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
我是乘坐黃昏時最后一班火車來到克羅姆羅夫的。韋伯說要是火車出問題,不得不晚到,那么到了以后就給他電話,他好過來給我開門。這已經是2009年捷克的秋天,我在網上預訂了克羅姆羅夫老城里的家庭旅館,韋伯家開的。
穿過波希米亞森林的支線小火車開開停停,一車子的人安然若素,坐在我對面窗邊的男人滿臉都落在金燦燦的陽光里,亞麻色的眉毛和灰色的眼珠好像褪盡了顏色似的,惹人多看兩眼。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害怕到得晚了,今晚真沒住處。但是波希米亞的森林在蜿蜒的丘陵上起伏,夕陽下大群黑色的鳥在林梢揚起又落下,顯得森林有點憂郁,十分好看。我少年時代沉迷在舊歐洲小說和交響樂里的日子,又開始在心里的什么角落中蠢蠢欲動了。
只要在歐洲旅行,就總是會迎來這樣的時刻,從心中的軌道,一路滑翔入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是寒冷的上海,天光總是暗淡,但心中總是飛翔著輕盈而絕望的夢想。
我還是順利到了韋伯家的小旅店,巴洛克時代方方正正的老房子,在老城背景的街里,屋頂上蓋著最后一抹金燦燦的夕陽。
我這房間小小的,床上有股洗衣液的檸檬添加劑氣味。這氣味讓我想起從前慕尼黑我住過的那個安靜的坡頂房間,床也靠在暖氣片旁邊放著,一張小沙發(fā)床。也是白色泡泡紗的被罩,也有一股令人安心的德國洗衣液氣味。那是我第一次客居在歐洲的一戶人家。要是從飛機上看,就好像一粒米落在米缸里那樣日常。
我把自己行李里的電腦拿出來,接上電源,播放自己選好的音樂,林昭亮拉的莫扎特,我從來喜歡的曲子和小提琴演奏者,他在唱片封面上的照片,也是一路慢慢沒了嬰兒肥,生出白發(fā)和皺紋,但是與莫扎特一樣沒有風霜。
然后,找出來幾個紅艷艷的蘋果,它們就好像白雪公主她后媽給她的毒蘋果那么好看。我在慕尼黑火車站等車的那個清晨買的,一直都沒吃,可一路都拿出來放在旅館房間的桌上,好像這樣布置一下,就能讓那些陌生的房間因此變得熟悉。
小狗出去散步,不也會一路走,一路撒尿,而且一路聞著找著,與我的林昭亮和蘋果一樣。
安靜的街巷里傳來一個女孩子清澈的說話聲,捷克語,聽不懂。但是懂得那里面東歐沉重的大舌音帶來的浪漫與粗重交織的語言氣氛。
對面的房子突然一振,好像一張平靜的臉上突然挑起了眉毛,那是亮了一盞燈。
燈光透過厚重的白色蕾絲窗幔,這里真的是波希米亞森林中的老城哎,白線勾起來的蕾絲顯得有點憂郁。燈底下是誰?我見到窗邊的外墻上保留了一幀古老的濕壁畫,方方正正的,畫著穿了大花裙子的圣母,抱著她的孩子。這就是十字軍東征時代落下來的印記吧。
我拿了錢包出去吃飯,一邊決定要喝點酒,即使是一個人旅行。
老城安靜極了,過了一座橋,聽見伏爾塔瓦河在暮色中響亮地流過,打著旋,嘩嘩地撞在河中央的石頭小丘上。想起聽過的《伏爾塔瓦》的合唱曲,少年合唱團唱的,“在我的祖國波希米亞群山中,有兩條美麗清泉奔流悠長,一條溫和一條清涼匯流成河,”心中希望自己見到的,就是那森林中清泉剛剛匯集流出的河流。這時候突然想起,我有個朋友一輩子都喜歡《伏爾塔瓦河》這曲子,他死了,葬禮上用的曲子,也是它。
我在橋上站了一會,靜靜聽著,心里想,要是這個人聽過這里流利響亮的水聲,和來自斯美塔那筆下那清亮活潑的弦樂聲,他充滿遺憾的生活是不是會多一個舒服的句號?凜冽的水汽森森地升上來,高高站在山坡上的圣彼得堂,響起了晚禱的鐘聲。
我就想來這個小城靜養(yǎng)幾天,養(yǎng)我的心,養(yǎng)我的眼。不像游客那樣,早上十點鐘跟著大巴士來,去城堡看看世界上最完整的巴洛克劇院,下午四點一到,就隨著大巴士走了。我就喜歡游客走了以后的老城,好像給人拋棄般的安靜,時光霎時就回到中世紀去了:伏爾塔瓦河從森林中打著旋流出來,穿紅裙子的小姑娘挎著籃子,去森林里采蘑菇,晚上父母在家里火爐旁,給自家孩子演木偶戲《浮士德博士與魔鬼》,來自十五世紀的傳說。
于是,我就來到了這里。
和多年前的旅行一樣,一個人。
路過一個燈火通明的房子,是超級市場。隔著窗子能看到一條粗粗的長圓面包。
那條面包讓我想起波蘭的克拉科夫,1993年的夏天,杏子樹下噴香的面包房架子上的面包。那是與西歐不同的東歐氣氛,更加手工,詩意,天真,像辛波斯卡的某些詩句。
小小的超級市場里有賣煙肉的,還有面包和小番茄。
買東西的,是準備回家做晚飯的主婦們。
紅皮小土豆看上去很新鮮,應該煮著吃,用叉子壓碎了,放上黃油,干迷迭香末子,撒上細鹽和胡椒粉。這種吃法還是佛蘭西斯教給我的,那是在1992年的慕尼黑,我住在雪堡的時候,五月,街上開了滿樹的丁香花。我們那一年還一起吃過蜂蜜煎薄餅。
還有一瓶酒,德國中部萊茵河流域的新釀葡萄酒。而伏爾塔瓦是流去與易北河交匯的。
我抱著個大紙袋走在夜色里,覺得自己好像走在電影《浮士德》里一樣。沿街的那些緊閉著的大木頭門好像會突然被打開,木偶浮士德會帶著滿頭滿臉松掉的提線從里面沖出來。
回到韋伯家,黑暗的走廊里寂靜無聲,也許只有我一個人住在這里。
打開客人共用的廚房,桌子上端端正正養(yǎng)著一束白玫瑰,插在古老的刻花玻璃瓶里。長長的白漆窗子,垂著白色蕾絲的窗幔。
一個人旅行,晚上會很長,要是能在廚房里做點熱乎乎的東西吃,真的再好不過。廚房的電視里報著世界上發(fā)生的大事,巴格達有人體炸彈自殺性襲擊,美國東部大雪,冰島國家破產,希臘債務危機,但畫面中陽光燦爛之處,人們正在熟練自在地舔著冰激凌。我在這陌生的廚房里煮熟了我的紅皮小土豆,做了煙肉番茄湯,在櫥柜里找到了成套的碗碟,和擦得閃閃發(fā)光的酒杯,和雙立人的開瓶器。
這個韋伯是個德國狂,或者他根本就是個德國人。
熱湯的氣味讓我想起自己家的廚房,它在下午總是充滿明亮的陽光,煤氣上常常燉著肉湯。上海與這里差六小時,此刻上海陽光正好。想到自己的房間就在隔壁,吃飽了,只要走幾步,就能回到正低低回蕩著林昭亮琴聲的房間,心中就會覺得非常安頓。旅途中有一個安頓的晚上,實在太好了。真正的安頓感,就是在這樣萍水相逢的陌生之地找到的,在遙想自家下午陽光燦爛的廚房時才有。
來,那么與自己干一杯,為這突然強大起來的安頓感。
選自《解放日報》2013年10月1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