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瑋瑋 賀輝萼
(1.湖南科技學院 新聞系,湖南 永州 425199;2.婁底市開發(fā)區(qū)第一中學,湖南 婁底 417000)
江華瑤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南部,自古以來就有“湘南門戶”、“三省通衢”之稱。東界藍山,南接廣東連州,西鄰江 永、廣西賀州、富川及鐘山,北連道縣、寧遠。全縣總面積3248平方公里,縣治沱江鎮(zhèn),總計有49萬多人口,其中60%的人口是瑤族人,是全國最大的瑤族自治縣。
離開喧囂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的瑤寨,忽然發(fā)現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純凈、自然。淳樸的人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編織著自己的生活,遠處空地上衣裙斑斕的孩子們,嬉笑著、追逐著、玩耍著。讓人不禁感嘆人類的鬼斧神工,是怎樣建造出的如此美麗的世外桃源。這種獨特的匠心,只有來到瑤寨,你才能深深地體會到。筆者于2010-2014年,曾三次前往江華瑤族自治縣進行實地調研。對于山中寧靜的瑤寨,有著一種濃厚的感情。由于經濟欠發(fā)達,加上江華瑤族自治縣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的瑤族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的傳統服飾文化。
江華的瑤族主要有三個支系,分別為高山瑤、平地瑤及梧州瑤,大致分布在十七個鄉(xiāng)鎮(zhèn)。
高山瑤服飾,男子上著藏青色對襟衣,齊領口,衣服較為寬大,在領口、袖口及襟邊都繡有素色的圖案裝飾,扎青色頭巾,頭巾上繡有彩色圖案加以裝飾,腰間系有及膝的圍裙,圍裙外扎彩色的腰帕,用青布綁腿。女子上著藏青色對襟衣,齊領口,衣服較為合身,在領口、袖口及襟邊都繡有彩色的圖案裝飾,腰間系有及膝的圍裙,圍裙外扎銀鏈,用繡花布綁腿,身上佩戴銀質的項圈、耳環(huán)和手鐲等。未出嫁的女子頭戴紅色沒有帽檐的圓形帽子,胸前戴長方形的彩色織錦,圍裙比較小巧,婚后改挽發(fā)髻,扎尖角青色頭巾,頭巾上繡有彩色圖案加以裝飾,圍裙比較寬大。
平地瑤服飾,男子平時著藏青色無領衣,衣袖較小,盛裝時著右襟的開口長袍,褲子較為寬大,扎青色頭巾,腰間系布帶,穿布鞋。女子平時著土林藍色右襟開口衣,衣袖長而小,衣服長及膝蓋,盛裝時著土林藍色右襟開口衣,領口處為銀扣,其他均為布扣,衣袖寬大較短,褲子較為寬松,扎方格頭巾,腰間系有繡花圍裙,圍裙外扎紅色布腰帶,穿尖頭繡花布鞋。未出嫁的女子頭上戴花冠,挽發(fā)髻,橫著插發(fā)釵,身上佩戴銀質的項鏈、耳環(huán)和手鐲等,腰間系彩色布帶。
梧州瑤服飾,男子著月藍色對襟衣,齊領口,領口較大,均用布扣,褲子較為寬大,在領口、袖口、襟邊、褲腳都繡有簡單的圖案裝飾,扎月藍色頭巾,腰間系布帶,穿月藍色布鞋,女子著月藍色右襟開口衣,衣袖寬大較短,她們喜歡用“水曬法”,將衣服部分遮蓋,曬出兩條白色的紋路,扎彩色的繡花頭巾,腰間系有彩色的繡花圍裙,穿雞公繡花鞋,身上佩戴銀質的項圈、耳環(huán)和手鐲等。
瑤族的女孩心靈手巧,從小就在母親的教授下學習刺繡、挑花。她們在頭巾、衣領、袖口、腰帶、圍裙、褲邊、鞋子上挑繡出不同的紋樣,如盤王印、山川、蓮花、太陽花、柏樹、河流、幾何紋等?,幾逡恢倍加幸粋€古老的傳統,就是女孩們出嫁的嫁衣得自己親手制作,因此瑤族的女孩往往都很擅長刺繡?,幾迦嗣癯绨萑f物、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信仰,她們通過對生活的認真觀察,以及自己的想象,將自然界的物種抽象化,將瑤族的傳說物化,由此衍生出各種不同紋樣的刺繡。
透過瑤族服飾上的紋樣,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瑤族的歷史、文化、審美、信仰??粗煌瑫r期的不同紋樣,我們仿佛看到了一部瑤族歷史變遷的史書。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最后到社會主義社會,瑤族服飾見證了瑤族在這漫長歲月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變遷。據《后漢書》卷九十五《南蠻西南夷列傳》載,“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服,制裁皆有尾形”。這說明在漢朝時期,或者更早的時期,瑤族人民就已經會用大自然孕育的花草來染布,制作成五彩的服飾。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瑤族服飾也從以前單純的御寒、遮羞,漸漸地被人們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寓意。據《隋書》卷三十一《地理志》載,“長沙郡雜有夷蜒,其男子但著白布裈,更無巾袴。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通無鞋。桂陽、熙平皆同?!边@說明在隋唐時期,瑤族服飾就已經有了性別的區(qū)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漸漸地瑤族服飾開始有了年齡、尊卑、節(jié)慶、喜喪的區(qū)分。由于瑤族人民分散面積比較大,受不同地域的經濟、環(huán)境、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瑤族產生了很多支系,如高山瑤、平地瑤、梧州瑤、大良瑤、盤古瑤、排瑤、頂板瑤、藍靛瑤、花瑤、茶山瑤、坳瑤、梳瑤、白褲瑤等。不同支系的瑤族服飾,有著不同的特點。如白褲瑤的女子,未婚時留長發(fā),不扎頭巾,婚后改梳發(fā)髻,扎藍色頭巾。白褲瑤男子的褲子上膝蓋處繡有五條紅色的花邊,相傳是瑤族祖先為了抵御土司流淌出的血跡,黏在褲子上,從而形成了血手印。過山瑤,舉行婚禮時,喜歡穿著紅色的衣服,代表喜慶,出席喪葬時,則穿著橘黃或綠色的衣服,表示哀悼。排瑤的女子,留長發(fā),盤發(fā)成圓錐形,已婚的扎繡花頭巾。花瑤女子的挑花裙,用彩線挑繡各種幾何圖形,裙子中間和后面則用素線挑繡出桃花、鳥兒等圖形,色彩極為艷麗。
由于不同地域的環(huán)境、文化及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瑤族服飾產生了一定的變遷。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影響,不同地方的瑤族服飾帶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一些偏遠山區(qū)的瑤族因為地方條件的限定,影響較為薄弱。與此同時,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相互沖擊,瑤族服飾也開始慢慢地被簡化。以前瑤族人民在盛裝時要穿著幾件衣服,衣服層次不一,從外到內逐漸變長,層次感較強,現在漸漸地簡化成一兩件,在袖口、襟邊、褲邊、腰帶、圍裙上繡上多層的紋樣,失去了層次感。而在很多瑤族聚居地的瑤族人民,除了年長的老者,平時都很少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有的只是簡單扎一個藏青色頭巾,這樣可以輕松的干農活,做事。在重大節(jié)日、慶典和婚禮上,瑤族人民才會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但一些在深山大嶺里生活的瑤族人民,卻一直保留著祖輩們的生活習慣,平日里都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如廣西的南丹瑤,至今都隨處可見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的男女老少。
瑤族服飾作為一種非語言符號,無聲地向人們傳遞著瑤族人民的文化信息。它不僅僅凝結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智慧,還蘊含了一個民族的審美觀、文化觀以及宗教觀等。通過對瑤族服飾進行研究,我們可以深刻地了解瑤族服飾所承載的瑤族文化內蘊,清楚瑤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圖騰崇拜及宗教信仰。瑤族服飾是瑤族人民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的經驗累積,它是瑤族人民日積月累的產物。
目前,瑤族服飾制作工藝的傳承人大多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幾鍙墓胖两褚恢倍紱]有文字,只有語言,制作工藝的傳承都是靠口述。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工藝技法開始逐漸慢慢地的消逝。瑤族服飾文化從衍生到發(fā)展,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它伴隨著瑤族人民成長,見證了瑤族的歷史,從最初簡單的遮羞到現在凝結了渾厚的文化底蘊,它匯聚了千百年來瑤族人民的心血。作為后輩的我們,應該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好好地呵護這來之不易的“果實”,不要讓瑤族服飾文化在記憶中慢慢消逝,成為那永遠的過去。
筆者走訪江華瑤族自治縣時發(fā)現,在平常的生活中,除了年長的老者還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很少還有人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但在盤王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慶典時,我們隨處可以看見穿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瑤族人民。江華縣政府為了弘揚瑤族的傳統文化,近幾年來每年都舉辦“盤王祭祀大典”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瑤胞相聚在“神州瑤都”,共同祭祀盤王,慶祝“盤王節(jié)”。透過活動契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瑤族的風俗人情。但是政府重點大多放在長鼓舞、盤王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去年才開始在盤王祭祀活動中,新增了婚禮巡游的活動。目前針對瑤族服飾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政府還做得不夠。
世界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追求文明。年輕的一輩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了解大大不如上一輩,瑤族服飾文化的傳承亦變得艱辛,年輕的姑娘不再會因為不會刺繡而嫁不出去。曾經瑤族人民因為大山中的萬物而有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服飾。如今年輕的人們大都選擇走出大山,到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去打工,留下年長的老者,默默地守候著祖輩人成長的土地,艱難的保護著瑤族文化。
在經濟利益與民族文化兩者之間,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很多人都為了追逐利益,而淡忘了民族文化?,幾宸椫谱鞴に噷儆谝婚T手工藝,在經濟落后的偏遠山區(qū),制作瑤族服飾的手工藝并不能獲得很好的經濟利益,所以很多制作瑤族服飾的手工藝者開始學習別的技藝,以謀求經濟利益,這樣導致瑤族服飾制作工藝的傳承人慢慢地變得少之更少。我們應該重視培養(yǎng)和保護傳承人,給予傳承人有利的政策支持。因為只有保護好瑤族服飾的制作工藝,瑤族服飾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瑤族服飾文化作為一種活態(tài)文化,它繼承著瑤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我們應努力保護好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在瑤族服飾的保護上,應給予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經濟支持,對瑤族服飾制作工藝的傳承人給予扶持,制定一些保護政策,避免傳承人出現斷裂,導致瑤族服飾消失。同時可通過繪畫、文字、錄音、視頻文件等方式記錄下現有的瑤族服飾制作工藝,讓后輩人知曉織染、刺繡及紋案寓意等傳統瑤族服飾蘊含的文化,為瑤族服飾的傳承提供一定的文字和視頻資料?,幾宸椫谱鞴に?,不僅要保有自身已有的傳統文化,還因引進現代化技術,這樣才能不斷發(fā)展,走向繁榮。
[1]江華瑤族自治縣[DB/OL].http://baike.baidu.com.
[2]范曄.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魏征,長孫無忌,等.隋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2.
[4]玉時階.瑤族傳統服飾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86-92.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