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首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048)
《史記·陳涉世家》與《漢書·陳勝傳》對讀札記
徐超
(首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048)
《漢書·陳勝傳》圍繞著文字考據(jù)、史實征訂、人物稱呼等方面對《史記·陳涉世家》進行了諸多刪改。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對班固的“剪裁”多有論述,并提到了二書對陳勝稱呼的差異,對《史記》的“世家”之體也發(fā)表了相關(guān)見解。
陳涉;世家;趙翼;《廿二史札記》
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曾指出“漢書,武帝以前,紀、傳、表多用史記文,其所撰述,不過昭、宣、元、成、哀、平、王莽七朝君臣事跡”①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卷1《班固作史年歲》,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頁。,又提到“乃今以漢書比對,武帝以前,如高祖紀及諸王侯年表、諸臣列傳,多與史記同。并有全用史記文,一字不改者”②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卷1《史漢不同處》,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4頁。。細讀《漢書》、《史記》可知,趙翼所言非虛,班固《漢書》的前半部多用司馬遷的《史記》文章,但班固并非一字不差的抄錄《史記》全文,其文增添刪減之處著實不少。需要指出的是,正是這些細小的差別變動,顯示出班固與司馬遷在作史寫文方面的巨大差別,正如趙翼所言“惟移換之法,別見翦裁”③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卷2《漢書移置史記文》,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8頁。。本文就將《漢書·陳勝傳》和《史記·陳涉世家》(為行文方便,以下各自簡稱《勝》、《涉》)進行詳細對比,以期從二者差別之處得到某些別樣收獲)。④《史記》卷48《陳涉世家》,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949-1965頁;《漢書》卷31《陳勝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785-1795頁。
經(jīng)筆者初步統(tǒng)計,《涉》全文有2000多個字,《勝》有1860多個字。而在所節(jié)選的段落中,《涉》有896字,《勝》有838字,二者差異之處將近50處(如下文所示,加粗部分是不同之處)。
《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庇拐咝Χ鴳唬骸叭魹橛垢?,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馀,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标惿婺肆橥?,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jiān)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馀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shù)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shù)。
《陳勝列傳》
陳勝字涉,陽城人。吳廣,字叔,陽夏人也。勝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然甚久,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發(fā)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勝、廣皆為屯長。行至蘄大澤鄉(xiāng),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斬,勝、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不得立,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樵?。今誠以吾眾為天下倡,宜多應者。”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勝、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瓣悇偻酢保萌怂吏~腹中。卒買魚享食,得書,已怪之矣。又間令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構(gòu)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弊浣砸贵@恐。旦日,卒中往往指目勝、廣。
勝、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侯王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令?!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望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勝自立為將軍,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拔之。收兵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兵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不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召三老豪桀會計事。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之社稷,功宜為王?!眲倌肆橥?,號張楚。
于是諸郡縣苦秦吏暴,皆殺其長吏,將以應勝。乃以廣為假王,監(jiān)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馀徇趙,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shù)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shù)。
筆者將其按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類探討:
(一)文字考據(jù)方面
趙翼雖在《廿二史札記》中之處“正史之未可輕議也”,①趙翼著,王樹民校證:《漢書移置史記文》,《廿二史札記》(卷2),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8頁。班固仍然做了不少文字方面的刪改。
首先,對于《涉》中的人名和地名,《勝》能省則省,能用一字代稱就一字代稱。如“陳勝”、“吳廣”,多用“勝”、“廣”表示而省掉其姓;“趙地”直接以“趙”字稱謂;“三老、豪杰皆曰”將其中重復代詞“皆”省掉。
其次,追求語言的精練美約,準確實用。作為漢代有名的辭賦家,班固對于文字的把握有其獨到之處,這點文中可見諸多。《勝》盡量避免詞語的重復使用。比如“悵恨久之”改成“悵然甚久”;“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改成“得書,已怪之矣”;“皆已失期,失期當斬”改成“皆已失期,當斬”;將“廣數(shù)言欲王,忿恚尉”中的“?!比サ?。“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改成“從民望也”;“號為張楚”改成了號“張楚”。再比如“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jiān)諸侯將以擊榮陽。乃令陳人武臣、張耳、陳余拘楚地,令汝陰人鄧宗詢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shù)千聚者不可汝陰人鄧宗詢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shù)千聚者不可勝數(shù)”。班固將第一個“當此時”改為“于是”看,將“乃令陳人武臣”中的“乃”字和“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中的“令”省去,“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改成“皆殺其長吏,將以應勝”。
然而班固這種過分追求的省略,也造成了諸多不妥之處,很多地方文不達意,上下不一。比如,《涉》中記載陳勝的話語:“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倡?!卑喙虆s把“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九個字刪掉,楊樹達先生在其《漢書管窺》一書中批評到:“九字當有,否則上文語無著,此班刪之失也。”①楊樹達:《漢書管窺》,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07頁。
還有些地方的改動可有可無。比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改成了“侯王將相,寧有種乎”,“弗勝”改成了“不勝”。
(二)史實征訂方面
除了文字考據(jù)方面以外,《勝》在史實方面也做了不少的改變。比如《涉》中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這里提到了“二世”,但“二世”是哪個朝代,對于熟知歷史的人不成問題,可對于一般初學者則需要一番查找。班固則加了“秦”“秋”二字點明了事情發(fā)生的具體時間?!秳佟穭h掉《涉》原文中的“皆次當行”?!敖源萎斝小钡囊馑际嵌荚谡髡懈笆?。既然陳勝吳廣為屯長那肯定是在“行”的。又將原文敘述轉(zhuǎn)換成“行至”,說明他們出發(fā)行進的速度并不慢,沒有主觀上的責任,之所以“失期”,是因為“走到”大澤鄉(xiāng)恰好逢上了大雨,完全是客觀原因造成的。
還有《涉》中將“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改成“攻大澤鄉(xiāng),拔之。收兵而攻蘄”。
班固這種改變有好的地方,也有不當?shù)牡胤?。如《涉》記述“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勝》則改成:“旦日,卒中往往指目勝、廣?!闭f勾掉“語”和“皆”,刪掉了士卒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生動場景描寫。而魚腹丹書上只寫有“陳勝王”,狐猩叫喚也只有“大楚興,陳勝王”,兩者均跟“吳廣”無關(guān),士卒們不會平白無故地對吳廣“另眼相看”?!渡妗分邢挛慕又鴮懙健皡菑V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之后只是在描述吳廣的事跡,然而《勝》卻改成了“勝廣素愛人”。班固在兩處有畫蛇添足之失。
(三)人物稱呼方面
前文提到,班固將人名能省則省。《勝》中除去開頭介紹一下各自的字之外,其余通篇全用名不用字,保持了稱呼的整齊性。《涉》中一會兒稱名一會兒稱字,略顯混亂。但是在陳勝陳地稱王之后,司馬遷在接下來的行文中統(tǒng)稱陳涉為“陳王”。然后班固在整個傳記里,無論陳勝是否稱了王,全以姓名直接稱呼??梢哉f,二者對陳涉的稱呼有著顯著的差別。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強調(diào)了這點。其文稱:“項羽、陳涉二人。史記稱項王、陳王,漢書改為列傳,故皆稱名?!雹谮w翼著,王樹民校證:《史漢不同處》,《廿二史札記》(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5頁。需要補充的是,《廿二史札記》只提到了兩處《史記》《漢書》關(guān)于陳勝的對比。還有一處是:“陳涉?zhèn)鳌h書改伍徐曰伍逢,朱房曰朱防。”③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史漢不同處》,《廿二史札記》(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7頁。這是兩個將領人名的不同記載,這里不做諸多考證。但趙翼著重提到的史漢二書對于陳勝稱呼的差別則需要多做考慮。
筆者大膽猜測,趙翼本人在讀史漢二書時,未嘗沒有注意到上文所做的語言文字方面的諸多考據(jù),但趙翼單單提到了二者稱呼之差別,應該是看重陳勝在二人思想中所占地位的高下差異。在班固的心目中,陳勝根本不配為王,因而直呼其名,其《漢書·敘傳》直接寫到“上嫚下暴,惟盜是伐,勝、廣熛起,梁、籍扇烈”。④《敘傳》,《漢書》(卷100),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4245頁。而司馬遷卻是肯定了陳勝的“首功”地位,其《太史公自序》寫到:“桀紂失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陳涉發(fā)跡,諸侯作難,風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fā)難?!雹荨短饭孕颉?,《史記》(卷130),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3310-3311頁。二者評價的差異足見其史學思想之不同,而這當中所涉及的陳勝評價、世家體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述說。
上文只是將《涉》與《勝》的一小部分做了詳細對比,從中可見,《勝》對《涉》的諸多改動?!秳佟返暮蟀氩糠忠彩菄@著文字、史實、一些人名地名的簡寫、重復詞的刪減等方面進行刪改,與前文大同小異,這里不再做細說。但《涉》的結(jié)尾部分需要另外討論。《廿二史札記》對《涉》的結(jié)尾部分有個專門的討論,全文摘抄如下:
賈誼過秦論,大指謂秦尚法律,不施仁義,以至一夫作難,天下土崩。史遷用之秦本紀后,最為切當。乃褚少孫又引之于陳涉世家后,則以其中有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數(shù)語,故牽用之。然已非正旨矣。班固又于陳涉、項羽傳后引此及史遷所論項羽者,以作二人傳贊。未免數(shù)典而忘其祖也。再漢書武帝以前,紀傳多用史記文,而即以為己作,未嘗自言引用史遷云云。所引過秦論及戰(zhàn)國策、陸賈新語之文,亦即以為己作,未嘗自言引用某人。蓋古人著述,往往如此,不以鈔竊為嫌也。(漢書五行志記秦始皇滈池君遺璧之事,卻書明引用史記之文)(第12—13頁)
由上可見,趙翼是贊賞了司馬遷的引用,而批評了褚少孫和班固的引用。今本所見的《涉》和《勝》都能看見《過秦論》的引文。筆者以為,趙翼的評論比較恰當。
除此之外,《涉》的結(jié)尾部分還有一處需要細說。其文如下:
“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到了《勝》中,班固改為:
“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高祖時為勝置守冢于碭,至今血食。王莽敗,乃絕?!?/p>
通過對比可見,這里有兩處差別:
其一,關(guān)于“至今血食”。這點前人早有評論。劉知幾在《史通·因習》中寫到:“又史記陳涉世家稱其子孫至今血食,漢書復有涉?zhèn)?,乃具載其文。案遷之言今,實孝武之世也;固之言今,當孝明之世也。事出百年,語同一理。即如是,豈陳氏苗裔柞流東京者乎?斯必不然?!雹賱⒅獛鬃?,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這是班固的一大錯誤。
其二,關(guān)于“由涉首事也”。陳涉入世家,是后世集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司馬遷寫此句是高度評價了陳勝在秦末農(nóng)民起義中的首義之功,然而班固并未采用,可見其對陳勝的評價與司馬遷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又是如何看待世家之體以及陳勝入世家之事的?
(一)趙翼如何看待“世家”之體
廿二史札記中有關(guān)于世家體例的評論,其文如下:
“史記衛(wèi)世家贊:‘余讀世家言’云云,是古來本有世家一體,遷用之以記王侯諸國。漢書乃盡改為列傳(按班固傳:改世家為列傳,系其父彪變例)。傳者,傳一人之生平也。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稱世家。今改作傳,而其子孫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體矣。然自漢書定例后,歷代因之?!雹谮w翼著,王樹民校證:《各史例目異同》,《廿二史札記》(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5頁。
由上文可知,趙翼理解的“世家”有兩層含義:一是“世家”在古時有一體或者一書的形式流傳,司馬遷借用寫“王侯諸國”;二是“世家”即“王侯開國,子孫世襲”。前一種可不做討論,后一種即趙翼理解的世家含義則要多加考慮。裴骃在《集解》中指出:“系家者,記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孫常有國。故孟子曰‘陳仲子,齊之系家’?!庇侄偈嬖唬骸巴跽叻庵T侯,非官之也,得以代為家也?!雹邸秴翘兰摇纷⒁狍S《史記集解》,《史記》(卷31),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445頁。筆者以為,趙翼對于“世家”的理解應該來源于此。后世很多學者大多沿用這一認識。然而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日本學者瀧川資言認為:“愚按太史公敘帝王則曰本紀,公侯傳國曰世家,卿士特起曰列傳,此宋人王安石之語,史公未嘗自言之也。諸人據(jù)之以論史公,既失其本末,梁氏《志疑》三十六卷,史評中最稱精善,而亦襲此誤,何也?!雹転{川資言:《太史公自序》,《史記會注考證》(卷130),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09年,第5238頁。瀧川氏指出學者對于世家概念的理解只是單方面的自我定義,并沒有考慮到司馬遷關(guān)于世家含義的“本末”。這就啟發(fā)了筆者探究司馬遷界定的世家“本末”。《史記·太史公自序》如是說到:“二十八宿環(huán)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雹荨短饭孕颉?,《史記》(卷130),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3319頁。據(jù)此可理解,司馬遷所寫的世家應該是“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不過即使按照趙翼所理解的“世家”之義,他也是婉轉(zhuǎn)了批評了《漢書》不采世家之體,肯定司馬遷創(chuàng)立的世家之體。
(二)趙翼如何看待陳涉列為世家
前文已經(jīng)提到趙翼關(guān)于《涉》的評論僅有兩條,其中一條為:“項羽、陳涉二人。史記稱項王、陳王,漢書改為列傳,故皆稱名?!壁w翼已經(jīng)注意到陳涉在馬班二人心目中的差異。可惜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評論。其在《廿二史札記》中曾特意探討了漢初的布衣將相之局,感嘆其為“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①趙翼著,王樹民校證:《漢初布衣將相之局》,《廿二史札記》(卷2),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36頁。,或許趙翼對出身“盜賊”的陳涉也有別樣看法。但陳勝身份畢竟尷尬,出身低微,是王朝統(tǒng)治的首亂者。趙翼可能也跳不出時代的局限性,對陳涉有個中肯的評價??v然是按照司馬遷的理解,也沒有著重強調(diào)陳勝為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等類似的地位?!肚爻H月表》序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初作難,發(fā)于陳涉,虐決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nèi),卒踐帝柞,成于漢家?!雹凇肚爻H月表》,《史記》(卷16),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759頁。結(jié)合司馬遷對于世家的定位,司馬遷是把陳涉當做了漢家天下的開創(chuàng)者,肯定其歷史功績,將其列入世家。然而班彪?yún)s批評司馬遷“進項羽陳涉而黜淮南衡山,細意委曲,條例不經(jīng)”,③《班彪傳》,《后漢書》(卷40),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327頁。班固將陳涉降為傳,且刪掉了“由涉首事也”的語句,是因為他們受正統(tǒng)統(tǒng)治思想的約束。
當然,有關(guān)世家之體、《陳涉世家》,本文的論述也僅僅是作了一個開端。其所可供討論的地方還是很多。今天雖然看不到趙翼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更多評述,但《廿二史札記》卻給后人提供了太多思維啟發(fā)點。趙翼看到的問題,要學會看懂;趙翼看不到的問題,可以嘗試著慢慢摸索。正如其書開篇所強調(diào)的馬班著史之不易,今人之研究仍需要多花氣力。
Discussion of contrastive proofreading of Shi Ji-Chen She Shi Jia and Han Shu-Chen Sheng Zhuan
XU Chao
Focusing on textual research of character,subscription of historical facts,and names of people,Han Shu-Chen Sheng ZhuanrevisedShi Ji-Che Shen Shi Jia.Zhao Yi argued about Ban Gu's tailoring inReading Notes of Twenty-two History,and mentioned the difference in addressing Chen Sheng in the two books.He expressed his opinions about Shi Jia in Shi Ji.
Chen She;Shi Jia;Zhao Yi;Twenty-two History
K23
A
1009-9530(2014)04-0082-05
2014-04-13
徐超(1990-),男,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現(xiàn)階段主要是進行魏晉之前的軍事地理方面的相關(guān)研究,研究重點是有關(guān)戰(zhàn)國秦漢時期“太行八陘”的軍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