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整體關注與重點突破
——評雷武鈴的《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

2014-04-09 00:59:10
衡水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伊斯蘭詩人思想

高 永

(衡水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整體關注與重點突破
——評雷武鈴的《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

高 永

(衡水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雷武鈴博士的專著《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集中研究了伊克巴爾的代表性思想著作《伊斯蘭宗教思想重建》。作者以文本細讀為基本方法,將伊克巴爾置于伊斯蘭文化歷史,以至整個人類思想史中進行考察,對伊克巴爾的思想體系進行了梳理和整體關照。雖然有其不足之處,但該書體現(xiàn)出的高度的概括性、研究態(tài)度的客觀性、論述條理的清晰性及靈活多變的比較法的運用等特點,使其具有了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

《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雷武鈴;穆罕默德·伊克巴爾;伊克巴爾研究

穆罕默德·伊克巴爾(1877-1938)首先是一位詩人,他的詩被收在《駝隊的鈴聲》《東方的信息》《秘密與奧秘》《漢志的贈禮》和《永生記》等 11部詩集里;伊克巴爾也是一位思想家,有哲學著作《波斯形而上學的發(fā)展》《伊蘭教宗教思想重建》等著作及論文問世,這些成果是當代伊斯蘭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成就;伊克巴爾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曾經(jīng)當選為“全印穆斯林聯(lián)盟”領袖,為印、巴解放事業(yè)熱情奔走,而且是成立印度穆斯林國家,即巴基斯坦的首倡者,他的思想為巴基斯坦的獨立建國奠定了基礎。伊克巴爾用自己的詩歌宣傳民族解放事業(yè),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了一代穆斯林,有“先知詩人”之稱。更為重要的是,伊克巴爾并未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印度穆斯林身上,而是落在整個伊斯蘭世界[1],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真正的穆斯林“民族詩人”。鑒于其對穆斯林的巨大貢獻和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伊克巴爾研究”不僅在東方,甚至在西方業(yè)已成為一門“顯學”,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伊克巴爾的作品也被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印度、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出版。

一、中國的伊克巴爾譯介與研究

中國對伊克巴爾的譯介始于20世紀50年代。由于伊克巴爾偉大的藝術(shù)成就,更由于其詩歌符合中國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需求,1957年,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xié)會出版了由鄒荻帆翻譯的《依克巴爾詩選》,收入伊克巴爾的詩作 20首。1958年,為紀念伊克巴爾誕辰 8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由鄒荻帆和陳敬容共同翻譯的《伊克巴爾詩選》,該詩選共收入伊克巴爾各時期的詩作43首,其中前18首為鄒荻帆所譯,后27首為陳敬容所譯,是由英文譯本《伊克巴爾詩抄》選譯的。1977年,為紀念伊克巴爾誕辰 10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再次出版了《伊克巴爾詩選》,由王家瑛譯自烏爾都語。1999年9月,劉曙雄翻譯的伊克巴爾波斯語詩集《自我的秘密》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敘事體長詩《自我的秘密》共分 19章,總計 871頌。該詩反映了伊克巴爾關于“自我”這一哲學命題的思考。雖然是一部哲理詩,但詩人能將哲思與詩意完美地結(jié)合到一起,體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詩歌藝術(shù)。

隨著伊克巴爾作品相繼譯成中文,伊克巴爾研究在中國也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在各種報刊雜志上,不斷有研究伊克巴爾的論文發(fā)表。

伊克巴爾是一位典型的詩人哲學家。他的詩歌是其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因此研究詩人伊克巴爾與哲學家、思想家伊克巴爾是不可二分的。這一點在中國的伊克巴爾研究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中國的伊克巴爾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和思想成就這兩方面。在國內(nèi)諸多伊克巴爾研究成果中,劉曙雄與雷武鈴師生2人的研究成果頗具代表性。劉曙雄的《穆斯林詩人哲學家伊克巴爾》集中研究的是伊克巴爾以及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該書中的絕大多數(shù)材料由作者從烏爾都語和波斯語直接譯出。第一手材料的占有,保證了其研究的可靠性和深度。應該說,劉曙雄的《穆斯林詩人哲學家伊克巴爾》一書,是劉曙雄本人,也是中國近二三十年伊克巴爾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xiàn)?!斑@是對他(伊克巴爾)詩歌進行全面研究的專著,并且把對他詩歌的研究從詩歌基本問題擴展到對他詩歌中的哲學思想的研究”①。

二、《自我·宿命與不朽》的主要內(nèi)容

雷武鈴的《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在作者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是繼劉曙雄的《穆斯林詩人伊克巴爾》之后國內(nèi)伊克巴爾研究的又一力作。雷武鈴此前曾發(fā)表過有關伊克巴爾的論文《論伊克巴爾的民族思想》和《伊克巴爾:文化身份的辨別》等。

十年磨一劍,雷武鈴此書,從認識論、存在論和文化政治論3個方面對伊克巴爾的思想進行研究。作者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如比較法、綜合分析法等,但其基礎方法是文本細讀,具體來說是對《伊斯蘭宗教思想重建》一書展開的文本細讀,以此揭示伊克巴爾的思想體系。這是理解伊克巴爾這部“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的著作的不二法門,如雷武鈴所說,要想克服理解這部著作的重重困難,“唯一依靠的方法就是對文本的反復細讀,深入理解,以求準確地理解其思想和思路,把握其核心精神”,所有其他的外部對比研究都須以此為基礎。

雷武鈴首先對伊克巴爾的文化身份進行了確認。在確定伊克巴爾詩人、神學家、哲學家和社會政治思想家的身份時,雷武鈴指出,將其置于整個伊斯蘭教文化背景中進行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伊克巴爾的多重身份在這個背景下是非常自然的。作為詩人的伊克巴爾,“他關注的是詩歌之外的思想、社會、宗教和社會問題,也就是說,對于他作為詩人來說,他最關注的是詩歌的內(nèi)容,詩歌的形式幾乎不成其問題”。在雷武鈴看來,這是因為作為詩人的伊克巴爾,屬于一個特別的傳統(tǒng),“它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詩人,更不同于西方現(xiàn)代詩人。這就是穆斯林世界的蘇非詩人傳統(tǒng)”。這樣雷武鈴就將作為詩人的伊克巴爾置于了整個世界詩壇范圍內(nèi)進行了比較式的分析,從而確定了伊克巴爾作為詩人的詩歌理念的特異之處,也道出了他之所以秉持這種詩歌理念的歷史文化動因。由此,雷武鈴確定了伊克巴爾詩歌與哲學思想之間的緊密關系:哲學家和詩人這兩重身份在其身上可以互相修飾,因此伊克巴爾可以被稱為“詩人哲學家”也可以被稱為“哲學家詩人”。

雷武鈴指出,伊克巴爾文化身份的混合性決定了他對西方持一種批判性的觀點——“西方是分裂的,精神和物質(zhì)分裂,科學和宗教分裂,學科分裂,這是分析性思維的局限;而東方伊斯蘭是綜合性的,講求世界的統(tǒng)一”。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伊克巴爾在思想上力求這種綜合與統(tǒng)一。至此,雷武鈴對伊克巴爾進行了明確的身份定位:“他不是西方觀念中單純的詩人、哲學家、神學家、政治思想家。他是一個各方面修養(yǎng)都非常高深的伊斯蘭知識分子,一個綜合的思考者,一個兼具各種才能、對各種知識領域都有興趣、意圖對世界做出整體認識的人?!?/p>

雷武鈴特別注重將伊克巴爾置于整個印度文化史中加以考察。雖然伊克巴爾極力避諱自己身上的非伊斯蘭教的印度色彩,但這并不意味著伊克巴爾的思想核心不含有印度思想因素?!八讶说拇嬖谝暈樽晕?,把真主視為最高自我,這其中顯然有梵我思想的影響”。事實上,作為一生都生活在印、巴分治之前的印度的詩人哲學家,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是再正常不過的,只是出于現(xiàn)實與策略的考慮,伊克巴爾必須極力掩蓋其身上的非伊斯蘭教的印度色彩,惟其如此才正說明印度文化對他的影響之深,已然成為其迫切需要克服的“影響的焦慮”。雷武鈴對這一點的洞悉,既有利于發(fā)現(xiàn)伊克巴爾思想中的矛盾性,又有利于幫助我們認知其思想的現(xiàn)實指向。

此外,雷武鈴本人對人類思想史的認知與相對精準的把握,對其理解和批評伊克巴爾思想不無助益。在雷武鈴看來,有兩種貫穿人類思想史的對立的思想傾向,其一是強調(diào)人類精神價值的永恒,其二是強調(diào)人類精神生活隨物質(zhì)科學的發(fā)展與進步一同發(fā)展變化。前者通常被稱作保守派,后者則通常被稱作革新派。在伊克巴爾身上,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思想傾向。作為虔誠的伊斯蘭教徒,相信人類的目的在于得到上帝的拯救的唯心論者伊克巴爾,同時也堅信歷史的進步和發(fā)展。伊克巴爾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方能統(tǒng)合存在巨大的邏輯矛盾的兩者。伊克巴爾借助于他最典型的思想法,即把矛盾的觀念調(diào)和成一個統(tǒng)一的思想法。顯然,伊克巴爾做到了,在伊克巴爾那里,一系列相矛盾或相異的概念——宗教與哲學、啟示真理與理性真理、精神與物質(zhì)、靈魂與肉體、永恒與變化、終極與優(yōu)先、西方與伊斯蘭教——被奇異地組合到了一起,伊克巴爾的工作就是進行調(diào)和,包融兩者之間的差異,取得一種平衡。在他看來,“這些表面上相對的、矛盾的各個方面,都統(tǒng)一在一個終極存在之中,對這個終極存在、真主的信仰,就是他的思想統(tǒng)攝點”。最終伊克巴爾將宗教神秘體驗知識化了,從而把宗教科學化、理性化了,將西方的科學知識改造并融合進了伊斯蘭教精神之中。正在這一意義上,雷武鈴認為這是伊克巴爾思想的偉大之處。

由是觀之,雷武鈴將伊克巴爾置于南亞伊斯蘭思想和整個人類思想的維度中進行考察,既指出了伊克巴爾思想在其生活年代的現(xiàn)實價值,也指出了其思想的現(xiàn)代啟示價值:“他總是面對現(xiàn)實中的實際問題,從實際問題出發(f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但是他對問題的思考又總是深入到問題的最根本處,把問題置于最廣闊的社會歷史和精神世界中,與整體的宗教、哲學、社會、歷史和精神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使他的思想具有廣闊性、復雜性和深刻性?!倍渌枷氲淖罱K指向,即宗教神學,卻未有絲毫動搖。雷武鈴就此指出,伊克巴爾最終確立了一幅從人間到天上的統(tǒng)一圖景。而雷武鈴也通過他的伊克巴爾研究道出了所有偉大思想家或偉大詩人都必然具備的終極狀態(tài)——立足大地,擁抱天空,從這個意義上說,伊克巴爾確實做到了“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三、《自我·宿命與不朽》的特色與缺陷

《自我·宿命與不朽》一書還具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色。

首先,是高度的概括性。雷武鈴的《自我·宿命與不朽》雖以對《伊斯蘭宗教思想重建》進行的文本細讀為基礎,進而描述伊克巴爾的思想體系,但他的研究卻絕無掉書袋之嫌,更多是其對伊克巴爾思想觀點的集中概括。在論及伊克巴爾的存在論這一復雜問題時,雷武鈴用一句話對之進行了準確的概括:“他(伊克巴爾)的存在論的最大特點在于,他致力于整合各個存在領域?qū)Υ嬖诘恼J識,他試圖把世界存在的各個部分的圖像綜合起來,以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完整的、包容一切的圖景。”這體現(xiàn)了雷武鈴對伊克巴爾作品的熟識,以及對其思想的透徹理解和準確把握。

其次,是研究態(tài)度的客觀性。雷武鈴對伊克巴爾思想中存在的矛盾性和其思想造成的消極影響有著清醒、深刻的認知,并能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判。伊克巴爾將物理學研究對象的物質(zhì)和哲學概念的物質(zhì)混為一體,“認為通過對物理學概念的物質(zhì)的固定性和確定性的否認,也就否認了哲學概念中物質(zhì)的客觀實在性”。雷武鈴認為,這一點固然反映出“伊克巴爾把各學科主題綜合起來的思想特點”,但也反映出“伊克巴爾的思想不夠精細”。此外,作者指出,伊克巴爾“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化優(yōu)勢”,往往“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而不是客觀全面的衡量。這些缺陷也是應該指出的”。更為重要的是,伊克巴爾“兩個民族”的理論雖然對巴基斯坦建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在巴基斯坦內(nèi)部引起了激烈的論爭。雷武鈴指出,其思想的這一消極影響與其理論具有強烈的理想色彩有關:這種“宣揚超越地域、種族和文化的差別,建立理想的國家”的理論,與作為現(xiàn)實中的存在的國家是有距離的。國家作為現(xiàn)實中的存在,有其地域、種族和文化的現(xiàn)實政治利益,而這種現(xiàn)實利益是無法超脫的,“超脫的宗教民族主義會帶來國家分裂主義”。這樣雷武鈴就指出了伊克巴爾宗教民族理論的巨大缺陷。雷武鈴在此書中表現(xiàn)出的客觀的研究態(tài)度,與當前普遍存在的、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進行辯護式的研究不同,這無疑是作者科學嚴謹?shù)膶W術(shù)風格的體現(xiàn)。

再次,是論述條理的清晰性。如前所述,本書從辨識伊克巴爾的文化身份入手,分別對其認識論、存在論和文化政治論進行了研究,最終將伊克巴爾思想歸結(jié)到其“對整個人類存在價值的分析、他對現(xiàn)代社會人類的精神狀況的分析和他提出的人類的理想”等問題上。邏輯清晰、論證嚴謹,這當然得益于作者的筆力,但更是緣于其對伊克巴爾思想的準確把握與提煉。在論述伊克巴爾特異的創(chuàng)世論時,雷武鈴分3點對其進行了剖析:第一,上帝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內(nèi)在的創(chuàng)造;第二,上帝創(chuàng)造是持續(xù)的創(chuàng)造;第三,上帝的創(chuàng)造是自由的創(chuàng)造。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伊克巴爾創(chuàng)世論思想的核心,即通過強調(diào)上帝創(chuàng)造活動的內(nèi)在性、持續(xù)性和自由性主張一種自由創(chuàng)造精神。這不僅將伊克巴爾的創(chuàng)世論思想的主要觀點完全概括了,而且具有明顯的遞進式邏輯關系,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tǒng)伊斯蘭教思想中的宿命論。

最后,是靈活多樣的比較法的運用。比較法在雷武鈴的伊克巴爾研究中被運用得充分而自然??傮w看來,該書中的比較主要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橫向比較指將伊克巴爾的思想與西方思想,特別是同時代的西方思想進行比較;縱向比較則指將伊克巴爾的思想與歷史上的伊斯蘭思想,特別是印度歷史上的伊斯蘭思想進行比較?!耙量税蜖枌θ酥嬖诘难芯颗c西方存在主義的研究局限于哲學內(nèi)部不同,伊克巴爾對人的存在研究混合了西方科學、神學和哲學的界限,其核心內(nèi)容是神學,而在形式上采取一種‘科學方法’的研究。他們的方向幾乎相反:西方試圖在科學的機械力量下,為人的存在找到一種精神安慰和價值肯定。伊克巴爾試圖在宗教的重重束縛下,為人的存在找到獲得力量的途徑”。這是典型的橫向比較。信仰與科學的關系問題一直困擾著近代以來的伊斯蘭世界。雷武鈴簡述了阿富汗尼、阿卜杜、艾什爾里和安薩里的理論。正是站在這些偉大的伊斯蘭理論先驅(qū)者的肩膀上,伊克巴爾循著阿卜杜等人“重寫歷史”的方式得以尋求自身認識的正當性和歷史合理性。只是他走得更遠罷了——認為科學精神本來就是伊斯蘭文化的產(chǎn)物,是伊斯蘭世界出口到西方世界去的。這則是典型的縱向比較。

吹毛求疵總是可能的。雷武鈴的《自我·宿命與不朽》因?qū)W⒂趯Α兑了固m宗教思想重建》進行文本細讀式的研究,更由于作者沒有對阿拉伯伊斯蘭歷史和文化進行單獨的、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如作者在該書“后記”中所說的那樣,其學術(shù)視野受到一定的限制,影響了著者對一些問題的判斷。在論及“全能的上帝和人世的痛苦”這一矛盾時,雷武鈴首先比較了基督教神學與伊斯蘭神學對這一矛盾的不同理解,接著指出伊克巴爾對這一矛盾的思考:“上帝把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和權(quán)利賦予了人類,對人類的這一權(quán)利和自由,上帝是不干涉的。上帝把一部分權(quán)利和自由與人類分享,這實際上是對上帝的全能的限制?!崩孜溻弻⒁量税蜖柕倪@一思想最終歸結(jié)到一個普適道理,即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付出努力以克服困難,忍受痛苦與磨難。這當然是不錯的。然后,人分享上帝(神)之能力,并通過限制上帝(神)的權(quán)利與自由,使自身獲得更大的自由空間,這種思想明顯帶有諾斯替(靈知)主義色彩。身為伊斯蘭蘇非詩人的伊克巴爾,其思想中的諾斯替主義因素,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排除的。對這一問題的忽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伊克巴爾的認知深度。這也說明,中國的伊克巴爾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

瑕不掩瑜,雷武鈴的伊克巴爾研究的價值與意義顯而易見。首先,雷武鈴的這部著作是繼劉曙雄的《穆斯林詩人哲學家伊克巴爾》之后國內(nèi)伊克巴爾研究的新成果。推動了中國的伊克巴爾研究,以至整個伊斯蘭文化研究。其次,《自我·宿命與不朽》一書也標示著雷武鈴本人的一次重大突破。對雷武鈴有些了解的人而言,很難想象他竟然會寫出這樣一本書,甚至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會寫一本這樣的書。獻身于詩歌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雷武鈴,讓人總有一種充滿激越之情的感覺,雖然他表面看來非常平靜,但你能時時感到這份平靜下面涌動著的激流,這種激情在這部學術(shù)性著作中亦有體現(xiàn),而擁有這種激情恰恰是文學研究者所必需的基本素質(zhì)。再次,雷武鈴的著作是其將伊克巴爾的思想置于整個伊斯蘭社會歷史和現(xiàn)代化進程中加以考察的結(jié)果,這對思考中國當前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對思考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困境不無啟示價值,可以說為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照系。

注釋:

① 雷武鈴《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引文非特別注明皆引自該書。

[1] 劉曙雄.穆斯林詩人哲學家伊克巴爾[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99.

(責任編校:耿春紅英文校對:楊 敏)

Overall Focus and Key Breakthrough: Lei Wuling’s Self, Destiny and Immortality: the Study of Iqbal

GAO Y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Dr. Lei Wuling’s Self, Destiny and Immortality: the Study of Iqbal focuse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ligious Thought in Islam, the representative ideological work of Iqbal. Through a areful study of the style of the work, Lei Wuling put Iqbal in Islamic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eve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 to give a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Iqbal’s ideological system. Despite its shortcomings, the book shows the features of high-level generality, objectivity of research attitude, clearness of logic argumentation and flexible comparative methods which make it have higher academic value.

Self, Destiny and Immortality: the Study of Iqbal; Lei Wuling; Muhammad Iqbal; the study of Iqbal

I106

A

1673-2065(2014)02-0125-04

10.3969/j.issn.1673-2065.2014.02.029

2013-09-20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09&ZD071)

高 永(1979-),男,河北保定人,衡水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河北大學文學院博士后.

猜你喜歡
伊斯蘭詩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嘉米拉伊斯蘭服飾旗艦店
車 站
中外文摘(2020年9期)2020-06-01 13:47:56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論中世紀伊斯蘭海商法的形成
古代文明(2016年1期)2016-10-21 19:35:20
新建县| 保定市| 鱼台县| 波密县| 英吉沙县| 宁明县| 新沂市| 普安县| 绥宁县| 宝应县| 四川省| 石狮市| 文山县| 棋牌| 台州市| 京山县| 三门峡市| 湘潭市| 宾阳县| 丰都县| 镇坪县| 太白县| 平塘县| 广南县| 廉江市| 莒南县| 南平市| 中阳县| 水城县| 龙泉市| 海城市| 贵德县| 万安县| 泸定县| 唐山市| 长沙市| 藁城市| 孟津县| 江川县| 三亚市|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