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剛剛落下帷幕的全國兩會,部署了2014年改革發(fā)展的主要任務,預示著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除了完成2014年的改革目標之外,尚有一些具體的經濟改革有待進一步強化和落實。就風險管控而言,2014年的任務并不輕松,地方債風險,金融市場風險等,在過去一年努力的基礎上,今年該如何推進?
改革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對觀念、制度及生產要素的重構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增長領域,另一方面也兼具通過重構來減少或管控損失的目標。從后一種意義上說,改革本身內蘊著化解風險的要求。
風險的特征在于:它是欲望與能力的過度背離。適度超前的欲望可以拉動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供給來滿足欲望。但過度膨脹或扭曲的欲望,卻會蒙蔽人的神智,造成資源的錯配和風險的積累。實體經濟只能產生100的利潤,虛擬系統卻希望獲得200的收益,由此產生的資源配置勢必導向非生產性的分配活動,最終實體經濟可能連100的利潤都創(chuàng)造不出來。擁有權力、信息優(yōu)勢或“運氣”的人獲得了收益,多數人卻陷入危機。
而且,風險盡管是不斷積累的,但爆發(fā)卻往往很突然。如果不能提前化解或分散,風險一經爆發(fā)即成災難。遺憾的是,在多數時候,在爆發(fā)之前,人們大都把風險視作機會,而這更是極大增加了風險演變成災難的嚴重程度。
風險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各種形式之間多存在復雜的關系,這使得風險治理者可能以為自己已經成功地識別和管控住了風險,殊不知風險很可能以別種形式、甚至更嚴重的程度繞過治理者的“馬其諾防線”,對經濟社會造成災難式沖擊。
我國目前依然是經濟增長率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但潛伏的風險容不得我們絲毫懈怠與疏忽。近日,市場數據供應商信貸市場分析(CMA)提供的信用違約掉期(CDS)數據顯示,我國的政府債券5年期CDS已經升至99基點,這遠高于一年前的63基點。這說明,改革的頂層設計中,須嵌入風險管控的安排,改革才能平穩(wěn)推進。
概言之,當前我國的改革,面臨著并且必須處理好四大領域的風險,分別是房地產、地方債、影子銀行和國有企業(yè)改革。
近年來不斷攀升的房價地價、迅速涌現的地方融資平臺、令人應接不暇的理財產品,以及某些靠壟斷和政府背書吃飯的國有企業(yè)等,已經由拉動需求對抗危機逐步轉向侵蝕實體經濟利潤,造成資源期限與領域的錯配,帶來經濟效率下降的隱患。這些風險領域之間,又有錯綜復雜的關系。某些地方融資平臺通過影子銀行汲取資金,投入到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領域,拉動了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可能演變?yōu)橄到y性風險和危機。
如果說中誠信托的“有限違約”還有遮羞的性質,“超日債”違約成為中國債券史上首單違約的公募債券,浙江興潤置業(yè)成為中國房企信貸違約第一單引發(fā)央行與商業(yè)銀行討論是否救助,這些事件短時間內紛至沓來,讓我們不得不對危險保持高度警覺。
風險必須提前治理和化解。從風險的一般性質來看,化解風險,第一要做好導向工作,將欲望分散化與多元化,要切實讓民間投資進入更多原先被管制的領域,分散風險;第二,要加強滿足欲望之生產能力的培育,尤其要提供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支持企業(yè)培育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化解風險需要系統的視角,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人民銀行、住建部、國土資源部、銀監(jiān)會、統計局、審計署、國資委、地方政府之間應該有更通暢的信息分享與政策溝通渠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