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靜
(蘇州大學 王健法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實用藝術作品的法律概念、保護空缺、可版權性、藝術性判斷標準等問題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而圍繞實用藝術作品產生的侵權糾紛的解決也是司法實踐中面對的一大難題。國家版權局2012年啟動的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各稿均增加了實用藝術作品的作品分類并規(guī)定了特殊的保護期限,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適用這一規(guī)定仍需進行探討,以期完善實用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制度。
“works of applied art”是我國實用藝術作品的英文詞源,實用藝術作品在《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中屬于著作權的保護范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寫的《版權法與鄰接權法律詞匯》將其解釋為:“具有實際用途的藝術作品,無論這種作品是手工藝品還是工業(yè)生產的產品?!倍侗Wo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年文本)指南》則對實用藝術作品的范圍作出了進一步的釋義:“公約使用這種一般性表述來涵蓋小擺設、首飾、金銀器皿、家具、壁紙、裝飾品、服裝等的制作者的藝術品。”[1]綜上,實用藝術作品的特征主要是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
199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該法2001年的第一次修正、2010年的第二次修正均未承認實用藝術作品屬于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一類作品。國務院1992年10月頒布的《實施國際著作權保護的規(guī)定》是最早含有“實用藝術作品”一詞的法律文件,不過由于與伯爾尼公約的銜接,其并未再對實用藝術作品的涵義作出解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實用藝術作品成為了市場交易的寵兒,為更好地解決基于實用藝術作品而產生的權屬糾紛、侵權糾紛有必要明確實用藝術的內涵。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的第一稿第3 條第9 項即為實用藝術作品的概念,實用藝術作品,是指具有實際用途的藝術作品;第二稿修改為:實用藝術作品,是指具有實際用途的藝術作品并有審美意義的作品;送審稿采取一般規(guī)定加列舉的方法將實用藝術作品的概念修補為:玩具、家具、飾品等具有實用功能并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這一定義較好總結了實用藝術作品的概念并劃定了其主要范圍,對實用藝術作品的法律適用具有積極意義。
國際條約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是明確的,《伯爾尼公約》第2 條第1 款將實用藝術作品納入了文學藝術作品的范圍,依據該公約,成員國必須給予實用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品或者作為工業(yè)品外觀設計的保護且保護期不得低于25年。實用藝術作品在我國獲得著作權法中的地位經歷了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無地位期,我國在加入《伯爾尼公約》前,并無保護實用藝術作品的先例,為了履行加入公約后的義務,也只是在國務院1992年頒布的《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guī)定》中首次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作出規(guī)定,但是該規(guī)定僅適用于外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我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實用藝術作品仍舊不能享受本國法律的保護,《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guī)定》通過給予公約成員國國民超國民待遇來達到《伯爾尼公約》的要求。
第二個階段是將實用藝術作品作為美術作品的種屬納入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主要是在2001年著作權法第一次修改后,盡管對實用藝術作品仍舊未置一詞,但是取消原第52 條第2 款的規(guī)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不屬于本法所稱的復制?!雹俅藯l款刪除后即產生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均直接依據著作權法受到保護的觀點[2]。在司法實踐中,2001年修改后的中國著作權法正是通過對于美術作品的保護,提供著對于實用藝術品的“藝術”方面的保護[3]。同時也不乏以涉案的實用藝術作品的藝術性高低為標準將其是否歸入美術作品,依據著作權法作出判決的案例。在樂高公司與廣東小白龍動漫玩具實業(yè)有限公司等侵害著作權糾紛申請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由于涉案積木塊為首部有圓形孔洞頂端有開叉并有三道彎曲的弧形積木,積木的弧形彎曲及頂端開叉形狀均為日常生活中常見形狀,其首部圓形空洞作用為和其他積木拼插,難以體現(xiàn)作者的獨立構思和選擇,缺乏著作權法對獨創(chuàng)性的基本要求。據此,涉案玩具積木塊不符合著作權法關于美術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要求,駁回樂高公司的再審申請[4]。
對外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實行超國民待遇的規(guī)定,滿足了《伯爾尼公約》保護實用藝術作品的要求,但因對本國公民實行了差別待遇而備受爭議。而對美術作品作廣義理解以便納入實用藝術作品的做法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著作權法的“恣意曲解”,也有實務界人士認為在司法實踐中不能輕易將實用藝術作品歸入美術作品范疇[5]。在我國美術作品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五十年,將實用藝術品作為美術作品保護后,外國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期將低于國內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期②,與《伯爾尼公約》國民待遇的原則相背。此外,美術作品與實用藝術作品的權利內容也存在差別,展覽權是美術作品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由于實用藝術品的主要價值在于吸引消費者購買這些實用藝術作品,而非在于展覽[6]。因此,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人并不享有美術作品財產權中的展覽權,且美術作品的原件具有特殊的價值,此種價值是實用藝術作品的原件無法體現(xiàn)的。因此將實用藝術作品單獨列為著作權的客體來保護,而不是將其隱藏在美術作品身后更能體現(xiàn)實用藝術作品的價值,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guī)定的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是10年,一個實用藝術作品在滿足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條件的前提下則可在獲得授權后得到專利法的保護。對外國主體而言,《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保護期才是符合國際公約的最低保護期要求的,獲得保護的程序也更便捷;對國內主體來說,其實用藝術作品除了可能被視為美術作品得到保護外,還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在發(fā)生侵權糾紛時尋求專利法上的救濟。
在司法實踐中,著作權法和專利法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交叉保護產生了是否承認對實用藝術品雙重保護問題:首先,當一個實用藝術作品通過申請獲得了我國的外觀設計專利,那么如果產生侵權糾紛,權利人沒有依據外觀設計而是依據著作權法提起訴訟則其請求能否被支持?其次,一個獲得外觀設計專利的實用藝術品的保護期屆滿,其能否繼續(xù)獲得著作權法上的保護?第一個問題是法律選擇問題,通常允許權利人選擇何種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在多數權利人偏向一種法律救濟時另一項法律制度很有可能被虛化。法院對第二個問題的回應卻因情況而異,在三茂公司與永隆商行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上訴案中法院并未支持原告的已進入公有領域的專利再獲著作權法的保護[7]。在瑞士英特萊格公司訴可高(天津)玩具有限公司、北京市復興商業(yè)城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在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實用藝術作品提供著作權法和專利法雙重保護的現(xiàn)狀下,將此理解為我國法律并不排斥此種雙重保護更符合邏輯,即是說英特萊格的實用藝術作品在已經申請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的情況下,仍舊可以同時或者在專利期滿后繼續(xù)享有著作權法的保護[8]。
第一,明確實用藝術作品作為著作權的客體予以保護。我國2010年修正的著作權法的第3 條以詳盡列舉的方式列舉了九類作品形式,雖然其中第九項是兜底條款,卻因有違版權自動保護原則而難以保證其廣泛的兼容性[9]。繼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將實用藝術作品單列為一類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后,第二稿、送審稿均作出了保留,并且具體列舉了實用藝術作品的主要種類和特征。2013年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實施條例并未承認實用藝術作品是單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通過后,其關于實用藝術品的規(guī)定會與實施條例產生沖突,根據法律適用的原則,應優(yōu)先適用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對于實用藝術作品的規(guī)定。
第二,解決了內外有別的問題。我國實用藝術作品保護內外有別主要體現(xiàn)在:首先,在《實施國際著作權保護的規(guī)定》中,外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之日起享有25年的保護期,屬于超國民待遇,我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實用藝術作品無法直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獲保護。其次,從2001年10月我國《著作權法》修訂時取消原第52 條第2款的規(guī)定后,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均直接依據著作權法受到保護[6]。法院的做法是將實用藝術作品與美術作品作出種屬概念的理解,美術作品包括實用藝術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本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在著作權法上無法可依的狀況,然而,美術作品財產權的最低保護期為50年,高于《實施國際著作權保護的規(guī)定》特別給予外國人實用藝術作品的25年保護期,這樣適用法律卻違背了《伯爾尼公約》“國民待遇原則”。最后,外國人的實用藝術作品獲得25年保護期,如果不適用著作權關于美術作品保護期的規(guī)定,而適用工業(yè)品外觀設計專利的規(guī)定,使實用藝術作品獲得10 保護期,但期限較短,取得程序復雜,因此也未能改變實用藝術品內外保護有別的現(xiàn)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草案送審稿第4 條:外國人、無國籍人的實用藝術作品以及根據本法第14 條享有的權利,其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對中國權利人給予保護的,受本法保護。第29條第2 款:實用藝術作品,其發(fā)表權的保護期為二十五年,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二十五年內未發(fā)表的,本法不再保護;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的保護期為首次發(fā)表后二十五年,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二十五年內未發(fā)表的,本法不再保護。上述新修訂的條款不僅明確了外國和國內實用藝術作品均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并且統(tǒng)一了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期,解決了實用藝術作品保護的“歧視”問題。
第三,對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沖擊。著作權法和外觀設計專利對實用藝術品交叉保護問題無論是在現(xiàn)行法律制度下還是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通過后都存在。外觀設計專利權對符合專利要求的實用藝術作品提供的是禁止他人擅自制造、使用、銷售、進口外觀設計產品的權利,著作權則側重給予權利人禁止他人未經許可擅自復制實用藝術作品的權利,但由于著作權法上的復制包括了“從平面到立體的復制”,事實上造成了著作權法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與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就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的結果[10]。我國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是10年,《著作權法》草案準備給予實用藝術作品25年著作權保護,加上著作權保護的便捷性,權利人在選擇保護實用藝術作品的模式上會傾向《著作權法》從而架空我國外觀設計專利制度。
實用藝術作品保護的不是其中的實用性,而是其藝術性,保護的著眼點在于“藝術品”[11],這種藝術性在修改草案中被表述為“具有審美意義”,司法實踐中實用藝術作品侵權的認定及解決面臨的一個難題即是如何認定作品的藝術性問題。
判斷一個實用藝術作品是否具有藝術性時,首先要采取觀念上可分,物理上不可分的方法分離出實用藝術作品的實用性與藝術性。觀念上可分是著作權法思想表達二分法的要求,如果實用藝術作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連觀念上的可分都無法實現(xiàn)則對其的保護可能延及作品的思想觀念、制作工藝和功能超出了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物理上不可分要求藝術性和實用性在物理上結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獨立的實用藝術作品,若二者在物理上可分,那么實用藝術作品的藝術性即可獲得美術作品的保護,實用性則可以獲得工業(yè)品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該作品不再獲得著作權法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
實用藝術作品的藝術性評價標準在司法實踐中很難把握,因為它并不像發(fā)明專利中的技術水平那樣客觀,主觀因素明顯。因此,在判斷藝術性的時候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判斷藝術性的主體。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判斷侵權時通常會擬制一個主體,如專利法中的“該技術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法官在判斷一個實用藝術作品時應當扮演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色,同時還可借助消費者的反應等調查證據,以使藝術性判斷盡量客觀化;第二,判斷的客體應該是作品本身,而不能以作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目的來決定作品是否具有藝術性;第三,在實用藝術作品的藝術成分之被分離出來以后,對實用藝術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標準應一視同仁適用于其他藝術作品一樣的判斷標準。由于實用藝術作品本身同時具備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特點,以此其功能性的特性限制了作品設計的獨創(chuàng)性高度,要求實用藝術作品的藝術性達到純美術作品的高度,實質上是要求實用藝術作品要具備更高的藝術性,從而限制了實用藝術作品可獲保護的范圍。
以協(xié)調不同法律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為目的,英國創(chuàng)設了實用藝術作品從版權保護轉化為工業(yè)版權的制度③,而我國并沒有此種規(guī)定。因此,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的規(guī)定很有可能架空外觀設計專利制度,而著作權法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對象,外觀設計專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為了保證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有效實施,宜對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作出調整。
《TRIPS》規(guī)定對外觀設計的保護不得低于10年,受知識產權協(xié)定的影響,我國專利法同樣給予外觀設計專利10年的專有權保護期,盡管與國際公約一致,但并未給予權利人類似續(xù)展商標一樣的自主選擇權。歐盟對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采取的是可續(xù)展的做法:“首期5年,可續(xù)展4 次,最長25年”。其規(guī)定在保證符合國際公約的前提下,增加了法律規(guī)定的彈性,更有利于權利人根據市場需求作出選擇何種法律和在何時放棄專有權的判斷,在專利法修改時值得我國借鑒。這樣,即使《著作權法》送審稿給予實用藝術作品的25年著作權保護期的規(guī)定獲得通過后,也不會造成對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較大沖擊。這種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可續(xù)展的規(guī)定比死板的10年保護期的規(guī)定更能體現(xiàn)專利法平衡私有權利和公共利益的制度價值,使商業(yè)價值不再的外觀設計盡可能早的(申請日起5年內)成為共有資源,為公眾利用,降低因交叉保護帶來的負面效應,通過修訂專利法中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增強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內部和諧。
注 釋:
① 對該條一般理解為不管是將實用藝術品用于工業(yè)生產,還是生產制作具有藝術性的實用品,都不屬于著作權意義上的復制,因而不受著作權保護。
② 盡管在法律位階上考慮,外國主體也可依據著作權法中對美術作品的規(guī)定提出訴訟請求,但是由于著作權法并未明文規(guī)定,法官在裁量的時候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故通?!秾嵤﹪H著作權條約的規(guī)定》會成為解決涉外實用藝術作品糾紛的依據。
③ 英國承認實用藝術作品在版權法地位,但若一個藝術作品經版權人許可或者被版權人自己制作、銷售這樣的工業(yè)產品,則從首次銷售的年度結束之日起算,只能享有縮短到25年的工業(yè)版權保護,保護期屆滿后不得禁止他人制作此種產品。
[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年文本)指南[M].劉波林,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王自強.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J].中國版權,2004(1).
[3]李明德,許 超.著作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1262 號民事裁定書[R].
[5]周 林.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與裁判[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6]吳偉光.中文字體的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國際公約、產業(yè)政策與公共利益的影響與選擇[J].清華法學,2011(5).
[7]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5)粵高法民三終字第230 號判決書[R].
[8]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2)高民終字第279 號民事判決書[R].
[9]劉劍文,王 清.關于版權客體分類方法與類型的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1).
[10]張偉軍.實用藝術作品著作權法保護與外觀設計專利法保護的協(xié)調[J].知識產權,2013(9).
[11]鄭成思.知識產權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