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三年級到上大學,我都沒想過為什么要學English這么一門平時和爸媽溝通都用不上的語言,反正就這么學了唄。直到我大三那年去加拿大做交換生,英語才真真切切走進了我的日常生活。畢業(yè)后入職上海一家美國企業(yè),十幾年的所學還算是派上了用場。
真正深切感受到語言的意義,是在旅行途中。
去年我辭了職,去環(huán)球旅行。有人在帖子里問:英語不好,出國會有問題嗎?我之前在尼泊爾看見過四川來的老夫妻,兩人都60多歲了,一點英語不懂,拿著google翻譯也這么走出來了。著名的“花甲背包客”不也走了歐洲一大圈?要出國玩,我想語言不會成為一個主要障礙,那些衣食住行的打理,最簡單的詞匯也能解決基本問題,大不了多些磕磕碰碰,多點“指手畫腳”加“手舞足蹈”,最多偶爾鬧點無傷大雅的笑話。但是旅行的意義,又豈止于乘車、住店、看風景?
且允許我跑個題,講一講我和西班牙語的故事。
當我們行至墨西哥,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不太頂用了,因為包括墨西哥在內(nèi)的大部分中南美洲國家都說西班牙語,而我當時連西班牙語的“一”到“十”都說不全,語言不通帶來了各種麻煩。比如我和男友跑到山里去玩,跟導游手腳并用比劃半天,請他送一個打火機來給我們用,結(jié)果等了一夜之后,導游給我們帶來了一根大木棒……
在墨西哥當了一個月的啞巴后,我們?nèi)ノ5伛R拉正兒八經(jīng)地學習起西班牙語。每天早起,跟當?shù)乩蠋熞粚σ坏貙W習5個小時。虧著我們英語底子好,起碼跟老師交流無障礙,不久就從只會說“Hola”(你好)“Gracias”(謝謝)到能夠到市場買菜時跟人砍價了,出門坐公交車都能跟人瞎扯幾句。一開始在拉美國家那種手足無措的無力感慢慢消退,與當?shù)厝说母糸u也在慢慢消失。
后來我們一路南下,走過洪都拉斯、秘魯、智利、阿根廷……這一路過來的生活就是西班牙語最好的學堂。不知不覺,我開始下意識地把西班牙語單詞作為“蹦詞”的第一反應,漸漸地形成了西班牙語思維,詞匯量也漸漸豐富起來。當我們在智利遇上好客的青年旅館老板Miguel時,我們從詢問是否有空床位,一直聊到他家100多年的廚灶背后的故事。本來亞洲面孔在那邊就很稀罕,何況是能說西班牙語的中國人呢?Miguel非常開心,把本來預定已滿的旅館額外在閣樓騰出了一個空房,還說要看看我這個不遠萬里而來的中國人怎么擺弄他那古董廚灶。當時正值旅游旺季,找間客房實屬不易,Miguel的熱情接納讓我們喜出望外。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一門語言其實是一扇門,你有走出去的勇氣,也最好有開得了口的伶俐和聽得懂的默契。真正動人的風景不在路邊,而在心里,在于人和人的相遇與相處之間。如果你無法和人交談,也許就沒有了這些動人故事,你的旅程將錯過太多精彩。
都說拉美人愛笑,而我從他們友好的微笑,收獲到親切的歡笑,一直到不分彼此的開懷大笑。其實這不僅僅是語言的功效,更是一種開放的姿態(tài)和不斷的求知欲傳遞出的清晰的信息:我很愿意了解這個國家,了解他們的生活。
放開手擁抱世界,學會接納與傾聽種種不同的聲音,我們才會感受到,包容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現(xiàn)在我還在路上,我還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