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勇,阮 妮
(三峽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武當字拳是拳術與書法高度融合的一種拳法。我國五千年文明發(fā)展歷程中,中國武術和中國書法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標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以獨特的方式承載了中華民族千年文明,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武當字拳的研究對傳承中華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有積極的宣傳和推動作用。
在歷史演變和傳承中,有很多門派都將字拳作為獨特的拳法。江西字門拳、少林五字拳、詠春日字拳、米字拳、家字拳、千字拳、翻字拳等。
字拳的基本功源于武當運手八掌:單必背(豎也),雙必鉆(橫也),轉必搖(撇也),順必閃(捺也),浮沉必俯仰,起立必托槍,吞吐必運手,回能必庹身。
武當字門拳,即“殘、摧、援、奪、牽、捺、逼、吸”八字法訣。后人演化“貼、竄、圈、插、拋、托、擦、撒、吞、吐”十字法。字門拳師余克讓先生總結為《袖珍十八法》。
武當太乙神劍門第十七代掌門人關亨九先生的《武當太乙神劍門功理功法》中記載:“太乙神劍門,玄妙在字中。寫字即成拳,行筆是練功。悟到自然得,無須求套路”。
江西字門拳,出自武當張松溪、葉繼美一系,后經僧耳大師傳于余克讓先生得以發(fā)揚傳播,以獨特的點穴法享譽武林,成為一枝獨秀的奇葩。
賈寶和先生、高飛先生所著的《武當字門絕技·秘傳點穴神功·字門概述》提到:“字門拳源于武當拳,為武當內家拳繼承者,字門拳師余克讓先生傳入江西,相傳宋元時期三豐祖師在武當修煉,將少林云手法精華糅進了武當太極陽陽法,浮、沉、消、納之技,而創(chuàng)武當內家拳字門八法?!?/p>
追溯各門派字拳淵源,歸宗為武當字拳。目前武當字拳的典籍傳承乃武當太乙神劍門第十七代掌門人關亨九先生(已故)撰寫的《武當太乙神劍門功理功法》,1988年9月,關亨九先生將《武當太乙神劍門功理功法》資料獻給《武當》雜志。據稱是繼承其先祖所著《武當拳宗》。內有字拳24 字秘訣,以字為拳,每個字是一套拳。只可惜原本已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遺失,但關亨九先生記之猶詳,并追寫成章,定名為《武當修真密笈》?!段洚敗冯s志于1988年以特輯??媸??!皩?焙募?,分別記述神劍門四個方面的內容,即修真、技擊、字拳與書畫、醫(yī)古。2002年8月改名為《武當太乙神劍門功理功法》被中國武當文化叢書編委會將其收集在《武當武術精萃》(一)中,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結集出版。2008年9月由張桂生先生將關亨九著作編成《武當太乙神劍門真宗》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該項目的研究對瀕于失傳的武當字拳有較好的拯救、傳承與發(fā)展作用。
目前武當字拳研究者甚少,國外更鮮為人知。大多研究武術與書法的相似相通性。
上海體育學院劉同為、王昊寧認為,武術與書法在美學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武術與書法一樣,注重內涵的“骨力”;共同遵循著均衡、對稱、奇正、對比、呼應,比例等形式美的諸多法則;都體現了氣韻生動的節(jié)奏美及章法的布局;對意境的追求有共同的審美理想,兩者演練技巧可相互啟迪。
浙江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舒獻忠教授認為:中國武術與中國書法藝術之間于其內在表現形式有著驚人的相似,既有形的暗示與聯(lián)系,也有神的契合與溝通,文武之間本沒有鴻溝,它們是相息相通,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彼此融合,完全可以相互促進技藝。
宿州學院體育學院劉明龍認為:中國武術與書法藝術雖然各有相對獨立的內涵、法則、規(guī)律,但研究發(fā)現它們之間有很多相似相容之處,有“道德范疇,養(yǎng)生之道”的共同基本原則,在“意、力、境,形神統(tǒng)一”等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二者在統(tǒng)一文化區(qū)域內相互融合、滲透,共同發(fā)展。
上述研究表明:武術與書法的同源性,對悟性的相似性,對勁力要求的趨同性,對氣與神要求的統(tǒng)一性,同屬于主體反映客體的造型活動,都具有內在表現力和美德陶冶功能,它們在結構形式與心境意念活動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可相互借鑒,各自從對方受到啟迪,獲得滋養(yǎng)。但對拳術與書法的高度融合,合二為一,以字為拳的研究還未涉及。
武當字拳融武術、書法、儒家文化、醫(yī)學、美學、哲學于一體,是傳統(tǒng)文化融合的獨特代表。字拳神功極致、扶正祛邪、三圣歸一、武通于醫(yī)、拳納于字,體現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上,引導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培養(yǎng)中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愛好,大學生要做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人,汲取營養(yǎng),推進創(chuàng)新。高等體育院校承載了傳承文化與創(chuàng)新的重任。體育院校在注重學生體育技能訓練同時,也注重文化修養(yǎng)方面的提高,更有利于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武當字拳對于現代武術有極大的研究和借鑒作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濡染、鏤刻,注入新的時代精神,賦于新的意義和功能,使其得以成長與拓展。
字拳與太極一脈相承,不僅能學文練武,亦可修身養(yǎng)性。長期習練能起到養(yǎng)生健身、技擊娛樂、延年益壽的多重作用和價值,實為體育健身的好項目。
武當字拳是傳承中國兩大優(yōu)秀文化的具象載體,對武當字拳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進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國際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形勢嚴峻,但土壤深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廣泛認可,但又了解甚少。傳統(tǒng)文化在國外備受親睞,國內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積極地尋求保護對策。武當字拳為絕世奇功,卻鮮為人知,迫切需要給予關注和研究。
第二,武當字拳文武雙修的獨特性。武當字拳,即武當太乙神劍門拳功,相傳為張三豐所創(chuàng)。包含修真、技擊、字拳與書畫、醫(yī)術。武技以字為訣,內練修道,外練字拳。是武術與書法高度融合的一種拳法。它巧妙地將中國兩種優(yōu)秀文化融為一體,術道并重、文武雙修。
第三,提升人文素養(yǎng)。體育人文社會學的設置,顯示了體育院校人才培養(yǎng)對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視。武當字拳若獲得研究和推廣,對培養(yǎng)文武雙全、內外兼修的人才,提升體校人文素養(yǎng)起到極大的創(chuàng)新和促進作用。
拳術與書法在中國古代是人生修煉行為,歷代賢仁智士都把習文和備武并重同修,并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兩大課業(yè)。雖然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既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但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當前,因為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風氣,過分地重視學習西方,輕視繼承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重理工,輕人文;重功利,輕素養(yǎng)。而武術和書法教育兩大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長期被忽視,研習者越來越少。這是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表現。歷史悠久的武術和書法文化似乎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的孫子兵法、中藥、孔子文化被外國人奉為圣典,而我們卻漸漸在遺忘,西方的文化和科技吸引了我們更多的眼球。近幾年孔子學院設在了世界各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國內又重新受寵,在教育、管理、營銷等多方面,發(fā)現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處處受益無窮。武當字拳是獨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需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需要好好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武當字拳是拳術與書法的高度融合的一種拳法,它將兩種優(yōu)秀文化融為一體。蘊涵儒釋道三家文化精髓,身心同修、剛柔并濟、陰陽合一,傳達著和諧美好追求。寫字即是練功,打拳即是寫字,拳里有字,字里藏拳。這種高度融合文化藝術,為中國武術和書法藝術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對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起到獨特的作用。
[1]劉同為,王昊寧.論書法藝術與武術演練的相通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5).
[2]舒獻忠.中國武術與中國書法思想精神的相似性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
[3]劉明龍.傳統(tǒng)武術與書法的相似性和相融性[J].衡水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