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蘇軾黃州、惠州、儋州時期的人生觀

2014-03-31 14:11周子建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guān)鍵詞:儋州黃州惠州

周子建

(滄州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滄州 061001)

蘇軾的思想很復(fù)雜,他博采儒道釋眾家之長,而棄其短。他一生為國除弊、替民分憂,卻屢遭貶謫,嘗盡人間甘苦。但他在困苦中盡力解脫,尋找生活的樂趣與詩意。蘇軾不幸的一生形成了他獨特的混合的人生觀,不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士人。

蘇軾的前半生相對順利,二十一歲便中了進士,無論在京城還是在地方都有任職,但蘇軾在杭州、密州、徐州任職時寫了許多批評朝政的詩文,被一些人故意扭曲,說成誹謗皇上,因此元豐二年,蘇軾被捕,關(guān)入御史臺監(jiān)獄,御史臺監(jiān)獄又稱“烏臺”,所以歷史上稱這件事為“烏臺詩案”?!盀跖_詩案”對蘇軾打擊是巨大的。在近五個月的牢獄生活里,他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以至被釋放后嘆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這次打擊后蘇軾開始對自己的思想和以前走過的人生道路進行反思,感到“追思所犯,真無義理,與病狂之人,蹈河入海者無異”,“若不改者,軾真非人也”。蘇軾被釋后做了黃州團練副使。神宗駕崩后,由太后執(zhí)政,蘇軾被調(diào)入京都,在短時間內(nèi)連升三級,作了翰林學士知制誥,身居高位。庇護蘇軾的皇太后去世以后,哲宗即位。蘇軾的政敵當權(quán),把他貶到了惠州,在路上又四次降級。在他剛剛適應(yīng)惠州生活的時候,政敵又借故將他貶往更遠的儋州,從此蘇軾再沒有回到京城。

一、心向佛教,未忘民生

“烏臺詩案”后蘇軾對牢獄心有余悸,人生態(tài)度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由批評朝政,積極用世到不問政治,心向佛教。蘇軾剛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此間他開始反思自己,轉(zhuǎn)向佛教。在《安國寺記》中寫道:“余二月至黃,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召魂魄,退作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要“盍歸佛僧,求一洗之”。在安國寺內(nèi)他經(jīng)常“焚香默坐,深自省察”,感到“物我兩忘,身心皆空”。自己平時也是“杜門不出,閑居未免看書,唯佛經(jīng)以譴日,不復(fù)近筆硯”。這一時期蘇軾對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佛教也成了他心靈的一個歸宿。盡管黃州之后蘇軾曾有一段時間在朝廷任職,但他并未放棄佛教。如任職期間,他曾贊美過范鎮(zhèn):“范景仁生平不好佛,晚年清甚,誠節(jié)嗜欲,一物不芥蒂于心,真學佛作家。然常不取佛法,某謂景仁雖不學佛理而達佛理,雖毀佛罵祖,亦不害也?!笨梢娞K軾此時沒有放棄佛教。在惠州蘇軾對佛教更加癡迷,他在貶謫到惠州的路上就游歷了南華寺。到了惠州他住在嘉佑寺,經(jīng)常與僧人來往。蘇軾在黃州建了一個放生池。在家里他經(jīng)常焚香默坐。他給侍妾朝云的詞中寫道:“白發(fā)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把對朝云的感情與宗教之情融合到了一起,可見佛教在蘇軾生活與思想中的地位又進了一步。

在這一時期,蘇軾的儒家思想還根深蒂固地存在著并發(fā)揮作用,這從他并未忘記國家和百姓可以看得出來。盡管他對政治很失望,但讓蘇軾這樣一個從小就受儒家教育的封建文人皈依佛教是不可能的。遇到實在忍不下去的事他仍舊“如蠅在飯,不吐不快”。就是在黃州也并不是真的“不復(fù)近筆硯”了,偶爾也嘲笑一下當權(quán)者,如他在給兒子的詩《洗兒戲作》中寫道:“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我兒粗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只是批判的意味少了,玩笑的意味多了。在朝時蘇軾一方面請求歸隱,一方面仍舊為民請命,請求廢除青苗法和免役法,并免除赤貧之民的貸款及利息。他仍舊主張言論自由,反對大臣沒有原則地與君主意見一致,唯唯諾諾,認為這會導(dǎo)致亡國。針對宋朝冗員太多的弊病,蘇軾提出改革考試的措施,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打擊腐敗。在地方蘇軾也做了不少好事。在他第二次到任杭州時清理了運河和西湖,并建成了蘇堤。同時他也大膽斥責朝中小人。在惠州他向廣東引入了先進的插秧工具“浮馬”。

在儋州,他大力倡導(dǎo)民族團結(jié)。儋州是黎漢雜居之地,漢族統(tǒng)治者經(jīng)常欺壓黎族百姓,對此蘇軾寫了《和勸農(nóng)》:“咨爾黎漢,均是一民,鄙夷不訓(xùn),夫豈失真,怨忿劫質(zhì),尋戈相因,欺謾末訴,曲自我人?!迸u大漢族主義,主張民族平等。他還倡導(dǎo)移風易俗,看到當?shù)厝嗣瘛安〔伙嬎?,但殺牛以禱……以巫為醫(yī),以牛為藥”的落后狀態(tài),就寫了《書柳子厚牛賦后》勸當?shù)厝嗣窀牡暨@種風俗。他還寫信給中原的親友要他們寄一些藥來為當?shù)匕傩罩尾?。另外,蘇軾在儋州還敷揚文教,培養(yǎng)人才?!顿僦葜尽酚涊d蘇軾在儋州設(shè)有東坡書院,以詩書禮樂教學生,為儋州文化發(fā)展作出很大的貢獻。這種關(guān)心百姓,盡力為地方作事的做法正是蘇軾身上儒家思想的體現(xiàn)。

二、佛道融合,隨緣放曠

蘇軾既然無心仕途又不皈依佛教,他在道教中尋求到了解脫,在這一時期支配蘇軾的是道教思想,其道教與佛教思想也開始融合。

蘇軾道家思想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他的歸隱思想的發(fā)展與和陶詩的寫作。蘇軾的團練副使是一個有名無實,俸祿不足以養(yǎng)活自己的虛職。為了生存他必須務(wù)農(nóng),他在東坡這個地方有十幾畝荒地要開墾,還要自己蓋房子。他在詩中寫道:“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碧K軾這一時期有了幾乎與農(nóng)民相等的地位,使他更廣泛地接觸當?shù)剞r(nóng)民,并向他們請教種地的經(jīng)驗。蘇軾與陶淵明有了相似的經(jīng)歷,這時他更喜歡陶淵明了,寫了大量的和陶詩。由于仕途的磨難和在黃州的鍛煉,蘇軾真正喜歡上了隱居,在被任命為登州太守時,他寫道:“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豈意殘年踏朝市,有如疲馬畏陵坡。”就是蘇軾在京城享受富貴時也對歸隱念念不忘。他在一份表章中稱:“古人有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臣欲依違茍且,雷同眾人,則內(nèi)愧本心,上負朝廷。若不改其操,知無不言,則仇怨交攻,不死即廢。優(yōu)望圣慈念臣之不易,哀臣處此之至難,始終措之不爭之地?!边@也表明蘇軾在“烏臺詩案”之后對政治斗爭心有余悸。他在元佑六年五月的上書中寫道:“臣豈敢以哀病之復(fù)犯其鋒,雖自知無罪可言,而今之言者,豈問是非曲直。今余年無幾,不免有遠禍全身之意。再三辭遜,實非矯飾?!碧K軾在儋州將和陶詩和完,并嘆道:“然吾與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碧K軾的歸隱思想是外在的仕途坎坷和政治險惡與內(nèi)在的道家思想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蘇軾在黃州結(jié)識了道士喬仝,并開始修煉養(yǎng)生術(shù)。蘇軾曾將枚乘《七發(fā)》中的戒欲之語題為座右銘:“出輿入輦,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皓齒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濃,腐腸之藥。”這種清苦生活有利養(yǎng)生的觀點也是道家思想的表現(xiàn)。

蘇軾對道家思想的最精深的理解是齊生死、等物我的境界。他在《苦于樂》一文中說:“樂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時心爾。及苦樂既至,以身屢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既過之后復(fù)有何物?”這種等同苦樂的觀點既是作家在體驗了黃州之苦與京城繁華之后的體會,也是道家齊生死、等物我的曠達思想的體現(xiàn)。

在儋州蘇軾對道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次前韻寄子由》中寫道:“胡為適南海,復(fù)駕垂天雄,下視九萬里,浩浩皆積風?!边@與莊子的《逍遙游》有相同的旨趣。他在《桄榔庵記》說“(房屋)生謂之宅,死謂之墟”,這種生死齊一的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升華。而最能代表蘇軾這種思想的是蘇軾在黃州寫下的名篇《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在《前赤壁賦》中詩人以超絕的筆調(diào)道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正所謂“寄浮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并以一種齊生死、等物我的態(tài)度把個體生命融合到全人類生生不息的命運中去,“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以這樣的心胸看待人生,區(qū)區(qū)黃州之貶與生活艱難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后赤壁賦》中他寫道:“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明谷應(yīng),風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這個“悲”字既是對自己坎坷的命運感到的一種悲愴,也是對人生苦短、宇宙浩瀚發(fā)出的一種感嘆。

蘇軾佛道思想融合的結(jié)果就是形成了他隨緣放曠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表現(xiàn)就是其審美詩意的人生。無論是黃州、惠州還是儋州生活都是艱苦的,尤其儋州,更是險惡,唐代詩人李德裕在《謫海南道中作》說:“嶺水紛爭路轉(zhuǎn)迷,桃榔柳葉暗蠻溪。愁沖秋霧毒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碧K軾剛到儋州也感到“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海外困苦,不能如意”,但他總能從艱苦的現(xiàn)實中尋出樂趣與詩意來。蘇軾很放達,艱苦的生活對他來說算不了什么,他是個詩人,所以能以一種審美的眼光去發(fā)掘生活中的詩意。蘇軾初到黃州就寫下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詩句。在惠州,蘇軾很快就適應(yīng)了那里的生活,而且生活得很舒適,他在一首《縱筆》中寫道:“白頭蕭散滿秋風,小閣藤床寄病容,為報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痹诘交葜莶痪茫蛯懶沤o朋友說他已經(jīng)習慣了惠州的山水,現(xiàn)在一無牽掛,樂天知命了。蘇軾對惠州的水果十分喜歡,以至要“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同樣以豁達的胸襟容納了儋州的困苦,從“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之句可以看出,蘇軾雖身處荒地,但能以一種悠然自得、興趣盎然的心態(tài)來對待貶謫生活。在《答程全父推官》中說“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為一笑”,蘇軾豁達的胸襟可見一斑。他在《汲江烹茶》中寫道:“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就是取水烹茶這樣的小事,蘇軾都能感到極有詩意,以這樣的心靈對待生活,再困苦也是美的。同樣是被貶,屈原苦苦尋覓找不到出路,柳宗元孤苦窮困終其一生,阮籍面對困境雖然放達,但那是悲哀中的放達,并不是蘇軾這種真正的解脫,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軾超越了士人。

三、結(jié)語

蘇軾雖然在黃州、惠州、儋州時期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但他并未忘記社稷與民生,一方面在佛道中尋求醫(yī)治,一方面為國謀福,為民興利。儒道釋三種思想在蘇軾身上的融合與發(fā)展最終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表述的:“在玄學上,他是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xiàn),是永恒精神剎那之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卻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他認為那不盡然。至于他自己本人,是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時光。在玄學方面他是印度佛教的思想,但是在氣質(zhì)方面,他卻是地道的中國人的氣質(zhì)。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實踐中產(chǎn)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p>

[1]林語堂.蘇東坡傳[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朱東潤,主編.歷代文學作品選·第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清)馮應(yīng)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曾棗莊,舒大剛,主編.三蘇全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6]王水照,王宜璦,編撰.蘇軾及其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陳麗.從蘇軾在海南的詩文究其晚年的人生觀[J].瓊州大學學報,2001,(3).

[8]董雪明,文師華.蘇軾的參禪活動與禪學思想[J].南昌大學學報,2003,(5).

猜你喜歡
儋州黃州惠州
多情最是黃州月
奔跑惠州
惠州一絕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儋州雞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蘇東坡與文化儋州”全國專題學術(shù)報告會通過
蘇軾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問
儋州新貌
中國衛(wèi)生(2014年1期)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