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國 許元元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yī)院檢驗科,安徽宿州 234000
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細菌培養(yǎng)結果及藥敏實驗分析
秦淑國 許元元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yī)院檢驗科,安徽宿州 234000
目的 探討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分布情況,并分析藥敏實驗結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晚期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痰標本進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分析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藥敏結果。結果160例肺癌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共發(fā)現(xiàn)病原菌242株,真菌98株,細菌144株,其中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所占病原菌總數(shù)的比重最大,分別為40.9%和40.5%,而革蘭氏陽性菌僅占18.6%。對幾種主要的細菌和真菌進行藥敏試驗得出,鮑曼氏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對待不同的抗菌藥物均有著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結論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以G-桿菌感染為主,其次是真菌感染。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肺部感染現(xiàn)象,應今早進行合理治療,且加強患者的抗生素用藥管理。
晚期肺癌;肺部感染;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醫(yī)療技術也在飛速發(fā)展著,各種高端、精密的醫(yī)療器械介入到了臨床治療中來,對重癥患者生命的挽救以及病死率的降低等,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研究表明,肺癌患者中,80%左右患者均為晚期肺癌,且多數(shù)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和呼吸功能的障礙,這使得晚期肺癌患者成為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晚期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進行反復放化療,在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同時,也抑制了骨髓的基本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降低,肺部感染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2]。為了探究晚期肺癌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的臨床特性,并探索其防治措施,該院對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晚期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進行了肺部感染細菌的培養(yǎng),并對不同感染病原菌的藥物敏感性實驗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60例晚期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齡39~63歲,平均年齡(42±4.6)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19.4±3.1)月;入院時間19~130 d,平均入院時間(47±3.5)d。其中并發(fā)基礎疾病3種以內,其中57慢性阻塞性肺病,44例高血壓,33例冠心病,20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和6例糖尿病。160例患者中,單獨接受化療治療的患者43例,單獨接受放療治療的患者47例,同時接受放化療治療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特征。
1.2 儀器選用
由法國梅里埃生物公司生產的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型號:VITEK 2 COMPACT。
1.3 肺部感染判斷標準
臨床癥狀:放化療后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并帶有濃痰、呼吸道疾病病癥加重、肺部聽診干濕性啰音、胸悶氣短;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總和升高;胸片X線或胸部CT可見明顯片狀、斑狀肺部病灶陰影。排除肺結核、肺栓塞、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肺血管炎、肺水腫、肺不張等[3]。
1.4 肺部感染細菌采集辦法
患者晨起后,清水和生理鹽水漱口后咳痰,搜集痰液至無菌容器中,并盡快送往化驗室進行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通過電子支氣管鏡的肺泡灌洗,從患者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處搜集標本。
1.5 藥敏試驗方法
標本經實驗室檢測合格后,接種至普通用或者特殊的細菌培養(yǎng)儀中進行培養(yǎng),對培養(yǎng)呈陽性且為優(yōu)勢菌種著,對其進行分離和生化鑒定。采用K-B制片擴散法將菌株分離,并進行藥敏試驗,針對部分菌種采用二倍稀釋法檢測該細菌的MIC(最小抑菌濃度),嚴格遵照NCCLS(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的規(guī)定進行抗菌藥物的選擇、實驗操作、實驗質量的控制和結果的判定[4]。
2.1 肺部感染細菌培養(yǎng)結果
患者痰液標本中的細菌培養(yǎng)結果顯示,共分離出病原菌總數(shù)242株,其中真菌98株,細菌144株。細菌中G-桿菌99株占首位,G-桿菌類型中的鮑曼氏不動桿菌36株、銅綠假單胞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奈瑟菌屬12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10株以及大腸埃希氏菌10株。G+菌類共45株,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21株、屎腸球菌9株、凝固酶陰性葡萄桿菌8株以及其他菌種7株。真菌類分布情況為:白色念珠菌42株、熱帶念珠菌21株、光滑念珠菌10株、絲狀念珠菌5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3株及其他菌類2株。見表1。
2.2 藥敏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室對幾種主要的細菌和真菌進行了藥敏試驗,其中不同的細菌和真菌對待不同的抗菌藥物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中鮑曼氏不動桿菌對實驗室所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幾乎都超過50%,但對頭孢他啶不具有耐藥性;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和頭孢唑林的耐藥性為100%,對環(huán)丙沙星、他唑巴坦和頭孢他啶的耐藥性均超過50%,對慶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藥性相對較小。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為100%,對頭孢他啶和頭孢唑林的耐藥性超過50%,但對慶大霉素、阿米卡星、他唑巴坦的抗藥性卻<5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的耐藥性都較強,在抗菌實驗過程中,聯(lián)合多種抗菌藥物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株的形成,臨床用藥可借鑒。真菌的抗藥性試驗中,白色念珠菌對實驗室所使用的抗真菌藥物均不具有耐藥性;熱帶念珠菌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不具有耐藥性,但對伊曲康唑有80%的抗藥性;光滑念珠菌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耐藥,但未發(fā)現(xiàn)對伏立康唑耐藥的光滑念珠菌。見表2和表3。
表1 肺癌晚期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種類及分布情況[n(%)]
表2 主要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
表3 主要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
目前,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人群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與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放化療手術對骨髓功能的抑制、手術治療、糖皮質激素、氣管插管、免疫抑制治療以及抗生素的廣泛運用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晚期肺癌患者的反復放化療,在抑制了癌細胞擴散的同時對骨髓的基本造血功能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總數(shù)下降,于是患者變成易感人群;再加上治療過程中,多種抗生素大量應用,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對同種抗菌藥物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抗菌效果不理想,于是需要加大抗生素用藥的種類,2~8類抗生素聯(lián)合進行持續(xù)性地治療,使得患者最終發(fā)展成為真菌感染。由于我國各大醫(yī)院普遍存在抗生素濫用的現(xiàn)象,導致各地區(qū)的藥敏性實驗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對癌癥晚期患者來說,大量使用激素類藥物和免疫抑制劑以及各種醫(yī)療器械對患者的侵入性增多,使得院內交叉真菌感染成了醫(yī)院高發(fā)的感染性疾病,漸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5]。
結合誘發(fā)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和晚期肺癌患者易受感染的特點,應提前做好預防感染的工作,按時對晚期肺癌患者的病房進行消毒,保持空氣流通,必要時使用無菌空氣層流床或者層流病房,并單獨隔離高危易感患者,減少其家屬的探望時間,從而減少院內的交叉感染。對醫(yī)護人員需做好防感染訓練,加強患者防感染意識、提高醫(yī)療和護理的水平以及質量。在治療時應謹防革蘭氏陰性菌的感染,根據(jù)其感染性、耐藥性強、致死率高等特點,結合藥物敏感性實驗的結果選擇效果最為明顯的抗菌藥物;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屬于革蘭氏陽性菌與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均是感染中致病率較高的細菌,根據(jù)其藥敏試驗反映情況選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療感染的終極手段。因此各大地區(qū)醫(yī)院需完善抗生素使用規(guī)則,嚴禁發(fā)生抗?jié)B素濫用的現(xiàn)象。在患者進行放化療后,及時考慮患者骨髓功能是否受抑制,若有一只現(xiàn)象的發(fā)生,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拯救患者骨髓造血的能力,謹防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減少帶來的嚴重感染。針對肺部已經發(fā)生感染的患者,根據(jù)其感染的病原菌種類,結合藥敏實驗結果選擇效果最佳的抗生素。要不斷完善藥敏性實驗,加強實驗室藥敏性測試的能力,減少晚期癌癥患者肺部高度感染事件的發(fā)生[6]。綜上,對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應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及時確定其感染的病原菌種類,在感染早期就使用正確的抗生素,是降低感染致死率的重要手段。
結合該實驗研究結果來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主要的致病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細菌和真菌,而革蘭氏陰性菌中,又以鮑曼氏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見多;真菌中的主要致病菌為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對這幾種不同的細菌和真菌進行藥敏度實驗并結合各地[參考文獻]發(fā)現(xiàn),不同的病原菌其藥敏性實驗在不同的地區(qū)所反映出來的結果也不盡相同,這是由于我國普遍存在的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有關,因此不斷改善和完備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病原菌的鑒別和藥敏性實驗的更新,并對患者施以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以及合理有效地加大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同時加強晚期肺癌患者的感染防治工作,能夠有效降低晚期癌癥患者的感染致死率,減少了患者的身心和經濟負擔,從根本上遏制了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推廣并加以運用。
[1]曾代華,萬連群,趙豫川,等.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細菌培養(yǎng)結果與藥敏實驗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4(17):452-453.
[2]竺順斌,杜開齊.老年晚期肺癌化療前后肺部感染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變化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946-1947.
[3]李崇陽,段忠玉,楊榆青,等.晚期肺癌化療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學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5):64-67.
[4]李詠松.晚期肺癌化療后肺部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9(28):286-287.
[5]秦茵茵,吳國鋒,歐陽銘,等.晚期肺癌患者擬診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2,34(12):1801-1803.
[6]曾曉艷,劉睿,楊照環(huán),等.42例老年晚期肺癌并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3034-3035.
R734.2
A
1674-0742(2014)10(a)-0191-02
2014-07-05)
秦淑國(1969.10-),男,安徽人,本科,副主任技師,主要從事細菌耐藥方向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