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陽
(洛陽理工學院 學生工作處,河南 洛陽 471023)
社會工作理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黃陽
(洛陽理工學院 學生工作處,河南 洛陽 471023)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和社會的急速轉型,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靈活地應對目前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現(xiàn)象,本文引入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對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進行了探討。
社會工作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社會工作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的日漸激烈,我國的高校環(huán)境也日趨復雜,這主要反映在大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日趨多樣化、嚴重化和危機化,如自殺、吸毒、自殘、投毒、暴力、未婚先孕、精神問題的增加。這些問題的發(fā)生與處于這個特殊年齡段的青年人意志薄弱、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自信心和吃苦精神、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家庭教養(yǎng)模式不良等因素息息相關。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轉變時期,處在這個時期的年輕學子們正從心理 “斷乳期”向“成熟期”過渡。根據(jù)艾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觀”,16~20歲處于“同一性對角色混亂”與“親密對孤獨”階段,處在這個階段的個體心理如果得以健康發(fā)展,則形成同一性和信任感,否則就會產生同一性危機和角色混亂以及孤獨感。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但與他們本身的人格特征、家庭環(huán)境密切相關,而且也深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
社會工作是指以利他主義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困難群體實現(xiàn)一種從他助到自助的服務活動。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在學校領域的具體應用,它的專業(yè)理念是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力求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決定以及挖掘他們存在的潛能。學校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有機地結合,不但可以讓學生增加主動交流的意愿,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充分發(fā)掘自身的潛能,而且能真正起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在發(fā)展過程中,學校社會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充,形成“家庭-學校-社區(qū)”三者良好的協(xié)調關系。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預防或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本文將著重探討學校社會工作理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介入空間,闡述如何利用多學科理論框架,合理地建立個案-小組-社區(qū)的學校社會工作預防與治療模式。
(一)個案輔導的應用
學校的個案社會工作,是指學校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協(xié)調可利用的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人性化服務,目的在于協(xié)助大學生能夠充分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增強其抗壓能力,從而達到與社會和環(huán)境的良好適應。[9]目前,雖然國內的高校普遍設有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通過心理輔導,大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雖然能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心理輔導形式過于單一;從長遠上講,這種形式重視治療而輕視培養(yǎng);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較少,資源配置不合理,不能滿足多數(shù)大學生的需求。而就外延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遠遠大于心理咨詢,它包括心理咨詢、課堂教學、講座、培訓、課外活動及社會實踐等。就內涵而言,心理咨詢注重改善由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則關注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維護;因此,同前者單一的調解和矯治功能相比,后者肩負著預防、治療和發(fā)展的功能。總而言之,對于戰(zhàn)斗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廣大輔導員來說,掌握和運用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筆者運用個案工作法成功地解決了大二學生張某的心理問題。大二學生張某來自貧困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從小跟隨爺爺奶奶長大,留守兒童的經(jīng)歷讓張某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xiàn)了障礙。上大學以來,她從來不主動參加班級活動以及各種社團組織,和宿舍、班級的同學也沒有任何來往。大二的第一學期,張某的室友劉某發(fā)現(xiàn)自己錢包里的200元錢不翼而飛,當時宿舍里只有張某一個人在。隨后,劉某當著全宿舍人的面詢問張某是否看見自己的200元錢,張某哭著直搖頭。自此,宿舍的同學發(fā)現(xiàn)張某情緒低落,眼睛紅腫,出現(xiàn)厭學、甚至逃課的現(xiàn)象,有幾次深夜12點鐘還在宿舍的走廊里徘徊。針對張某的情況,成立了由輔導員牽頭,心理咨詢老師和寢室長參加的個案工作幫扶小組。(1)輔導員鼓勵寢室以及班里的同學要主動接近和關心張某,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2)輔導員多次找張某談心,鼓勵她主動找心理咨詢老師進行心理輔導,以舒緩情緒壓力和提高人際溝通能力;(3)寢室長及時把張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向幫扶小組做了匯報,經(jīng)小組商討,大家一致認為張某目前情緒有所好轉,能按時上課,但注意力不集中,仍很少和人溝通;(4)張某在輔導員找她第四次談心后,終于主動來到學院心理咨詢室咨詢。咨詢老師通過攝入性會談了解到的情況以及輔導員反映的情況,綜合分析并作出了張某的“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咨詢老師用積極關注、共情、傾聽、認知行為療法等技術,幫助張某認識到了自己潛意識里存在的對父母的怨恨以及對人的不信任;(5)在幫扶小組的帶動下,張某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她主動參加了院系組織的“青年志愿者活動”。在以上個案工作法的運用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首先要搞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在幫扶過程中,要利用幫扶對象身邊的資源(如:室友、班級同學、輔導員)來深入了解被幫扶者的真實情況。其次,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被幫扶者溝通,讓其感受到被人尊重、信任,同時建立信心。
(二)角色理論在小組工作模式中的應用
美國一些社會學家提出了角色期待、角色扮演和角色沖突等概念,他們認為角色代表某一社會地位或不同身份的人的行為,而角色扮演體現(xiàn)了社會學習技術,可廣泛地應用于學生團體輔導上。在角色扮演中,如果社會地位牽涉到一個以上的社會關系時,就會發(fā)生角色沖突。所以,他們主張以“角色組”代替?zhèn)鹘y(tǒng)稱謂的“角色”。針對這一理論的提出,學校社會工作可以采取小組工作模式,把有行為偏差的大學生集合在一起,成立成長體驗小組,小組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與同輩群體接觸的機會,大學生在小組中獲得的積極經(jīng)驗將有助于組員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行為習慣。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借助于團體活動的形式,運用適當?shù)妮o導策略與方法,促使個體在團隊活動中迅速成長和認識自我,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在團體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大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開展一些積極向上、寓教于樂的活動,如成長三部曲、解開千千結、群策群力等。這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主動地適應新環(huán)境,還能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去年下半年,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8000余名新生組織了新生心理普測活動,之后我們又對篩選出的423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了回訪工作。我們咨詢中心的幾位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問題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進行團體輔導,包括人際交往小組、新生適應小組、抗壓小組等,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中,同學們增進了了解,焦慮的情緒得到了舒緩。
(三)教育目的論為社區(qū)工作模式提供了理論指導
西方一些教育學家提出了社區(qū)工作模式在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區(qū)建設,合力解決社區(qū)問題中的優(yōu)勢。社區(qū)工作模式就是以社區(qū)為基本單位,通過合理開發(fā)、合理地利用社區(qū)資源,組織社區(qū)成員參與集體行動,并培養(yǎng)社區(qū)居民對社區(qū)的歸屬感。
我院團委、宣傳部以及學生處的領導認識到了社區(qū)工作模式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和轄區(qū)聯(lián)系,定期將有行為偏差的大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充分利用社區(qū)內的現(xiàn)有資源,在社區(qū)內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成立社區(qū)活動室、社區(qū)書屋、社區(qū)文藝劇社、心理咨詢室等,以滿足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教育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模式,促進偏差行為大學生的轉化,完成再社會化的過程??傊趯嶋H工作中,高校學生工作專職人員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學生問題,靈活運用個案、小組以及社區(qū)的工作方法,可以采取一種或聯(lián)合使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工作方法,以達到最大限度地維護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二十一世紀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深刻變革的今天,將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不但從根本上彌補了傳統(tǒng)模式的時效性不足的缺點,而且也從社會工作本身的內涵和外延出發(fā),從社會大環(huán)境中整合資源,并充分發(fā)揮了個人、學校、社區(qū)及社會的各種優(yōu)勢。在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根本思想的指引下,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強調以人為本,人人都有自我治愈的能力,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自助”的能力的提升。此外,我們還要在廣大大學生中大力宣傳“勤于自助,善于求助,樂于互助”的理念,形成一個以學校、家庭、社會、個人相結合的援助網(wǎng)絡,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社會環(huán)境,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自助能力,真正實現(xiàn)“助學生自助”。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校、老師及家長應該并肩攜手、全力以赴培育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
(注: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lián)、經(jīng)團聯(lián)2014年度調研課題,課題名稱:校園心理情景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項目編號:SKL-2014-2595)
[1]凌周可兒.香港學校社會工作實戰(zhàn)秘笈[M].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010. 68-70.
[2]林勝義.學校社會工作[M].巨流圖書公司印行,2001.125-130.
[3]帕梅拉.特里維西克著.社會工作技巧實踐手冊(第二版)[M].上海人們出版社,2004.79-85.
[4]艾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成 [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7-87.
[5]常小美.談社會工作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6]張麗麗.朋輩輔導的社會工作模式探討[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7]王玥.學校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8]李冬名.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9]汪清.基于學校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應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12(21):173-174.
[10]鄧輔玉.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