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芳 厲秀云
(河北省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北 唐山 063000)
中藥配合艾灸治療尿潴留70例
胡玉芳 厲秀云
(河北省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尿潴留;艾條灸;中醫(yī)療法
尿潴留為中醫(yī)臨床常見的病癥,屬癃閉范疇,病勢急者以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為主癥,稱之為閉,病勢緩者為癃,以小便不利、點滴短少而為主癥。常由于膀胱氣化無力,膀胱頸部以下嚴重梗阻,突然不能排尿,使尿液潴留于膀胱內(nèi),由于膀胱過度充盈,逼尿肌發(fā)生彈性疲勞,暫失排尿功能,出現(xiàn)腹脹不適、下腹痛等癥。目前臨床治療以導尿為主,但是導尿痛苦大,且易于感染,或造成尿道損傷,患者不愿接受。而中藥配合艾灸治療尿潴留是通過熱刺激及藥物作用,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來緩解尿潴留患者的癥狀,副作用少,痛苦小,療效確切,可以集預防、治療和康復于一體,有巨大的應用發(fā)展優(yōu)勢。2010-01-2013-05,我們采用艾灸加中藥內(nèi)服治療尿潴留35例,并與傳統(tǒng)方法治療35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70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最大86歲,最小25歲,平均(57.3±2.5)歲;病程最長60d,最短2h,平均(5.9±1.5) d;急性未留置導尿7例,慢性留置導尿28例。對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最大80歲,最小28歲,平均(55.7±1.5)歲;病程最長60d,最短2h,平均(6.1±1.2) d;急性未留置導尿10例,慢性留置導尿2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1]:①小便不利,點滴不暢,或小便閉塞不通,尿道無澀痛,小腹脹滿;②多見于老年男性,或產(chǎn)后婦女及手術(shù)后患者;③小腹脹滿,小便欲解不出,觸叩膀胱區(qū)明顯脹滿。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入院后采用傳統(tǒng)治療方法。包括熱敷法、按摩法、導尿法。
1.3.1.1 熱敷法 熱敷恥骨上膀胱區(qū)域至會陰,對尿潴留時間比較短,膀胱充盈不嚴重的患者常常有很好的療效。也可采用熱水坐浴,要求水溫適宜,以免燙傷。如在熱水中有排尿感,可在水中試排,不要堅持出浴盆排尿,防止失去自行排尿的機會。
1.3.1.2 按摩法 按摩順序從臍至恥骨聯(lián)合中點,按摩由輕逐漸加重,可點按關(guān)元穴約1 min,并以手掌自膀胱上方向下輕壓膀脹,以助排尿,切忌用力過猛,以免造成膀胱破裂。
1.3.1.3 導尿法 一般由醫(yī)護人員在無菌操作下進行。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藥配合艾灸治療。
1.3.2.1 艾灸療法 急性尿潴留(6h之內(nèi))用艾灸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取3~5cm長的艾條,點燃后插入艾條盒中,取神闕、氣海、關(guān)元、水分、水道(雙側(cè))、歸來(雙側(cè))諸穴,將艾條點燃插入艾條盒中,固定于穴位上,待艾條燃盡。灸時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以皮膚紅潤潮濕為度?;颊哂袠O度疲勞,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高熱,形瘦,脈搏在90次/min以上,身體發(fā)炎部位忌施灸,灸后不宜洗澡。每次20~40min,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1.3.2.2 中藥療法 用于慢性尿潴留,藥物組成:黨參12g,車前子12g,桔梗12g,枳實12g,炒萊菔子12g,豬苓30g,赤芍藥12g,杏仁12g,柴胡12g,黃芪30g,木通12g,薏苡仁20g,桃仁12g,澤瀉10g,紫蘇12g,生大黃3g,木香12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2次分服,5d為1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小便通暢,癥狀及體征消失;好轉(zhuǎn):癥狀及體征改善;未愈:癥狀無變化。
急性尿潴留均治療1次治愈,慢性尿潴留治療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結(jié)果。治療組35例,治愈31例,好轉(zhuǎn)3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97.14%。對照組35例,治愈28例,好轉(zhuǎn)5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94%。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陳某,女,62歲。2010-07-09入院。尿潴留10余d。有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偏癱病史,因腦出血入院??淘\:精神倦怠,小腹脹滿疼痛不適,尿潴留10余d,留置導尿。病情穩(wěn)定后行艾灸神闕、氣海、關(guān)元、水分雙側(cè)、水道雙側(cè)、歸來雙側(cè),每日1次。中藥方劑:桔梗12g,杏仁12g,紫蘇12g,升麻6g,柴胡12g,黨參12g,黃芪30g,車前子12g,木通12g,薏苡仁20g,枳實12g,生大黃3g,木香12g,炒萊菔子12g,桃仁12g,豬苓30g,澤瀉10g,赤芍藥12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治療5d后拔去導尿管,可自行排尿,但一次排不盡,膀胱有少量殘余尿。繼續(xù)艾灸治療,每日1次,5d后自行排尿,尿液可一次排盡。
尿潴留系指膀胱內(nèi)充滿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是許多疾病、外傷、手術(shù)或麻醉等因素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臨床常見,分為急性和慢性。尿潴留屬中醫(yī)學癃閉范疇,以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為主癥。病情輕者涓滴不利為癃,重者點滴皆無稱為閉。癃閉有虛實之分,實證多因濕熱、氣結(jié)、瘀血阻礙氣化運行;虛證多因中氣不足,腎陽虧虛而氣化不行。總之多因濕熱蘊結(jié)、腎元虧虛、濁瘀阻塞或肝郁氣機不暢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膀胱氣化功能失調(diào)。癃閉的治療應根據(jù)“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著眼于通,即通利小便。
目前,臨床上對于尿潴留的處理大都為直接導尿,此類方法雖然可以及時解除患者的痛苦,但可導致尿路持續(xù)感染,引起并發(fā)癥,使患者更加痛苦。中醫(yī)藥治療不但可以解除患者當時的痛苦,還可以避免導尿給患者帶來的副作用。艾灸神闕、氣海、關(guān)元能補益元氣,調(diào)理氣機,通調(diào)水道,意在助陽理氣;水道、水分、歸來分流水濕,通調(diào)水道;諸穴配合,達到治療尿潴留的目的。且本灸法有瞬間熱刺激的特點,使患者接受的是短暫的、強刺激,有利于祛除實邪,消導阻滯。中藥方中桔梗、杏仁、紫蘇開宣肺氣,通調(diào)水道;柴胡疏肝理氣行滯;黨參、黃芪健脾補氣;車前子、薏苡仁清熱利濕,通利小便;枳實、生大黃、木香、炒萊菔子、桃仁、赤芍藥行氣導滯,活血化瘀;豬苓、澤瀉利水滲濕通淋。通過對70例尿潴留患者觀察,艾灸結(jié)合中藥治療療效更佳,操作簡單,痛苦較小,適宜推廣。
[1] 王永炎.中醫(yī)內(nèi)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7:253-254.
[2] 國家中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8.
(本文編輯:李珊珊)
胡玉芳(1978—),女,主管護師。從事神經(jīng)內(nèi)科臨床護理工作。
R289.5;R694.55;R245.81
A
1002-2619(2014)12-1795-02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