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露
市政廳意思就是:城市的公共房屋,市民的家。市民不能進出自己的家成何體統(tǒng)?
去年荷蘭一藝人在類似達人秀的電視節(jié)目里發(fā)表了荷蘭華人認為有辱華性質(zhì)的言論, 不少荷蘭人也認為那是有點欺負人,繼而為華人打抱不平,新聞媒體也鋪天蓋地報道此事。
華人僑居荷蘭已有一百來年的歷史。但不同于來自摩洛哥、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僑民,華人和很少與荷蘭本土人接觸,更少參政議政。這回辱華事件雖然刺痛了華人的心,但也堅定了他們近幾年已有的決心,走出華人圈,參政議政。
正好今年3月19號將在荷蘭舉行地區(qū)政府議員選舉。海牙市副市長基督教民主黨黨員卡斯滕·克雷恩先生聯(lián)系到荷蘭二代華人, 成功的企業(yè)家周惠宗先生。問周是否有意參加競選。周先生考慮后答應, 成為百年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華僑參選者。
本來我與政治無緣,上述辱華事件使我切身體會到荷蘭人與華人相互理解的迫切性,所以參加了周的一個集會。 在會上我碰到了海牙副市長。當我聽說他專管老人院和兒童福利,興趣馬上來了,很希望從副市長口中了解倒荷蘭人是怎樣老有所依的。他也想同我聊聊,因此一拍即合。
與市長見面的那天中午,天烏烏, 雨濛濛,典型的荷蘭風味天氣。但市政廳內(nèi)卻光明一片,打心里往外亮。門口沒有荷槍實彈把門的,老百姓隨便進入。進門之后我就象熱帶植物,享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光與熱。此建筑主要由玻璃和鋼絲組成,除了廁所不透明,電梯走廊辦公室天花板,無處不透視透亮。連樓梯扶手也閃光發(fā)亮,細而薄,以免影響視野。
那天大廳里坐了半個學校的小朋友,八九歲的樣子,他們一邊吃自帶面包一邊喝自帶飲料。難道他們也是來拜訪政府官員的嗎?我走到他們跟前問個究竟。原來他們從外地來到海牙一個劇院, 參加歌舞訓練。中午無處躲雨,又不想花錢去快餐店,所以跑到市政廳吃自備午餐, 又免費又能看西洋景。
這里人來人往,熱鬧程度 不亞于集市, 還有畫展。市政府定時在大廳組織文化藝術(shù)等公益活動。在大廳一坐,各式人物事物像走馬燈一樣展現(xiàn)在你眼前, 而樓上就是市長及其他官員的辦公室。百姓與政府的零接觸,生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在此。
助理帶我來到十一層的副市長辦公室。副市長三十來歲,高挑個,白凈臉,眼睛睫毛忽閃忽閃的,給他換一件演出服上舞臺,準能暈倒一片女粉絲,整個一帥鍋。好在荷蘭男人普遍高健帥,他顯不出來啥。見面他第一句話就是,露露,我叫卡斯滕, 咱們互相叫名字吧,就別叫什么克雷恩先生和王女士了,你看如何?
坐下后我說明來意,其中一點就是向他就海牙的老年福利設施提幾個問題,以便我寫專欄。他聽了便說,問題倒是很有意思,但萬事有輕重緩急,目前他更想與我談是怎樣協(xié)助周蔚宗先生競選。隨后他向我介紹了他的政治理念以及為何支持周先生。說得有條有理,中肯富說服力,再加上記憶猶新辱華事件給我的啟示,讓副市長居然把我這個對政治不感冒的文人給說動了。我同意在有限的能力之內(nèi)幫助周先生把他的政治觀點介紹給更多的選民。
談話后副市長顧問要送我出去,我說不用了。一來出于中國人的客氣,二來由于確實沒這必要。碩大的市政府大樓從一樓到十幾層,一眼就能望穿秋水,哪里是樓梯電梯門窗,一目了然,何必煩人帶路?
我一邊走一邊想, 此樓的建筑家一定讀懂了海牙市政府的理念。透明的房子折射著百姓與官員相對透明的關(guān)系,光亮的屋子體現(xiàn)著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對生活的樂觀。事后我向荷蘭朋友發(fā)感慨說,市政廳居然百姓可以隨便出入,在里頭吃喝拉撒不要錢, 值得點贊。那朋友說,市政廳(荷蘭文:stadhuis)意思就是:城市的公共房屋,市民的家。市民不能進出自己的家成何體統(tǒ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