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超
[提要] 本文根據(jù)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支出數(shù)據(jù),運用計量經(jīng)濟學方法建立起消費函數(shù)模型和消費支出結構模型,據(jù)此對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特征進行一定程度的說明,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結構;需求的收入彈性;城鎮(zhèn)居民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的實證分析
收錄日期:2014年2月18日
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是評價居民消費需要滿足程度的兩個重要范疇。本文運用計量經(jīng)濟學方法對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2004~2012年共九年的消費支出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以期把握其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特征。
一、數(shù)據(jù)說明
表1是“2004~2012年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家庭年人均支出表”,表中數(shù)據(jù)來源于《西安統(tǒng)計年鑒》。由于各年的原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格式不盡相同,本文在將這些數(shù)據(jù)錄入本表時統(tǒng)一作了圓整處理。(表1)
二、模型建立
(一)消費函數(shù)模型
1、消費函數(shù)形式。確定消費者的消費性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處的地位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進行消費水平研究的基礎。根據(jù)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列消費函數(shù)形式如下:
c=?琢+?茁·y (1)
上式中,c為人均消費性支出,y為人均可支配收入,β為邊際消費傾向。需要指出的是,c和y均為個量(是人均值),而不是宏觀總量。
2、參數(shù)估計。選取表1中第二列和第三列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運用Eview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SPEND=0.6673×INCOM+1680.8876
(78.3674) (10.6293) (2)
R2=0.9989 SE=183.6913
DW=2.6274 F=6141.449
其中,SPEND代表人均消費性支出,INCOM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括號中數(shù)字為t值。
3、經(jīng)濟檢驗。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的回歸系數(shù)為0.6673,滿足0<β<1的要求,符合經(jīng)濟理論。
4、統(tǒng)計檢驗
(1)決定系數(shù)R2=0.9989,表明擬合優(yōu)度良好。
(2)總體F-檢驗值F=6141.449, F0.01(1,7)=12.25,F(xiàn)>F0.01(1,7),故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H0:β=0,即兩變量的線性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3)因t0.005(7)=3.4995,78.3674>t0.005 (7),10.6293>t0.005(7),則參數(shù)α和β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
(4)查DW臨界值表可知,當n=9,k=1,α =0.01時,dL=0.554,dU=0.998,而DW=2.6274,即DW>dU,故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
(5)運用懷特法(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進行異方差性檢驗,P值對比如下:
F-statistic 2.761043
Probability 0.141208
Obs*R-squarde 4.313349
Probability 0.115709
表明不存在異方差性。
(二)消費支出結構模型
1、說明。消費支出結構是消費者通過貨幣支出反映的消費結構,它與消費結構并不是等同的概念。消費結構既包括通過市場交易關系取得的消費資料,也包括不通過市場交易關系(例如依靠自己生產(chǎn)),以及通過不完全的交易關系(例如補貼)取得的消費資料。
隨著消費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消費結構中后兩部分消費資料所占比重越來越低,消費結構基本上可以通過消費支出結構得到反映。因此,大多數(shù)對消費結構的研究都側重于對消費支出結構的研究,本文也不例外。
2、函數(shù)形式。通過觀察人均可支配收入與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等七項消費支出之間關系的散點圖示,決定選用雙對數(shù)模型:
lnci=αi+βilny+ui (3)
其中,ci表示第i項人均消費支出,y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
設定這種函數(shù)形式的一個優(yōu)點是回歸所得系數(shù)βi本身就是第i個消費項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
3、參數(shù)估計。運用Eviews軟件對表1中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食品(FOOD)
LOG(FOOD)=0.7336×LOG(INCOM)+1.2540
(23.0567)(4.0767) (5)
R2=0.9870 SE=0.0405
DW=1.8835 F=531.6110
衣著(CLOTH)
LOG(CLOTH)=1.1822×LOG(INCOM)-4.2929
(51.7319)(-19.4305) (6)
R2=0.9974 SE=0.0291
DW=2.8077 F=2676.184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EQUIP)
LOG(EQUIP)=1.1575×LOG(INCOM)-4.4717
(11.9966)(-4.7935) (7)
R2=0.9536 SE=0.1228
DW=2.8650 F=143.9195
醫(yī)療保?。∕EDIC)
LOG(MEDIC)=0.9038×LOG(INCOM)-1.7322
(14.8592)(-2.9454) (8)
R2=0.9693 SE=0.0774
DW=1.7047 F=220.7970
交通和通信(TRANS)
LOG(TRANS)=1.1544×LOG(INCOM)-3.9287
(30.5810)(-10.7644) (9)
R2=0.9926 SE=0.0480
DW=1.5835 F=935.2003
教育文化娛樂(EDU)
LOG(EDU)=0.6922×LOG(INCOM)+0.8562
(12.1200)(1.5507) (10)
R2=0.9545 SE=0.0727
DW=1.9822 F=146.8931
居?。↙IVE)
LOG(LIVE)=0.6911×LOG(INCOM)+0.3686
(12.2825)(0.6775) (11)
R2=0.9557 SE=0.0716
DW=2.8775 F=150.8594
4、統(tǒng)計檢驗
(1)公式(5)-(11)的決定系數(shù)R2均大于0.95,表明各式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
(2)公式(5)-(11)的總體F-檢驗值均大于F0.01(1,7),即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H0;β=0,即各式中兩變量的線性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3)公式(5)-(11)中斜率系數(shù)的t值均大于t0.005 (7),表示這些參數(shù)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
(4)查DW臨界值表可知,當n=9,k=1,α=0.01時,dL=0.554,dU=0.998,而式(5)-(11)的DW值均大于dU,說明各式均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
(三)消費支出結構表。表2顯示了食品、衣著等七個消費支出項目在總消費支出中的占比。(表2)
三、模型結果分析
(一)消費水平分析。狹義的消費水平是指單個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消費對象(消費品和服務)的數(shù)量。衡量消費水平的指標有價值指標、實物指標、服務消費指標,以及生活質量指標,而人均消費性支出是一項重要的價值指標。
從表1中可以看出,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總額在逐年擴大,從2004年到2012年,增長了188.6%,年均增長率達到14.2%。但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50.9%,年均增長率達到17.0%(未扣除價格因素影響)??梢姡M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長速度。
(二)消費結構分析
1、支出項的權重分析
(1)食品。從表2的恩格爾系數(shù)一列可知,2004~2012年恩格爾系數(shù)變化的總趨勢是下降的(降低了3.67個百分點),這部分地說明了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結構是趨于優(yōu)化的。但在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的總趨勢中又表現(xiàn)出比較顯著的反彈。2006~2007年出現(xiàn)一次比較大的反彈,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當時一部分重要農產(chǎn)品價格的顯著上漲。
并且,食品支出所占比重是各支出項中最高的,這種狀況從2004年至2012年從未改變。
(2)衣著。衣著支出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從2008年以后,衣著支出的占比超過了居住支出的占比,這說明城鎮(zhèn)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在提升。
(3)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支出所占比重從2004年的9.26%增至2012年的14.26%,是各項支出中增幅最大的。部分原因在于:一方面私家車保有量在增大,城鎮(zhèn)居民用于交通方面的開支增加;另一方面移動通信方式的普及和升級,使得人們的通信開支有所增加。
(4)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所占比重自2007年出現(xiàn)比較大的下降以來,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穩(wěn)定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城鎮(zhèn)居民對“教育”這一商品的偏好十分穩(wěn)定。
2、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分析。從上文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看出,7個消費項目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均為正值,表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對消費的需求量也會增加,這符合經(jīng)濟常識。其中,“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以及“交通和通信”這三項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值較高,而“食品”、“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以及“居住”的彈性值較低。這說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般城鎮(zhèn)居民并不傾向于提升“食品”和“居住”的檔次,而會把更多的支出用于“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和“交通和通信”這兩項。
“衣著”需求的收入彈性最高這一事實表明,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的“衣著”已屬于“奢侈品”(彈性值大于1),人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在提升。
四、結語
綜上述分析可知,從2004年到2012年,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長速度;居民消費結構從總體上來說是趨于優(yōu)化的,但也存在如下問題:居住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較低(在2008~2012年的5年內持續(xù)低于10%),原因可能在于房價的持續(xù)上漲抑制了城鎮(zhèn)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消費需求。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參照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有效推進教育、醫(yī)療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逐步釋放城鎮(zhèn)居民被抑制的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改善。
主要參考文獻:
[1]伊志宏.消費經(jīng)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潘省初.計量經(jīng)濟學[M].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于京玄.七大原因造成交通擁堵.[N].西安日報,2010.11.26.
[4]李翔娟.我國城鎮(zhèn)居民通信消費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2.
R2=0.9693 SE=0.0774
DW=1.7047 F=220.7970
交通和通信(TRANS)
LOG(TRANS)=1.1544×LOG(INCOM)-3.9287
(30.5810)(-10.7644) (9)
R2=0.9926 SE=0.0480
DW=1.5835 F=935.2003
教育文化娛樂(EDU)
LOG(EDU)=0.6922×LOG(INCOM)+0.8562
(12.1200)(1.5507) (10)
R2=0.9545 SE=0.0727
DW=1.9822 F=146.8931
居?。↙IVE)
LOG(LIVE)=0.6911×LOG(INCOM)+0.3686
(12.2825)(0.6775) (11)
R2=0.9557 SE=0.0716
DW=2.8775 F=150.8594
4、統(tǒng)計檢驗
(1)公式(5)-(11)的決定系數(shù)R2均大于0.95,表明各式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
(2)公式(5)-(11)的總體F-檢驗值均大于F0.01(1,7),即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H0;β=0,即各式中兩變量的線性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3)公式(5)-(11)中斜率系數(shù)的t值均大于t0.005 (7),表示這些參數(shù)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
(4)查DW臨界值表可知,當n=9,k=1,α=0.01時,dL=0.554,dU=0.998,而式(5)-(11)的DW值均大于dU,說明各式均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
(三)消費支出結構表。表2顯示了食品、衣著等七個消費支出項目在總消費支出中的占比。(表2)
三、模型結果分析
(一)消費水平分析。狹義的消費水平是指單個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消費對象(消費品和服務)的數(shù)量。衡量消費水平的指標有價值指標、實物指標、服務消費指標,以及生活質量指標,而人均消費性支出是一項重要的價值指標。
從表1中可以看出,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總額在逐年擴大,從2004年到2012年,增長了188.6%,年均增長率達到14.2%。但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50.9%,年均增長率達到17.0%(未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可見,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長速度。
(二)消費結構分析
1、支出項的權重分析
(1)食品。從表2的恩格爾系數(shù)一列可知,2004~2012年恩格爾系數(shù)變化的總趨勢是下降的(降低了3.67個百分點),這部分地說明了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結構是趨于優(yōu)化的。但在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的總趨勢中又表現(xiàn)出比較顯著的反彈。2006~2007年出現(xiàn)一次比較大的反彈,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當時一部分重要農產(chǎn)品價格的顯著上漲。
并且,食品支出所占比重是各支出項中最高的,這種狀況從2004年至2012年從未改變。
(2)衣著。衣著支出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從2008年以后,衣著支出的占比超過了居住支出的占比,這說明城鎮(zhèn)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在提升。
(3)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支出所占比重從2004年的9.26%增至2012年的14.26%,是各項支出中增幅最大的。部分原因在于:一方面私家車保有量在增大,城鎮(zhèn)居民用于交通方面的開支增加;另一方面移動通信方式的普及和升級,使得人們的通信開支有所增加。
(4)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所占比重自2007年出現(xiàn)比較大的下降以來,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穩(wěn)定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城鎮(zhèn)居民對“教育”這一商品的偏好十分穩(wěn)定。
2、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分析。從上文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看出,7個消費項目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均為正值,表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對消費的需求量也會增加,這符合經(jīng)濟常識。其中,“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以及“交通和通信”這三項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值較高,而“食品”、“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以及“居住”的彈性值較低。這說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般城鎮(zhèn)居民并不傾向于提升“食品”和“居住”的檔次,而會把更多的支出用于“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和“交通和通信”這兩項。
“衣著”需求的收入彈性最高這一事實表明,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的“衣著”已屬于“奢侈品”(彈性值大于1),人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在提升。
四、結語
綜上述分析可知,從2004年到2012年,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長速度;居民消費結構從總體上來說是趨于優(yōu)化的,但也存在如下問題:居住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較低(在2008~2012年的5年內持續(xù)低于10%),原因可能在于房價的持續(xù)上漲抑制了城鎮(zhèn)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消費需求。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參照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有效推進教育、醫(yī)療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逐步釋放城鎮(zhèn)居民被抑制的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改善。
主要參考文獻:
[1]伊志宏.消費經(jīng)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潘省初.計量經(jīng)濟學[M].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于京玄.七大原因造成交通擁堵.[N].西安日報,2010.11.26.
[4]李翔娟.我國城鎮(zhèn)居民通信消費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2.
R2=0.9693 SE=0.0774
DW=1.7047 F=220.7970
交通和通信(TRANS)
LOG(TRANS)=1.1544×LOG(INCOM)-3.9287
(30.5810)(-10.7644) (9)
R2=0.9926 SE=0.0480
DW=1.5835 F=935.2003
教育文化娛樂(EDU)
LOG(EDU)=0.6922×LOG(INCOM)+0.8562
(12.1200)(1.5507) (10)
R2=0.9545 SE=0.0727
DW=1.9822 F=146.8931
居住(LIVE)
LOG(LIVE)=0.6911×LOG(INCOM)+0.3686
(12.2825)(0.6775) (11)
R2=0.9557 SE=0.0716
DW=2.8775 F=150.8594
4、統(tǒng)計檢驗
(1)公式(5)-(11)的決定系數(shù)R2均大于0.95,表明各式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
(2)公式(5)-(11)的總體F-檢驗值均大于F0.01(1,7),即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H0;β=0,即各式中兩變量的線性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3)公式(5)-(11)中斜率系數(shù)的t值均大于t0.005 (7),表示這些參數(shù)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
(4)查DW臨界值表可知,當n=9,k=1,α=0.01時,dL=0.554,dU=0.998,而式(5)-(11)的DW值均大于dU,說明各式均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
(三)消費支出結構表。表2顯示了食品、衣著等七個消費支出項目在總消費支出中的占比。(表2)
三、模型結果分析
(一)消費水平分析。狹義的消費水平是指單個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消費對象(消費品和服務)的數(shù)量。衡量消費水平的指標有價值指標、實物指標、服務消費指標,以及生活質量指標,而人均消費性支出是一項重要的價值指標。
從表1中可以看出,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總額在逐年擴大,從2004年到2012年,增長了188.6%,年均增長率達到14.2%。但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50.9%,年均增長率達到17.0%(未扣除價格因素影響)??梢?,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長速度。
(二)消費結構分析
1、支出項的權重分析
(1)食品。從表2的恩格爾系數(shù)一列可知,2004~2012年恩格爾系數(shù)變化的總趨勢是下降的(降低了3.67個百分點),這部分地說明了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結構是趨于優(yōu)化的。但在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的總趨勢中又表現(xiàn)出比較顯著的反彈。2006~2007年出現(xiàn)一次比較大的反彈,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當時一部分重要農產(chǎn)品價格的顯著上漲。
并且,食品支出所占比重是各支出項中最高的,這種狀況從2004年至2012年從未改變。
(2)衣著。衣著支出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從2008年以后,衣著支出的占比超過了居住支出的占比,這說明城鎮(zhèn)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在提升。
(3)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支出所占比重從2004年的9.26%增至2012年的14.26%,是各項支出中增幅最大的。部分原因在于:一方面私家車保有量在增大,城鎮(zhèn)居民用于交通方面的開支增加;另一方面移動通信方式的普及和升級,使得人們的通信開支有所增加。
(4)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所占比重自2007年出現(xiàn)比較大的下降以來,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穩(wěn)定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城鎮(zhèn)居民對“教育”這一商品的偏好十分穩(wěn)定。
2、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分析。從上文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看出,7個消費項目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均為正值,表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對消費的需求量也會增加,這符合經(jīng)濟常識。其中,“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以及“交通和通信”這三項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值較高,而“食品”、“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以及“居住”的彈性值較低。這說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般城鎮(zhèn)居民并不傾向于提升“食品”和“居住”的檔次,而會把更多的支出用于“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和“交通和通信”這兩項。
“衣著”需求的收入彈性最高這一事實表明,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的“衣著”已屬于“奢侈品”(彈性值大于1),人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在提升。
四、結語
綜上述分析可知,從2004年到2012年,西安市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長速度;居民消費結構從總體上來說是趨于優(yōu)化的,但也存在如下問題:居住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較低(在2008~2012年的5年內持續(xù)低于10%),原因可能在于房價的持續(xù)上漲抑制了城鎮(zhèn)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消費需求。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參照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有效推進教育、醫(yī)療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逐步釋放城鎮(zhèn)居民被抑制的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改善。
主要參考文獻:
[1]伊志宏.消費經(jīng)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潘省初.計量經(jīng)濟學[M].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于京玄.七大原因造成交通擁堵.[N].西安日報,2010.11.26.
[4]李翔娟.我國城鎮(zhèn)居民通信消費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