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平
(廣東培正學院 體育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830)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教練員行為有效性分析
陳春平
(廣東培正學院 體育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830)
運用文獻資料法與邏輯分析法,闡述了普通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一般特點以及教練員行為有效性的內涵;提出競賽成績優(yōu)劣性、教練員行為時機性以及教練和隊員互動性3項教練員行為有效性評估指標;最后,提出提升教練員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增強競賽目標達成的有效性、積極進行管理授權與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訓練時間,并積極反饋及明確有效訓練情境的差異化等5點增強教練員行為有效性策略。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教練員;行為有效性;運動員
《關于開展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努力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規(guī)劃(1986~2000年)》確定了高校課余訓練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目標及10項基本政策,[1]為我國普通高校課余訓練工作的開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普通高校課余訓是在體育教學、群體工作的基礎上,以運動技術水平提升為目的,以體育特長學生為主體,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以運動隊為主要形式的有計劃的訓練與競賽過程。[2]于是,提高競技水平,獲得優(yōu)異競賽成績,成為課余訓練運動隊建設的基本目標。創(chuàng)造競賽成績既取決于教練員、也取決于運動員,而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兩者之間的謀和。由于運動成績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創(chuàng)造運動成績的訓練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實驗過程。這過程不是機械和被動的,需要教練員與運動員順應發(fā)展趨勢,不斷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教練員如何促進運動員訓練,提升其臨場表現(xiàn),最終達到獲得優(yōu)異競賽成績的目的?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成為關鍵。
有研究將普通高校課余訓練“高水平”運動隊分為兩個層面的標準,一個層次是群體型的“高水平”,一個層次是競技型的“高水平”。[3]本文所講的為后者,即為競技型高水平運動隊,是相對專業(yè)運動員而言,具有較好的運動天賦與運動技能,通過專業(yè)訓練可以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比賽,實現(xiàn)“為校爭光”的目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課余訓練與重點院校的課余訓練在運動員招生、政策傾斜層面,區(qū)別相當大。于是,普通高校課余訓練也存在一般性特點:教練員與運動員均具有雙重身份。[4]多數(shù)教練員同時也是學校體育教師,以兼職身份從事教學任務外的訓練工作。而運動員又是學生,需要在完成學業(yè)之余,進行訓練,提高競技水平。由于運動員選拔途徑的制約與隨機性,使得普通高校運動隊的隊員具有來源多樣、競技水平參差不齊、訓練熱情不高以及無競賽成績壓力等特點。[5]
(一)教練員行為有效性內涵
在普通高校運動訓練管理中,教練員處于中心地位,成為主導角色,他對于運動訓練的整個過程,全面影響,在執(zhí)行繁重訓練工作的同時,負責訓練績效,責任相當重大,專業(yè)性也強。教練員的專業(yè)知識、訓練觀念、心理品質、工作動機、行為能力等,都是對訓練效果發(fā)生重要作用的因索,都必須在課余訓練運動隊的訓練行為中體現(xiàn)出來。[6]課余訓練中,教練員行為除了對運動員運動技能的傳授外,其職能還包括教練員的決策過程,給予運動員的積極反饋形態(tài),激勵運動員奮進的技巧,以及與運動員建立融洽關系等,呈現(xiàn)多元復雜性。
(二)教練員行為有效性評估指標
1.競賽成績的優(yōu)劣是評估效能的前提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的重要目標是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于是,教練員的一切訓練工作都應圍繞著這一目標而進行。運動隊訓練工作應圍繞著充分調動和發(fā)揮教練員及運動員訓練比賽的積極性來進行。優(yōu)異運動成績的獲得取決于教練員與運動員。他們是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諸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并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對于教練員訓練行為效能的評估,在于教練員是否能夠運用完善、有效的指導策略,通過訓練過程,為運動員提供一個良好的訓練環(huán)境,而運動訓練的最終目標在于能在競賽優(yōu)異成績。
2.教練員訓練行為時機是“質”的關鍵
在課余訓練中,有經(jīng)驗的教練在對待運動員各類問題的時空把握上會恰到好處,思考上會比沒有經(jīng)驗的教練更富效果,會以較適當?shù)姆绞脚c選手進行互動。對于運動員影響較大的,不在于教練行為量的多少,而是教練行為時機與內涵。通俗的比方,運動員不在意教練是否經(jīng)常詢問他們的意見,而是在意教練在哪些訓練內容上,以何種時機詢問他們的意見?;谡n余訓練競賽情境的復雜多變性,教練員的行為在各種情境中,應該存在多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也就是說,教練行為的描述不只是量的變化,也是各種背景中時機的把握,它有“質”的作用,是有效訓練行為的關鍵。
3.教練員與隊員互動是有效性的保障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教練員有效訓練行為的保障是教練員嫻熟掌控自身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溝通是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層面,教練工作是復雜的,有效訓練行為是依賴無數(shù)影響因素的互動而來。教練員在訓練競賽的過程中,能否考慮運動員的立場與角色是很重要的。當運動員與教練員雙方,對教練領導行為能達到知覺的一致性時,訓練行為應被視為有效。當然,教練行為效能也可從測量運動表現(xiàn)與團隊滿意度之間的關系來加以評估。另外,教練員應該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層面,增加彼此溝通的機會,兼顧團隊目標與運動員個人需求。
(三)教練員行為有效性提升策略
1.提升教練員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中,教練員是訓練過程的設計者,是訓練活動的組織者,也是訓練管理工作的決策者。教練員要模范遵守運動隊中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表現(xiàn)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形成主客(教練員與隊員)體協(xié)同。教練員在運動隊中對訓練工作最具有發(fā)言權,應隨時掌握本項目運動訓練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和與本運動隊有關的其他同類高校運動隊的信息。于是,堅實的專業(yè)知識是教練員執(zhí)教的基礎。高校運動隊的專項訓練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fā)展和運動成績的提高都必須依靠各學科廣泛的科學知識的介入和支持,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因此,教練員必須掌握較為全面的科學知識,才可能不斷提高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培養(yǎng)出高水平的隊員。
2.增強競賽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運動員競技水平的層次性與不穩(wěn)定性,決定了各個項目的運動隊在制定競賽目標時應由“關注比賽”轉向“關注隊員”,用科學的預測和決策,從本校、本隊出發(fā),制定不同發(fā)展時期目標和計劃,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和計劃奠定良好的認識基礎。人是創(chuàng)造運動成績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并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高校課余訓練要完成這一關鍵工作,必須在運動隊管理過程中強調運動員的自覺性,激發(fā)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精神。在充分認識課余訓練計劃制定依據(jù)的基礎上,圍繞實現(xiàn)競賽目標編制全年、學期以及周訓練計劃,同時,科學地組織實施計劃,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3.積極進行管理授權與信息共享
制定獎懲分明的規(guī)章制度是管理系統(tǒng)必要的措施。[7]普通高校課余訓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涉及運動員及其他人切身利益的矛盾,很可能會在運動隊內部突出地反映出來。針對各種矛盾和利益的沖突,運動隊在管理工作中必須制定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約束各種非合理、不正常的行為。現(xiàn)代授權理論認為,授權給下屬的“主管的行為”組織行為以及通過提供給組織成員的有效信息,能夠增強組織成員間的自我效能。[8]在普通高校課余訓練工作中,教練員要善于利用運動隊隊的角色來協(xié)助訓練與管理工作,以期加強教練員訓練行為的有效性。下放部分運動日常管理權力給隊長,增強校隊隊長的存在感,有利發(fā)揮其在校隊成員中的親和力與號召力。另一方,教練員與運動員進行有關訓練與競賽的信息共享,特別是大學生項目的競技比賽信息,對運動員的授權感知方面將起到巨大作用。運動員對競賽信息的充分把握,使其訓練行為與團隊整體競賽目標保持一致,以至于更好地自主決策并出色完成訓練與競賽任務。
4.充分利用訓練時間,并積極反饋
基于普通高校課余訓練運動員雙重身份(隊員與學生)特點,訓練時間的多少、有效訓練時間的保障成為運動隊能否出成績的基本保證。教練員有效訓練應充分利用訓練時間,并對運動員的表現(xiàn)進行積極反饋。教練員有效訓練行為包括經(jīng)常提供具有提示性質的反饋、修正隊員技術與再指導評價、發(fā)問與澄清運動訓練的技術問題等高密度使用。優(yōu)秀教練員行為包括積極練習、對特別問題的再指導以及減少沒有生產(chǎn)性與等待的時間,注重反饋行為的適當性、及時性與準確性。
5.明確有效訓練情境的差異化
普通高校課余訓練中,由于各省市、各類院校所擁有的資源的差異性,決定了教練訓練行為效能是具有個別訓練情境的差異性。同時,每一個教練有自己所屬的訓練方式,不同訓練情境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訓練行為,教練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訓練形態(tài),應該與該次訓練的重點或比賽的目標有關。成功的教練在不同的訓練階段,他們的訓練行為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同一次的訓練活動,當教練或要求不同動作的情境中,他們的訓練行為也會有差異。所以,教練員有效的訓練行為應是隨著自身以及運動員所處的特定運動情境而變化的。對運動員的個別指導與訓練反饋,應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fā)”的基本導向。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學會科研課題,項目編號:11GJB125134;廣東省教育廳民辦教育協(xié)會科研課題,項目編號:GM2011002)
[1]岳曉燕.高校健美操課余訓練現(xiàn)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4):156-158.
[2]謝冬興.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中失衡現(xiàn)象的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3):86-87.
[3]王睿.對當今我國高校課余訓練中幾個熱點問題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6):817-819.
[4]杜向鋒.我國專業(yè)運動訓練與課余體育訓練異同之理論辨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66-67.
[5]謝冬興.普通高校群體型高水平乒乓球隊管理的思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2):63-66.
[6]連榕.教師培訓的核心: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增強[J].教育評論,2000,(3):24-26.
[7]劉曉.對高職院校運動隊課余訓練管理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6):138-139.
[8]魏鈞.研發(fā)人員授權行為有效性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6,(4):5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