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社會和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對糧食需求的壓力日益增大,糧食問題依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小麥是我省主要糧食作物,提高小麥產(chǎn)量對保證糧食安全有著重大作用。要實現(xiàn)小麥高產(chǎn),要做好如下幾條技術(shù)工作:
選由國家審定,正規(guī)部門提供的優(yōu)良小麥品種。
打破犁底層,保墑保水,利于小麥根系下扎。實施精細整地。玉米秸稈粉碎2—3遍,旋耕2—3遍,提高整地質(zhì)量。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shù),提倡先測土再施肥。畝施肥25—50公斤精制有機肥,施入小麥測土配方肥40—50公斤。保證足墑下種,如土壤墑情不足,應(yīng)在玉米收獲前澆水,補足土壤墑情后再播種。對搶墑播種的地塊,必須播種后澆蒙頭水。
精選曬種、藥劑拌種、防治病蟲害。如:用戊康、適樂時、敵委丹加殺蟲劑辛硫磷,可有效的防治黑穗病及地下蟲,用70%吡蟲啉拌種,即可增產(chǎn)又可防蚜蟲。適宜播量,適期播種。一般品種播量在10—12.5公斤之間,以10月5日—10月15日為適宜播種期。保證播種質(zhì)量,實施等行等距全密播種技術(shù),播深為3—4厘米。播后鎮(zhèn)壓,以利于節(jié)水、抗旱、抗寒。
接近路邊和閑荒地的麥田,在麥苗出齊后。及時噴施殺蟲劑。使用“70%吡蟲啉”進行播前拌種,從源頭上治理可杜絕黃矮病、叢矮病。要推廣雜草秋治措施,于11月上旬雜草出齊后,及時噴施禾本科雜草專用除草劑。要求所有麥田必須噴灑一次。因地制宜澆好越冬水,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夜凍晝消平均氣溫0—3℃澆水,水量以當天滲完為好。
沙地提前澆,苗情墑情較好的麥田應(yīng)在起身未拔節(jié)初澆(4月上旬),對墑情好、肥力高、群體較大的麥田,可推遲到拔節(jié)后期澆(4月中下旬)??茖W追肥,結(jié)合春一水畝施尿素15—20公斤或碳酸氫銨50公斤。4月中下旬撒毒土防止吸漿蟲。澆好孕穗水,灌漿水要在抽穗后15—20天內(nèi)澆。返青后至灌漿期噴施兩至三次蕓苔素內(nèi)酯畝可增產(chǎn)100—200公斤。
拔節(jié)至抽穗以防治吸漿蟲為主,抽穗后以防治蚜蟲為主,百穗蚜量達到500—800頭時開始治蚜,同時要及時防治白粉病、赤霉病、銹病、紋枯病。防止倒伏,風雨前不澆水,減少澆水次數(shù),如遇倒伏不要扶,要及時噴施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和蕓苔素內(nèi)酯。小麥抽穗后如遇連陰天要進行一次赤霉病防治,采用氰烯菌酯噴霧。起身至拔節(jié)期噴施井崗霉素防治紋枯病,小麥抽穗前徹底拔除野麥子,帶出田外。
小麥成熟后要及時收獲,以秸稈枯黃仍有彈性的蠟熟后收割最好,防止過度成熟造成減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