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娜
鏡頭是電視節(jié)目畫面語言的基本元素。一般說來,單個鏡頭不能獨立用來敘事或表意,意義的產(chǎn)生是通過幾個鏡頭組接成的鏡頭段落來實現(xiàn)的。而鏡頭的剪接一定要注意觀眾的視覺心理,保持畫面的連續(xù)和流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為一名剪輯師,在鏡頭剪接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畫面是否流暢。下面本人就剪接時如何做到畫面的流暢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流暢的剪輯,意味著兩個鏡頭的轉(zhuǎn)換不致于產(chǎn)生明顯的跳動,觀眾看到的是一段連續(xù)的動作,這樣符合觀眾的視覺心理。
一、運動鏡頭和靜止鏡頭相組接
所謂的動與靜是指在剪接點上主體或攝像機的運動狀態(tài)處于運動還是靜止。剪接時的剪接點應(yīng)選擇在動作變換的瞬間轉(zhuǎn)折處(靜接靜),或者在動作的過程之中(動接動)進行切換,這樣可以保證鏡頭的連貫與流暢。為了使完整的動作保持連貫流暢,不產(chǎn)生視覺跳躍感,剪輯師就得選擇好剪接點,尋找到較為理想的鏡頭轉(zhuǎn)換依據(jù)。如人的起坐、行走時的身體起伏、講話時頭的擺動、進出門時的開關(guān)門,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鏡頭轉(zhuǎn)換的契機。
“動接動、靜接靜”可以說是節(jié)目后期制作過程中始終貫穿的基本原則。但是我們在一些電視節(jié)目中仍會看到這樣的鏡頭:運動(推、拉、搖、移、跟)鏡頭的運動還沒有停止,下一個鏡頭就接固定鏡頭;人物向觀眾走來剪接的是人物坐在寫字臺前的鏡頭等等。這些鏡頭的組接都違背了“動接動、靜接靜”的組接原則,犯了動靜組接的禁忌,影響了觀眾的視覺流暢。
二、避免越軸剪接
“軸線”一般是指被攝主體的“動作軸線”,它是由被攝主體的運動所產(chǎn)生的一條無形的線,或稱之為主體的軌跡。如果被攝主體靜止,那么“軸線”就是各主體間的連接線,或主體到背景平面的垂直線。
對于談話類或采訪類的電視節(jié)目,人物間的視線就成了畫面的“軸線”。在拍攝一組相連鏡頭時,一般要求攝像機的拍攝方向限于軸線的同一側(cè)。然而在節(jié)目的拍攝過程中,由于被攝主體的運動以及場景的變換,使得軸線多變,難以控制,那么鏡頭剪接時對畫面軸線的控制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鏡頭剪接過程中,首先要選擇一個場景全貌的鏡頭來確定軸線方向,然后挑選與所確定的軸線方向相一致的鏡頭進行組接。兩個軸線相反的鏡頭不能組接在一起,否則會造成觀眾方向感的混亂,影響畫面的流暢。
當然,越軸鏡頭并非不能用,而是必須在鏡頭前加上一個中性鏡頭或攝像機軸線轉(zhuǎn)換的移動鏡頭。例如:記者采訪人物時面對面談話,在兩個人視線兩側(cè)拍攝的鏡頭不能直接組接,必須在兩個鏡頭中加上一個記者手中話筒的特寫,或者從記者背后一側(cè)移到另一側(cè)的運動鏡頭,這樣才能使鏡頭平滑過渡,確保軸線的一致,自然順暢。
三、連貫動作的組接
對流暢的剪輯的最基本要求是人物動作的剪接,要使一組連續(xù)鏡頭中的行動和動作保持精確的連貫性。例如一個人在頭一個鏡頭里把門開了一半,那么在下一個鏡頭中,那個動作一定要恰好與前面那個開門的動作相銜接,如果剪輯師把兩個鏡頭剪接起來后,部分動作在兩個鏡頭重復(fù)了一下,那么效果就會顯得不自然。同樣的,剪輯師把半開著門的鏡頭剪接到門已關(guān)上的鏡頭,那么兩個鏡頭之間就會有脫節(jié),不流暢,會對觀眾的視覺產(chǎn)生影響。
四、景別的變化要“循序漸進”
人們在觀察事物時,一般總是由遠及近、先粗后細,或者先從局部而后推及整體。這就要求剪輯師在剪接畫面時要注意觀眾的視覺心理。如果畫面剪接與事物發(fā)展的進程合拍,是從大景別到小景別,或從小景別到大景別這樣的剪接方式,在視覺上就會十分流暢,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例如反映一條公路大橋建成通車的一組鏡頭就可以這樣進行剪接:(1)公路大橋的全貌(遠景);(2)參加通車儀式的人員(全景);(3)一位主要人物手執(zhí)彩帶和剪刀(中景);(4)彩帶被剪開(近景);(5)參加儀式的人員鼓掌慶賀(全景);(6)首批機動車輛緩緩?fù)ㄟ^公路大橋(全景)。這樣的剪接符合觀眾的視覺心理,觀眾看到后會感到很舒服。
在鏡頭剪接的時候,如果遇到同一機位、同景別又是同一主體的畫面是不能組接的,因為這樣拍攝出來的鏡頭景物變化小,一幅幅畫面看起來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鏡頭的不停重復(fù)。另一方面,這種機位、景物變化不大的兩個鏡頭接在一起,只要畫面中的景物稍有變化,就會在人的視覺中產(chǎn)生跳動或者好像一個長鏡頭斷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馬燈”的感覺,破壞畫面的連續(xù)性,視覺上就不流暢了。
另外,剪輯師在剪接畫面時,要準確地運用和把握好長鏡頭。長鏡頭所表達的視覺感受很舒緩,對于鏡頭之間的流暢很有幫助。
五、畫面主體的運動方向要保持一致
剪輯師在剪接畫面時,要注意保持主體運動的一致,特別是兩軍對陣或運動方向特別明確的畫面,一定要使每一方前進都有一個固定的方向,這樣能保持清楚的連續(xù)性。畫面中兩個演員談話也是有方向的,否則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就是背對背談話了。
保持明確的方向感,其必要性不僅限于攝像機的拍攝位置。當某個人進入畫面時,他們的行動方向也必須同樣保持一致。如果前一個是他往右走的畫面,接著在下一個畫面從左面進入,這是完全可以的。反之,就不能讓人們接受了,因為這將表明這個人在突然之間毫無理由地轉(zhuǎn)了180度。
另外,剪輯師如果根據(jù)節(jié)目的需要,適當?shù)丶尤胍恍┨丶继幚?,也會使鏡頭之間的連接變得柔和流暢。比如,在介紹黃山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節(jié)目中,有關(guān)黃山的畫面就采用了連續(xù)疊畫的特技效果,使云霧繚繞的黃山看起來風(fēng)光無限,給觀眾帶來了審美愉悅感,視覺非常舒服。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時為了要造成觀眾視覺上的沖突,剪輯師會“反其道而行之”,刻意打破流暢的視覺,來達到一定的藝術(shù)效果。