海造陸等工程的影響下,海洋水動力平衡條件發(fā)生改變,現代灤河三角洲的自然演變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干預。
(1) 唐山市海岸帶自然狀態(tài)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河口數量下降,自然河口岸線正逐漸被改造為人工岸線,而1979年前原始的海灘岸線已經消失,目前僅存的海灘岸線為2009年之后陸地與海中離岸沙壩相連形成,唐山市自然岸線處在減少和消失的狀態(tài)中;1979年前,近海沿岸形成的曹妃甸、腰坨、哈坨、西坑坨、東坑坨、月坨、石臼坨、打網崗等離岸沙島(壩),由于岸線推進并與沙島(壩) 相連,目前僅西坑坨、東坑坨、月坨、石臼坨基本保持自然的狀態(tài),灤河三角洲的沙壩—瀉湖地貌體系已經被破壞。
(2) 填海造陸工程阻斷了潮流通道,改變了海洋水動力條件,破壞了周邊海域的沖淤平衡狀態(tài),造成了曹妃甸港池淤積。曹妃甸島向陸潮灘自1983-1996年之間侵蝕速率為3.2cm/a(王艷等,1999),但由于曹妃甸通島公路阻斷了近東西向的潮流系統(tǒng),破壞了海洋水動力條件,2004-2006年老龍溝有明顯的淤積趨勢,厚度在0.61~4.8m之間(尹延鴻等,2011),雖然2006-2008年老龍溝有加深的趨勢(受人工抽沙的影響) (尹聰 等,2012),但2009-2011年老龍溝再次有淤積的趨勢(尹延鴻等,2012)。
(3) 受海岸線向海推進的影響,潮間帶面積急劇減少,其沉積環(huán)境也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發(fā)生了改變。研究發(fā)現,1981-2008年的27年間,在養(yǎng)殖池、鹽場和填海工程占據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澗河—大清河鹽場岸段潮間帶面積減少了277km2,消失面積達到了1981年潮間帶面積的53.1%。其中,2003-2007年間(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建設期間),填海工程建設吞噬了大面積的潮灘,潮間帶面積減少了56.3km2。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國際生態(tài)城岸段,受填海造陸建設及海區(qū)抽砂活動雙重作用影響,潮間帶初始沉積環(huán)境遭到破壞,在現階段人類活動的干預下,沉積環(huán)境仍處在動態(tài)的變化中。
(4) 現代灤河三角洲進入了廢棄的演化階段,由于其向海一側修建了養(yǎng)殖池,引起河口附近汊道發(fā)生淤積,致使陸地與潮灘逐漸相連,范圍不斷增加,影響了現在灤河三角洲的自然發(fā)育演變;而養(yǎng)殖池外圍較為穩(wěn)固的堤壩,使現代灤河三角洲趨于逐漸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圖5)。
根據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規(guī)劃等綜合分析,在沿海經濟開發(fā)建設的影響下,至2020年海岸線長度將呈增長的趨勢,河口岸線比重逐漸下降,港口岸線則逐年增加。
(1) 受養(yǎng)殖活動的影響,自然河口岸線長度將逐漸減少;大清河鹽場段由于養(yǎng)殖池向海推進并與離岸沙島相連,將以沙島岸線作為新的海岸線,引起海灘岸線長度增加。
(2) 鹽場和養(yǎng)殖池堤壩岸線將保持穩(wěn)定或緩慢向海推進;曹妃甸國際生態(tài)城岸段和曹妃甸工業(yè)區(qū)岸段將逐漸趨于穩(wěn)定。
(3) 京唐港岸段隨著港口的發(fā)展,岸線長度將繼續(xù)增加;隨著唐山市豐南港的規(guī)劃建設,澗河—沙河口岸段港口岸線將大幅度增長,受其影響此岸段人工堤壩岸線長度將縮短。
(1) 灤河三角洲沙壩—瀉湖地貌體系已經遭受到破壞,建議重視自然體系岸線的保護。政府部門應加大海域養(yǎng)殖業(yè)的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可以通過在沙壩(島) 周邊設立禁區(qū),維持沙壩(島) 的獨立性,預防養(yǎng)殖業(yè)的過度擴張再度破壞自然地貌體系特征;加強指導旅游業(yè)合理開發(fā),防止過度人工開發(fā)破壞沙壩(島) 自然資源(岸線、灘涂和濕地等)。
(2) 加強地面沉降、海岸邊坡穩(wěn)定的監(jiān)測和預警,重視沿海工業(yè)區(qū)、港口等規(guī)劃建設中地質安全的防護。在海岸堤防高程設計和建設中應充分考慮地面沉降因素,可以通過限制工業(yè)區(qū)地下水資源開采,合理規(guī)劃工程布局等具體措施減輕地面沉降等對工業(yè)區(qū)的負面影響。
(3) 曹妃甸工業(yè)區(qū)通島公路阻斷了潮流的通道,盡快打通老龍溝潮流通道,將對恢復海洋水動力循環(huán)條件,緩解港池和潮溝的淤積有積極作用。
(1) 33年以來,唐山市海岸線長度共增加了81.8km,自然岸線長度基本保持不變,人工岸線大幅度增加。其中,港口岸線變化強度最大。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唐山沿海河口數量在逐漸減少,自然河口岸線縮短,原始的沙灘岸線已經消失;隨著海岸線向海推進,潮間帶寬度逐漸減少。
(2) 人類活動是唐山市海岸線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1979-1991年,由于養(yǎng)殖池建設影響,原始沙灘岸線消失,灤河河口岸線增加,在養(yǎng)殖池和鹽場向海推進的共同作用下,岸線曲折度增加,引起岸線長度增加;1991-2000年,鹽田、養(yǎng)殖池向海推進以及京唐港航道開挖建設增加了海岸線的曲折度,引起海岸線長度增長;2000-2012年,曹妃甸區(qū)、唐山港的開發(fā)建設成為岸線變化主驅動因素,沿海大規(guī)模工程建設引起港口岸線大幅增長,河口岸線縮短,京唐港擴張使淺水灣與陸地相連,導致自然岸線再次出現。
(3) 受唐山市海岸線變遷影響,灤河三角洲的沙壩—瀉湖地貌體系遭受破壞;曹妃甸填海工程破壞了海洋水動力平衡條件,引起了老龍溝淤積,對港口發(fā)展產生了負影響。雖然現代灤河三角洲的自然演變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干預,但外圍養(yǎng)殖池較為穩(wěn)固的堤壩對維持現代灤河三角洲的穩(wěn)定起了積極作用。
(4) 預測至2020年,唐山市海岸線長度將繼續(xù)增加,河口岸線比重逐漸下降,港口岸線逐年增加。建議在規(guī)劃建設中,加強對自然狀態(tài)岸線及沙壩(島) 的保護;盡快打通納潮通道,恢復海洋水動力條件;注意地面沉降、海岸邊坡穩(wěn)定等環(huán)境地質問題的影響,促進海岸帶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協(xié)調發(fā)展。
Jabaloy-Sánchez A, José Lobo F, Azor A, et al, 2010. Human-driven coastline changes in the Adra River deltaic system,southeast Spain.Geomorphology,119:9-22.
El Banna M M,Frihy O E,2009.Human-induced changes in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northeastern coast of the Nile delta, Egypt. Geomorphology,107:72-78.
Kumar A,Narayana A C,Jayappa K S,2010.Shoreline changes and morphology of spits along southern Karnataka,west coast of India:A remote sensing and statistics-based approach. Geomorphology, 120(3-4):133-152.
Shui-sen Chen,Liang-fu Chen, Qin-huo Liu, et al, 2005. Remote sensing and GIS-based integrated analysis of coastal chang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Lingding Bay, Pearl River Estuary. South China Ocean&Coastal Management,48:65-83.
大港油田地質研究所,等,1985.灤河沖積扇-三角洲沉積體系.北京:地質出版社.
馮金良,張穩(wěn),1997.灤河現代三角洲演變的幾何學特征.黃渤海海洋,15(2):22-25.
宮立新,金秉福,李健英,2008. 近20年來煙臺典型地區(qū)海灣海岸線的變化.海洋科學,32(11):927-929.
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2005.關于908 專項海島、海岸帶、海域使用和社會經濟狀況調查若干問題的意見.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0.GB/T 18190-2000 海洋學術語:海洋地質學.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韓曉慶,2008.河北省近百年海岸線演變研究.碩士學位論文,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
侯慶志,季榮耀,左利欽,等,2013. 曹妃甸海域圍填海工程動力地貌環(huán)境遙感分析.水利水運工程學報,(3):1-7.
姜義,李建芬,康慧等,2003.渤海灣西岸近百年海岸線變遷遙感分析.國土資源遙感,(4):4-58.
黎剛,殷勇,2010.灤河下游河道及三角洲地貌的近期演化.地理研究,29(9):1606-1615.
李學杰,2007.應用遙感方法分析珠江口伶仃洋的海岸線變遷及其環(huán)境效應.地質通報,26(2):215-222.
劉寶銀,吳曙初,1990.現代灤河三角洲濱岸變遷的遙感信息解譯.黃渤海海洋,8(4):47-51.
唐山市水利志編纂委員會,2011.唐山市水利志(1987-2006).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天津市人民政府,2005.天津市海岸線.
王偉偉,王鵬,鄭倩,2010.遼寧省圍填海海洋開發(fā)活動對海岸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海洋環(huán)境科學,29(6):512-515
王艷,柯賢坤,賈玉連,等,1999.渤海灣曹妃甸8 0年代以來海岸剖面變化研究.海洋通報,18(1):43-5.
徐進勇,張增祥,趙曉麗,等,2013.2000-2012年中國北方海岸線時空變化分析.地理學報,68(5):651-660.
尹聰,褚宏憲,尹延鴻,2012.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斷淺灘潮道中期老龍溝深槽的地形變化.海洋地質前沿,28(5):15-20.
尹延鴻,2007.對河北唐山曹妃甸淺灘大面積填海的思考. 海洋地質動態(tài),23(3):1-10.
尹延鴻,白偉明,褚宏憲,等,2012.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斷淺灘潮道后期老龍溝深槽的地形變化.海洋地質前沿,28(12):15-20.
尹延鴻,褚宏憲,李紹全,等,2011.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斷淺灘潮道初期老龍溝深槽的地形變化.海洋地質前沿,27(5):2-6.
趙玉靈,2010.近30年來我國海岸線遙感調查與演變分析.國土資源遙感,86(增刊):174-177.
朱高儒,許學工,2012.渤海灣西北岸1974~2010年逐年填海造陸進程分析.地理科學,32(8):1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