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欣瑜
(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昆明 650600)
新聞語言的導向性分析
曾欣瑜
(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昆明 650600)
新聞語言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傳播者的組合,攜帶了傳播者的意圖,具有了導向性。該篇從新聞語言導向性的表現(xiàn)形式、產(chǎn)生原因和規(guī)范使用新聞語言三個方面對新聞語言的導向性進行分析。認為新聞語言的導向性是由于新聞這種特殊的傳播載體決定的,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傳播者的傳播意圖,需要正確合理地把握新聞語言導向性這一特征。
新聞語言;導向性;意識形態(tài)
新聞語言是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是構成整條新聞的一個個零件。語言本身沒有導向性,而新聞傳播者通過對語言的組合使用,并附加了傳播者的傳播意圖,因此新聞語言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具有了導向性。
新聞語言的導向性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級官方的新聞媒體上,因為其國家意識形態(tài)最濃,而且影響力最大。新聞語言的導向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網(wǎng)絡流行語與新詞語通過新聞載體迅速風靡
2012年12月20日,在“漢語盤點2012”上, 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發(fā)布了“2012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和 “2012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在 “2012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中,分別有“十八大、釣魚島、美麗中國、倫敦奧運、學雷鋒、神九、實體經(jīng)濟、大選年、敘利亞危機、正能量”入選。在“2012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中,入選新詞語為“正能量、失獨家庭、鷹爸、元芳體、表哥、莫言熱、彈性延遲、甄嬛體、騎馬舞、中國式過馬路”。
在每一個入選“2012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和“2012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的詞語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本年度媒體報道的熱點和重點,也是活躍在社會民間討論關注的熱點。
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敖o力”,就是網(wǎng)絡流行語通過新聞載體迅速躥紅的典型案例。繼“給力”現(xiàn)象獲得大家廣泛關注后,更多的網(wǎng)絡流行語被使用到了新聞報道當中,這些詞語借助新聞報道一炮而紅并迅速掀起熱潮,這一現(xiàn)象每年都層出不窮。
在2012年度媒體熱詞中比較惹眼的一個詞就是“正能量”,該詞至今也活躍在不少新聞報道中?!罢芰俊北緛硎乾F(xiàn)代科學中一個天文詞語,由于在近年的新聞報道和評論用語中大力使用,讓這個原本處于“陌生化”邊緣的詞語通過新聞媒體的力量,成為了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新聞熱詞。
新聞作為一種權威的信息傳播載體,其用詞用語影響力非同一般群眾的輿論力量。網(wǎng)絡流行語與新詞語借助新聞傳播這一方式,立馬在社會中火了起來。新詞新語在新聞語言中的運用也成為了該詞匯能不能火,或是有多火的風向標。
(二)新聞語言引發(fā)對某一社會現(xiàn)象的關注
隨著2012年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中央臺推出的特別調查節(jié)目“幸福是什么?”,一句“你幸福嗎?”引爆大街小巷關于幸福的熱議 。探討“幸福指數(shù)”的老話題又成為當下的新熱點。一段徹底解構“幸?!钡膶υ挘骸澳阈腋幔俊?,“我姓曾?!保腔鹆?,成為大多數(shù)人對生活現(xiàn)狀的一種自嘲的表達方式。
在央視新聞強大的傳播影響力的作用下,“你幸福嗎?”本是一句樸實平常的語言,但在每天的新聞節(jié)目中多次的提問,平易近人而又朗朗上口,這句樸實的提問,已經(jīng)超越了最初發(fā)問的社會價值,從而引發(fā)了對一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考和關注。
(一)新聞語言的導向性依賴于新聞這一特殊的傳播載體
新聞作為廣大受眾獲知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群眾中有著較其他文體更高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尤其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是官方新聞發(fā)布的重要平臺。其覆蓋面廣、傳播力度強、社會公信力高,不僅僅在社會民眾中有著權威的影響力,在媒體同行中,也算是主要的風向標,是全國傳媒機構的“意見領袖”。民眾對央視新聞的關注、省級地州媒體對央視新聞的模仿學習,都使得央視新聞語言在傳播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引導性。
(二)大眾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導致新聞語言具有導向性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通過提供信息安排和不同議題的安排,對傳播者需要傳達的信息進行“顯著化”的處理,從而來影響人們對某一事件的關注度和意見看法。同樣的,央視新聞作為官方新聞發(fā)布,其新聞語言的導向性也非常顯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宗旨為“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是國家機器里宣講系統(tǒng)中國家意識形態(tài)最集中的新聞媒體。新聞事件作為官方傳播載體而體現(xiàn)出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導向性,新聞語言在報道過程中就為新聞報道的導向性服務。
(三)海量信息時代需要新聞語言具有導向性
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主要依托的新媒體在傳播新聞方面憑借方便、快捷、可自主選擇接收和傳播信息的特點,逐漸成為年輕人接觸新聞的首選平臺。但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缺乏在受眾心目中的權威地位。而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大眾媒體出現(xiàn)時間較長,權威性較強,對民眾的社會生活影響力較大。
另外,傳統(tǒng)大眾媒體傳播環(huán)境比較單一,監(jiān)管體系較為嚴密,而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復雜,缺乏強有力的把關制度。這時候,傳統(tǒng)大眾媒體作為前輩,就會對新媒體的發(fā)展起到一種引導作用。 作為一種監(jiān)督力量,大眾媒體的新聞語言就更有導向性了。將新媒體中發(fā)起的新聞事件進行明確地意見引導,不僅是對新媒體環(huán)境的一種監(jiān)督,同時也是對該事件的“官方表態(tài)”,形成輿論引導,成為新媒體無首群龍的“意見領袖”。
新聞傳播機構作為政府傳遞意識形態(tài)的軟性工具之一,起到監(jiān)督引導社會輿論、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正確把握和運用新聞語言的導向性不僅僅是有助于新聞信息的傳遞,更是對意識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
“媒介進行意識形態(tài)傳播,就是浸入到個體自我設計及互相溝通的環(huán)節(jié),以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手段進行控制,這種槽中和控制是通過對媒介傳播的內容、媒介語言和產(chǎn)品的規(guī)范化以及傳播過程模式化來實現(xiàn)。媒介通過內容上的篩取和格式上的規(guī)法化,生產(chǎn)和傳播著意識形態(tài),最終通過媒介產(chǎn)品,散布到社會和個人?!蔽覀儾荒芎雎孕侣劽襟w宣傳的職能,不僅傳遞新聞事實的信息,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處在媒介覆蓋面下的民眾意識形態(tài)?!靶侣劽襟w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職責,而這種社會職責卻是要通過各色各樣的新聞語言來實現(xiàn)的:好的語用會強化新聞媒體社會功能的實現(xiàn),而不良的語用卻可能影響到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所以,要發(fā)揮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就必須加強新聞人的語言運用的‘把關’意識,嚴防語言運用中因‘言外之意’而在無意問造成不良的影響?!?/p>
(一)新聞語言的準確性決定了新聞語言的導向性
新聞語言肩負著傳遞新聞傳播者立場、觀點的任務,所以新聞語言的準確使用關乎新聞語言的導向作用?!耙龅叫侣務Z言的準確性還要慎用可能產(chǎn)生歧義的詞語,否則表意就不會準確,容易讓受眾誤會。 ”比如說不使用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詞語,以免新聞內容失實或過于極端。
(二)新聞語言中不使用帶有歧視色彩的語言
我國政府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出來了在媒體新聞報道中的大部分“禁用詞”。新聞媒體機構作為權威的發(fā)聲平臺,其輿論導向不可小窺。在新聞語言中,對歧視性詞語使用不當,很容易引發(fā)對這一歧視性詞語使用的“蝴蝶效應”。除了在新聞語言中禁止使用帶有歧視色彩語言,央視還在公益活動《我的父親母親》中,為“老年癡呆癥”正名。“癡呆”一詞曾一度讓不少患者和家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同樣也是對這一患病群體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視。央視發(fā)起的這場正名活動,建議用阿爾茨海默病代替“老年癡呆癥”,不僅是規(guī)范使用新聞語言的一個表率,而且也是對社會用語的一種引導,最終目的是傳遞構建和諧社會的意識。
(三)合理使用網(wǎng)絡流行語與新詞新語
網(wǎng)絡流行語與新詞新語在新聞語言中的使用,意味著該新聞傳播者對這類詞匯的承認。本來是源于網(wǎng)民自娛自樂的草根文化,一旦被新聞語言使用,其傳播性質就變成了大眾傳播。社會影響力也截然不同。不得不注意的是,如今的網(wǎng)絡平臺上有很多新詞新語屬于網(wǎng)民惡搞。例如在網(wǎng)絡上,“xx哥”、“xx姐”、“xx叔”泛濫成災,尤其在“周克華案”中,不少網(wǎng)民甚至把周克華稱作“爆頭哥”,意指周克華殺人總是槍口對著被害人的頭部。部分媒體在報道時也使用了“爆頭哥”的稱謂。這些“哥”既有褒義也有貶義,但無一例外都體現(xiàn)了網(wǎng)絡的詼諧幽默和一種親昵的態(tài)度。但是“周克華”案件是屬于特殊事件,關注度也非常高。新聞媒體不應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迎合網(wǎng)友的娛樂態(tài)度,以一個娛樂化的稱呼來報道嚴肅的社會事件。這樣既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待新聞事件的不嚴肅態(tài)度,會給社會帶來負面效應。
所以,新聞媒體在使用新聞語言時,要時刻警惕規(guī)范使用網(wǎng)絡流行語和新詞新語。網(wǎng)絡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視,不少網(wǎng)絡流行語朗朗上口,詼諧幽默,感染力很強,容易在不經(jīng)意間將網(wǎng)絡表達帶入新聞報道中。但是新聞機構不是個人言論的代表,其廣泛的傳播性決定了它社會性的一面,既要監(jiān)督社會,又要引導社會輿論。
新聞是傳播者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顯現(xiàn)的產(chǎn)物,代表著新聞傳播者明確的意識導向,在新聞語言的運用中要注重對導向性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傳達傳播者的意圖,形成良性的社會輿論引導,為傳播者與受眾搭建和諧的溝通方式。
注釋:
①央視網(wǎng)科教臺漢語盤點2012首頁,http://kejiao.cntv.cn/program/ hypd/2012/index.shtml.
②姚坦.媒介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轉向[J].湖北社會科學報,2012,(1).
③林新.應當重視新聞語言的隱形功能[J].新聞記者,2006,(11).
④歐陽霞.淺析新聞報道的語言表達特點[J].今傳媒,2011,(10).
[1]姚坦.媒介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轉向[J].湖北社會科學報,2012,(1).
[2]林新.應當重視新聞語言的隱形功能[J].新聞記者,2006,(11).
[3]歐陽霞.淺析新聞報道的語言表達特點[J].今傳媒,2011,(10).
[4]央視網(wǎng)科教臺漢語盤點2012首頁[EB/OL].http://kejiao.cntv. cn/program/hypd/2012/index.shtml.
[責任編輯賀良林]
Analysis of orientation of news language
ZENG Xin-yu
(Institute of media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600, China)
the news language in use proces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communicators, carrying the intention of the communicator, has guiding. This paper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news language forms, causes and regulate the use of news language three aspects on the guidance of news language analysis.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news of this special kind of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communicator, need to correct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language guide.
news language;guidance quality;Ideology
G21
:A
:1008-9128(2014)04-0105-02
2013-10-17
曾欣瑜(1989—),女(彝族),江西萬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