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惠
(赤峰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淺談心理學在語文課堂上的運用
劉曉惠
(赤峰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語文的學習離不了興趣的培養(yǎng),本文嘗探索把心理學、教育學理論和語文課堂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教學質量的方法.
心理學;實驗;語文課堂;興趣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的現象和教育問題,展現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是一門研究怎樣培養(yǎng)人的科學.心理學是一種探究心理過程和人類行為的科學.將教育學和心理學在語文課堂上綜合運用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可行的.
賞識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賞識教育就是要鼓勵學生大膽學習,不怕錯誤.賞識教育是一種崇尚生命規(guī)律的教育,總結的“花苞心態(tài)”調整了無數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態(tài)”,總結的“生命像一條河”、“全納思維”、“先自信、后成功”等思維方式使許多家庭走向了和諧、幸福、美滿.賞識教育是實現自身發(fā)展、家庭和睦、團隊協作的秘方;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樣的知識,不同的老師教,學生樂學程度不同,教學效果自然就大相徑庭了.賞識教育也有其特殊的客觀性、時效性和針對性.客觀性是指表揚要有一說一,不夸張,不含蓄.不能沒有原因的說“你對了,你做的很好”,而是要告訴他,你為什么做的對,你怎樣做才能做的對.讓學生心里感覺到老師的誠意,從而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的求知欲.時效性是指肯定學生一定要及時,一旦學生在學習上有點成就,應馬上表示肯定和贊賞,讓學生感到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就會更積極的學習.針對性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學生各不相同,要針對每個學生不同性格和情況,如實的表揚賞識學生.例如,一些學生平時的語文成績不好,但是當他回答問題正確或者有一些進步的時候,就應該表揚他,反之,一些平常成績好的學生,犯了錯誤或者退步的時候,也要原諒他,并且?guī)椭治龀霈F這樣狀況的原因,幫助其改正.賞識教育就是一種感性的藝術表達方式,用好了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用不好就如同火上澆油.比如,在作文講評課中,可以運用賞識教育對那些比較優(yōu)秀的作文,教師應不吝贊揚,通過在年級內印發(fā),在校辦刊物上發(fā)表,向作文雜志社推薦等手段、大力宣傳;而對那些文章內容平淡的同學,可就他們的某一段話、某一個修辭手法的運用,或是卷面的整潔,甚至使用了一個新鮮的句子在講評中進行表揚.當學生受到激勵,他們會更努力的去寫好作文,漸漸的喜歡上寫作,通過賞識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會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更加大膽的說和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個老師而言,學會贊美十分必要,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影響學生的一輩子.賞識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鑰匙.
所謂“心理暗示”,是指客觀環(huán)境以不太明顯的方式向個體施放某種信息,而個體在接受這些信息后,無意中做出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暗示尤為重要.
在語文教學中,“贈言暗示”是運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心理暗示”手段.所謂贈言暗示,就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選擇啟示暗示他可能正確回答出問題的名言、警句、格言等,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傳達給他,并且讓他有足夠思考的時間.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語二冊《要下雨了》一文時,就運用了這種方法.教師為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所講的“下雨前的征兆”問題時,就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蟲子翅膀上的小水珠從哪里來?”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講過于抽象、比較困難,學生一時不能回答,于是教師就作了如下的“贈言暗示”:“小朋友,你不要著急,老師相信你再讀一讀課文,仔細地想一想,課文里說下雨前很‘潮濕’,‘潮濕’是什么感覺呢?(接下來,老師進一步將問題細化和生活化)請小朋友們體會一下‘潮濕’在臉上是什么感覺?‘潮濕’在手上又是什么感覺?課文中有哪些語句是寫‘潮濕’?你是一個很會動腦筋的小朋友,老師相信你認真想了之后,肯定能回答老師……”經過老師的贈言暗示,學生不僅知道了“潮濕”的真正含義,還對語文產生的濃厚的興趣.“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師的“贈言暗示”中除了包含鼓勵、肯定的感情因素(這種代償性的滿足,維系了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心理契約”,讓學生面臨困難而又不畏困難,始終處于“憤”、“悱”的學習狀態(tài)中)以外,還包含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思維方法(“學法”的引導)等啟發(fā)性的因素.不僅如此,教師的“贈言暗示”中更重要的還體現了在兼顧學生的心智水平基礎上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的教學思想;這樣做既利于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利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理想的學習條件.
“循序善誘”既慢慢的通過積累并且運用一定的方法疏導學生學習.
“循序善誘”在教育學生改正缺點方面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一個語文課堂上的案例值得我們去學習,有一位初中老師,每當他布置作文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認真完成,不是東拼西湊就是字數不夠,這位老師用了多種方法,作文課的效率還是不高,一些同學根本不把老師的話放在眼里,老師最終想到了一個辦法:當作文要求寫800字的時候,他則要求學生寫500字,然后讓學生這次寫作只要比上一次多寫幾句話即可,看似簡單無效,但是不到半個學期,老師驚人的發(fā)現,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居然可以寫到1000多字,學生們從10句話變成了20句話,而且句句經典,都是經過仔細推敲后寫出的,這群寫不夠字數的學生完成了長篇大論,效果讓人驚喜萬分.老師在無形中運用的“循序善誘”,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語文的學習中,這個效應更值得人們推崇,把條件降低不失為一種以退為進的聰明戰(zhàn)術.
在平常的學習中,把心理學和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會讓我們事半功倍.據研究,在簡單的學習要求下,學習效率會隨著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最佳動機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學任務不應該高出學生現階段的能力水平,應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為宜,題目設計由易向難逐步提升.
要建立一種強調成就、追求成就的社會氛圍.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善狀態(tài)的動機.要把握學生認知心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日新月異”的,人總是不愿意去注意已經知道的,感到無聊的問題,只有那些新鮮的、尚未見過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注意和興趣.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多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審美疲勞.平常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模式經常是老師講,學生回答,偶爾加上一次討論.若能以較陌生的形式出現,則會引起學生的驚奇感和新鮮感.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讓學生借助聽筒聽聽自己的心跳聲;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先讓學生觀看與課文配套的影片,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教學《口技》時先看口技表演,直觀感受口技表演的逼真……將學生置于藝術的境界之中,將會使人耳目一新.美國教育家華特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是語文創(chuàng)作的源泉,生活為語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千里沃土.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相連,離開了生活,語文教學只能是空話、大話.
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才會讓學生記憶猶新.《課標》指出:語文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春天到了,我們可以組織春游,設身于山水,體會語文的博大精深;學習戲曲,開展一次“戲曲大舞臺”活動,讓學生學唱黃梅戲,學唱越劇,體會中國藝術的源遠流長;學到名勝古跡,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學生去實地看看.社會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生活處處是語文.要教給學生必要的學習技巧,促進興趣的提高.語文學習中不乏死記硬背的知識,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學習技巧,將會使他們學習輕松,從而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只要做到勞逸結合,尤其是注意科學用腦,就能讓我們花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記憶量.有一項實驗發(fā)現,記憶有幾個超常時期,分別是早晨起床后,上午的10到11點,下午黃昏時和晚上的睡前1小時,這幾個特別的時間應該很好的利用,比如起床后,精力充足可以選擇記憶一些較枯燥的知識點,在上午10點左右是大腦最活躍的時期,此時可以做題,晚上睡覺前是最放松的時期,可以背誦字詞、古文,合理的運用記憶規(guī)律,會使我們事半功倍.語文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說話,寫字,交流等,而這些都離不開語文的學習,心理學是研究人的,所以心理學對語文的作用要大于其他學科;教師要運用心理學知識讓學生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說話,大膽質疑,大膽寫答案;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1〕魏國良.現代語文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劉淼.當代語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
〔3〕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G642
A
1673-260X(2014)12-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