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氨合成塔底部開孔處存在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利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氨合成塔底部結構的三維模型,并采用Simulation模塊對其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氨合成塔底部結構的應力、應變及位移云圖。結果表明,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有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最大應力約為99.2MPa,最大應變?yōu)?.95×10-3,最大位移量約為0.3mm。有限元法分析設計較為快捷方便,可為氨合成塔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氨合成塔 開孔結構 有限元分析
1 概述
氨合成塔是石油化工生產(chǎn)中廣泛使用的高壓設備,主要用于高壓、高溫條件下氮氣和氫氣的催化反應以進行氨的合成[1,2]。氨合成塔是一種結構復雜的高壓反應器,由于開孔處的結構造成了氨合成塔筒體的幾何不連續(xù)性增加,這就容易造成開孔處出現(xiàn)破壞導致氨合成塔反應器失效[3-5]。本文利用SolidWorks建立氨合成塔底部開孔處的模型,利用Simulation模塊對該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獲取氨合成塔在正常工況下的應力、應變云圖。通過有限元分析,可為氨合成塔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2 分析模型的建立
本文研究的氨合成塔的型號為托普索型。托普索氨合成塔是一種徑向流動冷激型的氨合成塔,氣流在塔內(nèi)呈徑向流動,塔內(nèi)床層溫度控制是采用冷激氣與催化劑內(nèi)反應氣直接混合來達到的[7,8]。
該設備是一臺長15900mm的立式高壓反應器,內(nèi)徑為Φ3400mm;外殼結構形式為鍛焊結構,直段筒體厚度為198mm的鋼錠鍛制而成;上下封頭為球形封頭,上封頭厚度為120mm,下封頭厚度為130mm。工藝操作溫度377℃,操作壓力13.6MPa,介質(zhì)為氫氣、氮氣及氨等。設計壓力15.9MPa,設計溫度450℃,材料采用16MnR。設計溫度下需用應力為140MPa,彈性模量2×105MPa,泊松比0.3。
利用SolidWorks建立氨合成塔底部開孔處的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左側開口為氣體出口;中間為氣體入口;右側為人孔,用于設備的維護。
■
Simulation是SolidWorks公司推出的一套有限元分析軟件,它作為嵌入式分析軟件與SolidWorks無縫集成。運用Simulation,可以迅速得到分析結果,從而最大限度的縮短產(chǎn)品設計周期,降低測試成本,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6]。
將在SolidWorks中建立好三維模型導入Simulation模塊進行有限元分析。根據(jù)設計要求,選擇材料類型,施加載荷(包括溫度載荷)及約束,劃分網(wǎng)格。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網(wǎng)格劃分品質(zhì)較高,單元數(shù)為21918,節(jié)點數(shù)為39155。
■
3 結果與分析
加載求解后得到氨合成塔底部結構的應力云圖、應變云圖及位移云圖。圖3為應力云圖的剖視圖,由圖可看出,在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應力較為集中,有較大應力值,最大應力約為99.2MPa,小于許用應力值140MPa。這是由于氨合成塔底部開孔處存在結構上的突變,導致出現(xiàn)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故在開孔結構處常常采用加厚來保障其安全性;同時,在結構突變處采取過渡結構,以減小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
■
圖4為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的應變云圖。由圖可知,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的最大應變值出現(xiàn)在底部接近于開孔部分的球面處,最大應變值為1.95×10-3。這是由于開孔處應力比較集中,導致附近結構易發(fā)生較大的變形。圖5為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的位移云圖。由圖可知,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位移量較大,最大位移量約為0.3mm。
4 結論
通過SolidWorks軟件建立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的三維模型,并利用Simulation模塊對其進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的應力、應變及位移云圖。結果表明,氨合成塔底部開孔結構處有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導致附近應變及位移值較大;最大應力為99.2MPa,最大應變?yōu)?.95×10-3,最大位移量約為0.3mm。分析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可為氨合成塔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陳曙光,李丁,劉薈瓊等.氨合成塔底部五通有限元分析[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0,47(6):19-21,26.
[2]劉伯玉,丁傳安.基于ANSYS的氨合成塔球形封頭的優(yōu)化設計[J].化工機械,2010,37(6):723-725.
[3]白海永,傅吉坤,周大坤等.氨合成塔外殼雙錐環(huán)密封結構的分析[J].壓力容器,2008,25(4):24-27,48.
[4]鄒軍,江楠,毛苗等.氨合成塔非徑向接管有限元分析與強度評定[J].化肥工業(yè),2012,39(1):34-37.
[5]丁傳安.氨合成塔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D].東南大學,2005.
[6]SolidWorks+Motion+Simulation建模/機構/結構綜合實訓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吳萍.180kt/a氨合成塔的設計與應用[J].化肥設計,2006,44(4):23-26.
[8]甘夢書.徑向氨合成塔數(shù)學模型及仿真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1998.
作者簡介:陳麗莉(1978-),女,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